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2022-03-13王留鑫
王 留 鑫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这离不开高校教师对于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在改革开放后的“西学东渐”过程中,西方经济学逐渐占据主流,而政治经济学的教学逐渐边缘化,这既有外部压力的作用,也有内部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大国,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关系和运行规律的科学,应形成自己的一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既涉及到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阐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所以,致力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科研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运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经济学教材中“两张皮”的现象
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既有政治经济学多数教材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的脱节,也有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理论解释现实能力不足问题,不足以使人信服政治经济学的学科能力。对于前者存在的问题多位学者(崔占峰,2009;林金忠,2012)[1][2]都指出,当前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分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编写,而且对于社会主义部分的编写内容上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大多是一些政策的堆积罗列,而不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去充分阐释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渊源,以及制度运行机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哲学历史观和逻辑方法论之下的,现实中却把哲学历史观和逻辑方法论放入哲学研究领域,而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中摘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割裂了马克思思想体系的整体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更为困难。进一步,使得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现实的能力大打折扣,也间接把学生推向了西方经济的理论学习和运用中,并且发现西方经济学在解释现实上更具有应用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二)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定位
2006年之后,政治经济学仅作为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不再需要所有专业学生学习,而且现实中部分高校也确实把政治经济学并入思政课或公共课之列,即便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并不认为这是理论基础课,而误认为是思想政治课。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也与既有接受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常识部分有关,大学生对于中学已经学过的商品、货币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并不陌生,到大学再讲,学生就觉得了无新意,提不起兴趣,上这门课就不认真听甚至逃课。
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国际主流经济学中的孤立地位,使其在学术话语体系和现实应用上难以与西方经济学相比拟,不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地位体现不出来,而且也隔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时设置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而西方经济学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两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而且后续其他课程不论是在教学内容和分析方法的使用上也都与西方经济学有很大联系,与政治经济学的联系则较少。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解释能力不足
虽然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强调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但给学生的印象,政治经济学仅用于政府的政策文件和相关的书籍中,在指导具体政策制定、分析经济运行等方面,看到的多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实际功用性不强,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解释能力不足,这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科研集中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注释释义上,跳不出既有的框框条条,相关的教学科研总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章摘句以求支持,而缺少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得到长足进步,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却却步不前,无法很好地为当前经济发展提供理论解释,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很难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中的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危机周期理论等来解释的理论困境,这种时代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倒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
三、原因剖析
(一)教材编写“两段式”导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混乱
当前国内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大多采用“两段式”结构,即前半部分讲资本主义,后半部分讲社会主义,而关于社会主义部分的编写又较为零碎,且会随着政策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加入新的内容,致使内容上缺少体系性和逻辑性,少了严谨和科学,而且大多又和政策文件重合,没有上升到学术理论高度。致使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脱节,这也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在讲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区别时,对于经济制度的着墨不多,而大多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地方如果不区分和引导,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回事,所以,应结合着我国的经济制度来讲经济体制,如我国提出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举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区分两者。另外,相比于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材的多样性、高质量性,政治经济学在教材这一块就显得有些落后了。
(二)教学科研中淡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作用
从教师到学生都淡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教学科研以及实践中的作用,认为政治经济学“老套”,甚至无用。这也与教育中意识形态教育的缺失有关,在接触了大量的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后,价值取向上可能会受到影响。王俊杰等(2020)[3]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四个自信”的调查中也揭示,过于西化的经济学教学影响学生的价值倾向。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非常考验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整体把握程度和专业学识修养,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博大精深,教师可能更多地把精力用在熟悉课程内容上而奢谈教学方法的创新。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框,“照着讲”是常态,而难以讲深讲透、讲出趣味、讲出政治经济学的魅力。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够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还基本沿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论述,这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分析,而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并没有跟上,使得其在解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象时显得无力,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讲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现实中存在的劳资矛盾纠纷、收入分配不平等等问题,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去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怎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呢?这需要在教材中做到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对策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科书的编写上,应加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和模式的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在课程安排上,也应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等课程,从一个更全面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经验,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化应用,符合当前经济科学中共同的逻辑理路和实证方法,使其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向数理逻辑发展,这也符合科学发展的演进规律。在这里,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的内容和经验,如西方关于实证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既强调政治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也强调市场中的政治行为。对于前者,实证政治经济学使用经济学方法——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和自立主体的策略行为——来解释政治制度的起源和维持,以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而对于后者,实证政治经济学强调市场现象发生的政治背景。通过重点讨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何约束、指导和反映个体行为,实证政治经济学试图以统一的方式解释生产、资源配置和公共政策等社会结果”[4]。这样就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能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现实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互联网带动下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更多、渠道更广,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接受使用程度更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融入教学中,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也可加入一些动画演示和纪录片的视频播放,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借助互联网,也可实现教学资源的搜索共享。具体来讲,可以结合各级教育平台进行讲课大赛,激发教师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兴趣,通过交流探讨,提升讲授政治经济学的能力。因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辨性很强,不管对于教师讲还是学生学,可能都比较拗口晦涩难懂,可尝试借鉴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通过与现实的结合,深入浅出,使难懂的知识点以一种易懂的方式阐述。另外,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想的内容,以此进行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在具体知识点的讲授中,注重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如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时,从制度上、产权上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模式,有为政府体现在哪呢,就体现在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强有力调控上,反观西方的政党政治,互相攻讦、倾轧,即便利国利民的政策也会因党派利益而“难产”;有效市场何为有效?是有国家法律制度保护的,只有在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下形成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如在讲地租时,把地租和我们现在的地价形成机制和模式结合起来讲,比较资本主义社会的地租和社会主义社会地租的区别及最终的用途和获益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如在教学中可以播放微电影或纪录片,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也可以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读书会,让学生定期分享读书心得,相互交流。或者在课堂或读书会等平台上,就当下的经济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试着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去讨论分析,提升学习运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功用。
(三)教学根基的夯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的分析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不能割裂开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还应注意对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知识的普及,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性,应注重方法论合乎叙述逻辑的掌握,培养哲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些哲学和逻辑学的参考书目,消除知识盲区,提升思想性。学习历史学,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学习方法上,除了注重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抽象法的学习掌握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分析、结构分析和制度分析的能力[5],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在市场机制分析和市场机构分析方面的长处。
具体来说,注重引导学生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选读,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解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本身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对象,进行教学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可以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以新的内涵,也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科研中,也说到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相关分析工具、分析方法等,学习西方经济学在数理推理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上的益处。鉴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眼于国家、政治以及市场的关系来展开的,这些离不开对制度、产权等的分析,所以,也应引导学生对于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以及转轨经济学等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可以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来解释分权式个体交易假定,以及从环境的视角分析各种市场主体的竞争及其缺陷,评估各种交易机制下的成本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