基于儿童劳动意识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索
2022-03-14于晓毅山东省荣成市蜊江小学264300
于晓毅(山东省荣成市蜊江小学 2643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劳动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创造的基础。”“劳动旨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因此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融合,引领儿童在“活动+劳动”实践中,激发崇尚劳动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强化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在丰富知识和技能中感受劳动教育的内涵,塑造优秀的精神品格,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
一、提炼主题,在广泛参与中培养劳动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广泛、持续参与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使实践活动从碎片化转向结构化。主题活动是一种常见方法,可以从学生感兴趣话题中提炼主题,发挥主题统摄作用,激发最广泛儿童参与进来,并在结构化的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1.迎合儿童兴趣,提炼活动主题
劳动意识培养需要立足于儿童主体性,根据儿童兴趣爱好,从他们感兴趣、熟悉的话题中提炼活动主题。如此,儿童才能主动参与。
“纸”是儿童最熟悉的材料,学习与生活中广泛接触。 “造纸术”也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选择“纸”作为活动主题,不仅可以减少儿童对教学对象熟悉时间,让儿童有能力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而且纸也非常普遍,活动材料易得。此外,在民族自豪感驱动下,他们参与活动热情更高,劳动意识也更加显著。
活动主题提炼时,教师也可以发挥儿童能动性,鼓励儿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征集基础上,集中大多数儿童意见,最终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此,有效激发儿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关注,也使他们主体意识得到较好发展,使儿童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
2.坚持主题引领,构建活动序列
主题“统摄”作用的实现最终依靠活动加以保障,教师应基于主题引领,改变活动单一化、孤立化设计的做法,围绕活动主题进行结构化处理,构建科学、有效的活动序列,引导他们经历劳动过程,使过程体验趋向丰满。
围绕“纸”主题活动,我采用小组活动形式,将学生分为生产组、工艺组、再生组等。生产组主要围绕“纸”的发明与生产,开展系列化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纸”的发明历史、进程和纸张生产流程。通过生产组活动,引领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儿童劳动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儿童知识。
工艺组主要以“纸张”为工艺主材料,对纸张材料属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纸张属性开展系列化工艺制作活动。工艺制作形式不限,可以采用折叠、裁剪、绘画、粘贴等不同方式。通过工艺组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劳动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再生组主要基于资源再利用视角,组织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参观、考察、采访、宣传等,引领儿童了解纸张循环利用流程和工序,并主动参与环保、资源再利用宣传。通过再生组活动,增加儿童社会责任感,培养儿童热爱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资源再利用中感受劳动价值,从内心深处激发儿童主动参与劳动与发明创造的内动力。
二、创新载体,在趣味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基于儿童学情特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传统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趣味性,借助趣味化实践活动培养儿童劳动意识。
1.结合社团活动,培养劳动教育
教学应进一步解放思维,改变单一化着力的做法,积极推动各类教育活动融合。社团作为学生自发性组织,在开展校园活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教学可以结合社团活动,实现深度延展,开拓劳动意识培养新路径。
如围绕“纸”主题活动,工艺组在开展活动时,可以采用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做法。如组织儿童参观与纸张有关的工艺品,如传统工艺剪纸、纸张制作风筝等。在参观基础上,再组织儿童开展创意制作活动,以纸张为原材料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工艺品。最后,借助社团,给儿童搭建展示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相结合,为活动开展提供丰富、便捷的资源支持,同时获得持续开展动力,儿童劳动意识得到较好培养。
2.借助志愿活动,增强劳动意识
志愿活动是学校一项常态化、传统的活动形式,也形成了一大批儿童志愿者,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劳动意识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可以借助志愿公益活动的深远影响力,以及积淀的丰富的活动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活动有机结合,让儿童收获劳动成就感,增强儿童劳动意识。
如基于“纸”主题活动,在小组活动基础上,可以组织各个小组参与公益宣传活动。生产组可以围绕小组活动任务,以“纸的发明”和“纸张生产”为主要活动版块,开展“‘纸’多少”公益宣传活动,介绍我国“纸张”发明的历史和过程,普及纸张生产知识;工艺组则结合活动成果,介绍与展示我国“纸工艺”知识与工艺品,帮助广泛了解“纸工艺”;再生组则围绕“纸的再利用”,展示再利用的具体做法和创意作品,宣传节约纸张、节能环保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与公益志愿活动相结合,强化儿童服务社会意识,营造浓厚劳动氛围,扩大综合实践活动影响力。
3.联姻文化活动,提升劳动意识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文化资源也是学校教育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对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重视内涵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化厚重感和深远影响力,让儿童劳动意识烙上鲜明文化印记,使劳动意识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如围绕“纸工艺”和“纸再生”活动,可以与学校文化艺术节相结合。儿童可以利用废旧纸张制作道具,制作富有创意的“服装”,儿童穿着另类服装参与文化表演活动,别有一份情味。再如,文化活动舞台背景的布置,也可以结合儿童“纸”主题活动,利用纸张对舞台背景进行装扮,让纸张融入文化语言元素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文化活动联姻,借助文化力量,扩大活动影响力,给儿童搭建创意表达舞台,释放儿童创造潜能,让劳动释放出智慧光芒。
三、关照生活,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劳动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劳动意识培养具有共同目标,都指向儿童主体性发展,更好地提高儿童关键能力和品质,让儿童能够享受高品质生活。因此,基于儿童劳动意识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充分关照儿童生活,重视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儿童劳动意识,不断提高儿童劳动技能。
1.关照现实生活,固化劳动意识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关照儿童现实生活,根据儿童日常学习与生活对劳动技能需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空间延展到课外,与儿童生活高度关联起来,帮助儿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纸”主题活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如针对“纸”的二次利用,可以引导儿童聚焦校园和生活中纸张浪费现象、纸张一次消费等现象,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校园内,用过的教材如何处理,用完写完的作业本怎样处理。生活中,引导儿童针对纸张特点,用纸张替代生活中哪些物品,降低人们对环境的污染与资源浪费等。
综合实践活动与儿童现实生活结合,有效固化儿童劳动意识。不仅如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儿童校园、校外生活结合,学以致用。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得到消化,儿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也实现自然生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儿童劳动技能不断提升,创造潜能也借助解决问题的机会得到快速生长。
2.关照网络生活,深化劳动意识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关照儿童网络生活,深化儿童对劳动内涵认识,帮助儿童认识到网络是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也是劳动的重要场所,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是现代儿童必备技能之一。
“纸”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基于线下、线上两条线,在开展线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配套推进线上活动。生产组可以结合线下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制作直观、形象的电子画册、微视频等,及时投放到学校网络平台,帮助其他儿童更好了解纸的发展历史和生产流程;工艺组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线下活动成果制作成电子作品,投放到班级网络空间,借助网络空间互动优势,展示纸工艺品,引起人们对“纸”相关问题的关注;再生组可以围绕“纸”主题,开展“再生创意”征集活动,向其他儿童、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广泛地征集再生创意,让儿童、全社会关注“资源”“环保”等问题。再借助再生利用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给儿童创造展示机会。
网络活动较好地引起儿童对网络生活的关注,让儿童意识到网络也是劳动创造的重要场所,劳动不仅仅发生在现实空间,也存在于网络空间,并对我们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更适合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教师应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儿童全面素质发展中的价值,将儿童劳动意识有机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借助主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摄效应,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儿童现实生活、网络生活有机对接,不断开拓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空间,给儿童创造更加广阔的生长空间,儿童劳动意识必将获得持续生长的力量,综合实践活动也自然地成为儿童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发展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