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知识图谱构建语文教材知识库的策略

2022-03-14马慧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四中学25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1期

马慧(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四中学 255000)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教学活动应是一个“庞大的单元体”,不应是孤立的、生硬的,应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立体化教学环境下得到高效学习。陶行知反对照本宣科式教育,认为教学活动不应受到学校边界的影响,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是教学场地,教师和家长都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而以知识图谱构建教材知识库,就是打破原有平面式、生硬化教学局限的有效手段,是立体化教学的有益尝试,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知识图谱”于2012年被Google正式提出,最初是用于提升搜索引擎答案反馈质量和用户信息查询效率,属于一种揭示实体之间关系的语义网络,能够对各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形式化描述。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图谱的运用范围逐渐拓展到各行各业,如医疗行业、教育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等。其中应用于教育行业时,一些学者利用知识图谱构建了教材知识库,给“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优势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就初中语文而言,教材中往往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包含多样化信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主线结构不清晰的问题,从而混淆知识点,影响记忆效率。通过知识图谱构建教材知识库,可以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各篇文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并厘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内涵,以主线梳理知识脉络,对高效学习与掌握文章的内容具有现实性意义。

一、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库的价值内涵

1.帮助学生厘清各篇文章之间的脉络结构,提升学习效率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还处于思维不成熟的阶段,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容易弄混,且缺乏探究和思考的耐心。如果语文教师长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进行创新,课文越学越多,知识点越来越多,越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透彻理解文章之间的脉络结构,无法提升学习效率。而在信息化时代下,以知识图谱构建教材知识库,可以通过立体化、直观性的方式对各篇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呈现。学生一看到知识图谱就能了解教材的脉络结构,从而在内心对各篇文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此外,在知识图谱的帮助下,学生还可以针对某类型的文章或者某体裁的文章构建思维导图,借助一个主线将这类文章串联起来,快速在内心建立学习框架,从而也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2.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降低教学压力

在以往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教材的整个篇目进行系统了解,教师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讲解,且如果在讲解中所采用的方式不对症,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而以知识图谱构建教材知识库,则可以对教材中的各种体裁文章进行归类,并在大类的基础上划分小类,采用动画或者特效等方式对类别进行呈现,不仅吸引力较高,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之对文章深刻探究,实现各类文章的融会贯通,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以知识图谱构建教材知识库,有助于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系统化开展,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库的策略

1.设计图谱

在知识图谱和教材知识库构建中,图谱设计是第一个步骤,只有对图谱进行科学设计,并提升设计的有效性,才能够确保后续教材知识库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具体来看,在设计图谱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进行细致分析,寻找其核心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将成为文章的“搜索引擎”,一旦学生搜索到该关键词,那么系统就会呈现与之有关的文章,且可以将有同类关键词的文章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互通关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春》一文中,其内容主要是与大自然有关的,所以可以将其图谱设计为“大自然”,也就是将“大自然”作为一个子主题,如此学生在搜索与“大自然”有关的文章时就可以搜到该篇文章。学生还可以点击关键词进入文章主题中,对其主旨内涵、大意等进行了解,快速提升学习效果。倘若有其他与大自然有关的文章,学生还可以对其进行学习,并将其与《春》进行比对,寻找共同点,从而提升学习的深度。当然,在设置图谱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仅将关键词作为依据,还要设置作者、年级属性等图谱,使学生从横向和纵向等多方面对文章进行融会贯通,提升知识库的丰富性。

2.搭建图谱

在设计图谱并进行关键词聚类之后,教师需要图谱搭建。首先进行数据处理。系统会对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信息进行检索,如课程位置、课文内容、作者、关键词等,并将其置于系统内部的知识结构中,还可以对图谱进行数据提取和保存,如此便于后续搜索时快速呈现图谱。在图谱中还可以依据不同课文在系统中生成的关键词标签,度量其词向量的相似性,从而决定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合并,通过合并使系统中的关键词更为精练,如此一来,学生在检索的过程中,就能高效地找到对应内容。

例如,考量“自然”和“大自然”是否相似、能否合并,在考量之后将其合并为“大自然”。在合并好之后,根据这些信息对每一篇文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将其对应起来,建立内部的脉络结构。此外,还可以设置相似文章纵向联系功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例如,对于写作技巧相似或者写作风格相似的文章进行聚类,初中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素材,那么就可以在知识库中寻找内容,通过对不同写作风格的文章进行阅读,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从而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3.构建知识库

在设计好图谱并对图谱进行搭建之后,教师应着手构建知识库。计算机会对图谱进行智能化筛选和分析,并将其与课文内容匹配起来,根据不同课文内容的主旨大意、性质等对图谱进行关联,形成纵横多个主线。如此学生在收集某一方面文章时,可以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从而筛选出来对应的系列文章。

例如,学生想要搜索与大自然有关的文章,可以直接在系统中输入“大自然”的关键词,然后系统会出现《春》《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等文章,这些文章都与大自然存在关联。学生可用大自然为主线索,对这些文章进行群文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此外,系统还可以针对某一篇文章包含的关键词进行呈现,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词的解读可以对该篇文章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在搜索《皇帝的新装》这一文章时,可以对其中的“衣服”“皇帝”“愚蠢”“聪明”等词汇进行显示,这样学生在未阅读原文的同时就能够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这种知识库下,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课文之间轻松跳转,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深度学习和理解,且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并且,通过知识图谱还可以提升文章搜索的便捷性,降低时间成本,提升学习效率。而对于教师而言,因为知识图谱能够将整本教材,甚至是一个学期的课文串联起来,教师可以更为便捷地对学生开展联想化教学活动。

三、知识库的实践应用

1.构建学习轮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图谱和知识库构建学习轮廓,通过对知识库中各类知识的系统分析了解不同文章的归类,并建立学习框架,从整体层面中对文章进行梳理。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大框架的基础上点击每一个小节点,进入其中对细化知识进行学习,如此整体学习就形成了一个由多个节点连成的紧凑框架,避免出现知识遗漏或者知识重复,促进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学会对知识库中每一个知识节点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促进学习轮廓的建立。

2.进行课文检索

在知识图谱下建立的教材知识库支持检索功能,可以通过图像化手段的运用,对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浓缩,且可以将体裁不同但是内核一致的文章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快速浏览和查询,降低学习的难度。此外,在检索界面中对文章进行检索时,系统还能够对其详细信息,如关键词、课程位置、作者以及原文内容等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信息。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对课文进行检索,通过检索快速找到学习内容。

3.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在内心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并顺应每一个枝节对知识点进行建构,最终形成一个各环节紧密关联、各层面内容有机互通的体系。在知识图谱和知识库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为容易地构建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针对整本教材构建全局性思维导图,站在全局上对知识进行归类和学习,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一篇文章构建细化的思维导图,对其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条理化、清晰化呈现。但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同,所以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各不相同的现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库,以知识库为引导,对思维导图进行构建。在学生构建过思维导图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换,通过思维互换和知识共享,扩大知识面,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结语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知识图谱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展。在教育领域中对知识图谱进行运用,能够构建教材知识库。学生可以在知识库的作用下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知识库的作用下,对知识进行立体化呈现,降低教学的压力和难度,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图谱,并依据学生特征和教材内容建立知识库,以新型的方式为学生立体化展现知识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