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2-03-13华晓龙
华晓龙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跨境电商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截至2022年1月,已有6批共132个城市和地区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高职院校肩负着为跨境电商企业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与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通过实地访谈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50家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并整理了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现状与问题。
1.1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数量普遍不多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任教师普遍较少,师资力量较弱。根据调研数据,28%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任教师数在1~3人,36%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任教师数在4~5人,30%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任教师数在6~8人,6%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任教师数在9人及以上。大部分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在5人及5人以下,相对其他商贸类专业来说,专任教师偏少。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数量总体不多,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数量需求。调研数据显示,38%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开设1个班,48%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开设2个班,14%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开设3个班。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数量普遍在100人以下,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相比,学生数量明显要少。
1.2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精准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普遍要求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互联网技术等知识,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学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推广、物流、视觉设计、客户管理、数据分析等技能,在素养方面普遍要求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精准,不能很好地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需求,培养目标普遍存在素养要求笼统不具体、技能要求多而不精、知识要求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职业面向也往往定位过高,普遍定位在主管岗位,薪资目标5 000元以上,让学生以为一毕业就能当主管、当经理,缺乏在基层岗位接受锻炼的自觉性。
1.3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够系统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往往以专业理论课为主。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普遍较多,一半以上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超过了10门,并且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仍以理论课为主。调研数据显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一般在第2学期到第5学期开设,普遍有电子商务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跨境电子商务视觉设计、商务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课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很多课程是从国际贸易实务和电子商务等专业“迁移”过来的,课程之间缺乏前后逻辑关系,部分课程内容还存在重复现象。
1.4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环节普遍缺乏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实践环节,对跨境电商技能的掌握程度普遍不高。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缺少实践课程的情况,有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有顶岗实习属于实践课程,其余课程均为理论课程,导致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很难去实践跨境电商技能,甚至无法熟练掌握基本的跨境电商运营技能。调研还发现,部分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B2C运营实训、速卖通平台运营实训、跨境电子商务美工实训等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的总课时量相对理论课程来说还是偏低,实践课时普遍低于理论课时,实践环节仍然偏少。
2 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合跨境电商企业的用人需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够,而且学生的素养和技能方面与跨境电商企业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导致培养规模较小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在2019年才被教育部列入招生专业,因此招生时间普遍不长,近一半学校才招收了一届学生,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总体学生数量不多。在2020年已经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中,2021级学生数量普遍比2020级学生要多,2021年底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数量已经有明显增加。另外,根据2021年高职院校拟招生专业设置备案平台的数据,共有130个高职院校新增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所有高职专业中增设数量最多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数量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虽然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数量在不断增长,但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列入招生专业的时间不长,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总体数量仍然较少。
由于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立时间不长,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团队普遍存在专任教师数量较少、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任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师调配过来的,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跨境平台运营、海外市场推广等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很到位,也缺乏跨境电商相关的实践经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是高职院校新招的,虽然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但很少是从跨境电商相关专业毕业的,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能招到博士毕业生,会允许冷门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来担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任教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团队不强,也会限制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从而影响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数量规模。
2.2 培养目标没有对接跨境电商企业需求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精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出发,没有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去设定培养目标。跨境电商企业普遍看重学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希望学生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从工作中的“小事”做起,通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再培养进入管理岗位。而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只从学校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加看重学生就业率、学生平均薪酬等指标。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在设定培养目标时,也很少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经常由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探讨,培养目标不精准的情况很难避免。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中的素养要求过分笼统,在培养过程中很难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素养要求,与跨境电商企业希望学生具备的素养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往往给学生设定相同的技能要求,而学生在校期间也会认真学习和实践这些技能,但跨境电商企业的具体岗位可能只需要用到一个技能,比如美工技能、客服技能,因此跨境电商企业更希望学生在某一个技能方面有特长,而不是在很多技能方面都水平一般。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要求较多,培养目标普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而跨境电商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跨境电商政策、跨境电商平台规则、跨境电商目标市场风俗习惯等知识。
2.3 课程设置没有依据跨境电商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没有依据跨境电商岗位要求来设置,是导致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不系统、不严谨、不科学的关键原因。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普遍不成熟,在课程设置方面差别很大,有的偏向经营方向,有的偏向技术方向,对于核心课程的设置也有较大的差异。较多的高职院校将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美工设计、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但核心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是不够清楚,有的高职院校将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作为最先开设的核心课程,认为数据分析非常重要,而有的高职院校将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放到最后才开设,认为数据分析较难掌握,需要学生先了解跨境电商运营等知识以后才适合学习。总之,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随意,没有依据跨境电商岗位要求来设置,学生所学课程对应的技能点也很难匹配跨境电商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
由于跨境电商企业面对的是国外消费者,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要求更加多变,因此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更加灵活,能够根据跨境电商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目前,高职院校往往在原有电子商务或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做调整,从而形成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更多考虑专任教师的任教能力,而不是更多考虑跨境电商岗位技能的动态要求。比如,跨境电商企业认为跨境电商纠纷处理、跨境电商网红直播等技能也很重要,但由于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课程设置中也不会考虑相关课程。
2.4 培养过程没有融入跨境电商真实项目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缺少实践环节,使得学生不能将自己掌握的跨境电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技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并不是不想增加实践环节,而是缺少跨境电商企业的真实项目,从而导致实践内容开设困难。部分学生即使对跨境电子商务美工设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等课程感兴趣,也很难通过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技能专长。部分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课程会增加一些实践内容,教师往往会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去参与实践,但由于实践内容不是基于真实项目,学生很难有效完成,教师也很少对课后实践作业进行评价反馈,导致实践内容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缺少实践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真实的实践环境。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实践,需要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并在上面开设跨境电商店铺,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缺少货源、资金等,很难达到跨境电商平台的准入门槛,而教师也很难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跨境电商店铺。因此,很多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环节往往购买实训模拟软件,来替代真实运营,但模拟软件的运营流程相对固化,实践项目也是虚拟的,很难体现跨境电商运营的真实情况,对跨境电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很难准确评估。缺少真实的实践项目,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学生跨境电商技能的有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