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2022-03-13锎,吴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0期

肖 锎,吴 彦

(1.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咨询与成果评估转化中心;2.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信息学系,湖南 长沙 410000)

2021年10月,国务院在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知识产权应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目前,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已成为世界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但专利多而不精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专利质量已成为业界各学者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专利价值评估则是提升专利质量的关键。尽管当下有不少专利价值评估方法,但大多没有形成相关体系,较为分散。基于此,文章旨在通过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使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评估人员把握各类方法的规律和内涵[2],从而推动实现专利作为一份资产参与到经济行为和企业创新的目标中来[3]。通过对国内外专利价值发文量进行检索,国内数据使用CNKI中国知网为来源,在高级检索中设置主题关键词“专利价值”,并将来源设定为核心期刊进行精确检索;国外数据使用Science Direct为来源采取同样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国内1998年—2021年相关论文共463篇,国外1998年—2021年相关论文1 767篇。国外发文趋势波动相对较大,但无论国内国外,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由于国际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各国学者对此关注度也愈发增加形成的。

1 专利价值的评估方法

专利申请的激增不仅给专利审查员带来了巨大压力,也让国内学者对专利的质量和价值产生了质疑。如何估算专利价值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努力探索专利价值的评价方法。专利权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其评估过程具有时效性、地域性和不确定性[4]。通过对现有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分析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其他评估方法3种类型[3]本部分对各方法分类开展梳理并进行对比分析。

1.1 专利价值的定性评估方法

1999年,Lanjouw与Schankerman提出关于专利价值定性分析的模型,即LS模型。在这个经典模型中综合专利价值指数与专利的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同族专利数及专利请求数4个指标有关[4],随后他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美国1960年—1991年间6 111项数据进行了验证归纳,并给出各个产业中偏回归系数的取值[5]。专利记分体系的诞生,为专利评估公司和专利管理机构及时获取专利信息提供了方便。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作为较早研究这方面的公司,首创了专利记分牌方法,选取了绝对引证指数、专利数量、同族专利数、专利成长率和技术生命周期等专利价值评估指标,将市场调查数据与客观专利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6];通过专利计分体系,OT公司对过去得到授权的400万个专利以及每天新增的600个左右的专利从价值、质量、竞争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剖析[7];除此之外,美国的专利记分牌制度、韩国专利记分体系、欧洲的IPScore系统;我国产业板专利记分牌、新三板专利评估法等[5]。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曾编写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相关手册,并从多个维度选取了18项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环境对该模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应用于电力领域、化工领域等[8-9]。

1.2 传统单一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1.2.1 成本法。成本法是指在专利的研发成本或重置成本来衡量专利价值的方法[10]。在这种方法中,专利被视为交换的普通商品,产生专利所需的劳动生产率是专利所包含的价值。使用成本法估算专利价值的最大缺点在于它不符合专利价值的反映方式。大多数申请专利的公司并不直接销售专利,而是制造产品,然后通过销售来赚取利润。因此,专利的价值通常远远超过其研发成本。直接用研发投入成本来衡量专利的价值,可能会大大低估专利价值。崔婕认为其优点在于难以获得预期收益时或同类型专利交易价时适用成本法[11]。

1.2.2 市场法。与成本法类似,市场法的思想是利用市场上类似专利的价值来评估专利价值,即通过对比多个相似专利的成交价格,从而对亟待评估的专利依据其特点做出适当调整的方法[10]。这种方法考虑了市场对某一专利的态度,认为公允价值可以合理地反映专利的价值。但一般来说,专利不直接用于交换。因此,类似的专利参考缺乏市场价值。

1.2.3 收益法。用收益现值法评估专利的价值,就是使用专利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减去研发和维护专利的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收益法更看重的是专利未来所产生的利益,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专利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可以反映一定的专利价值。但冯丽艳发现运用收益法计算专利价值时,预期收益往往很难和所依附的有形资产进行区分,所以也就难以单独计算其预期收益[12]。

1.3 综合及组合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1.3.1 综合专利价值评估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专利价值的评估。许多国内外学者长期努力构建一套新的现代专利价值评价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即综合评价法,这是一种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在这类方法中,目前较为常见的综合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二元分类评估法、因子分析法、熵权法等等。金泳锋[13]等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再通过AHP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分建构定量化的判断矩阵。大多综合评价法解决思路上大体相通,仅有部分步骤处理有区别,如熵权法只在评估的影响因素和权重部分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所区别,二元分类评估法则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得出相关指标再进行结合的方法。

1.3.2 组合专利价值评估法。单一的专利评价法是组合价值评价法的基础,可以为进一步的专利研究组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14]。Honlger Emst提出一种新型组合价值评估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了专利组合技术关联指标、市场覆盖等3种指标,并将该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部分大型企业进行试点,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目标企业专利组合的现实价值[15];有学者对Honlger Emst所提出的组合方法进行了改进与完善,通过鉴定各企业的技术强度,再以专利相对位置、技术吸引力等作为指标,以图表的形式制作出专利组合,并通过在部分领域选取大型企业对改进方法做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方法的可行性,以证明专利组合评价是对企业专利价值竞争力行之有效的方法[16]。

1.4 其他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1.4.1 专利生命周期理论。一些学者发现专利价值在生命周期中有所不同,并提出专利生命周期理论[17]。专利生命周期一般分为4个阶段:领先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18]。将生命周期理论与具体指标相结合,可以明显观察到优势。生命周期理论从不同的时间维度评估了专利的价值,与同时放置所有专利的方法相比更加详细和可比。专利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相应产品的销售上,在考虑专利生命周期和产品寿命相结合的情况下,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销售战略决策。

1.4.2 专利价值模型理论。专利价值理论模型主要以当前收益率为横轴,以收入增长系数为纵轴,将专利价值分为增长型、问题型、优质型和短期型[19]。短期型目前的回报率高,而增长能力低;优质型的产量和生长能力也都很高;增长型目前的回报率很低,而增长能力很高;问题型的回报率和增长能力都很低。

1.4.3 基于期限的专利价值理论。基于期限的专利价值理论通常假定专利权人是理性的。当专利流入的经济利益不能补偿经济利益流出造成的年费时,专利权人可以使专利不再存续。这样,专利的有效期就成为反映专利价值的重要指标[20]。国内学者通常会考虑模型中正在进行的专利,并使用修改后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专利价值高于科研机构,总体来说高价值专利寥寥无几,其中大部分价值较低[21]。

2 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

2.1 单维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单维专利价值评估是指不区分专利具体的价值组成,直接采取相关指标累计的方式来评估专利价值[10]。目前用于专利价值评估的单个指标主要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其中定性指标包括技术创新度、技术影响力指数、配套技术成熟度、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专利市场前景等,定量指标包括专利引用数量、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说明书页数、引证专利IPC分类数量、专利诉讼数等。国内学者李春燕和石荣首次提出“专利质量指标”的概念,从普遍认可、专利质量、科学指标、内容指标、国际指标、时间指标、其他指标的六大类出发筛选出专利引用指标等29项专利价值评价细分指标[22]。随后李清海等则基于综合性与专业性指标两个方面提出了9项指标,分别为:技术循环时间、技术覆盖范围、专利异议、专利被引次数、科学关联度、权利要求数、专利族大小、专利诉讼、专利寿命[23]。

2.2 多维度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2.2.1 二维专利价值指标体系。Park等把应用和技术固有要素这两个要素作为无形资产价值归属[24];陈健和贾隽也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者对专利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从专利质量和专利特征的二维视角,面向技术创新企业进行了价值评估[25];谢萍等人则从专利技术和所属人能力两个方面设计专利价值体系,其核心指标主要有引用专利技术、施引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量等[26];张俊艳运用有序逻辑回归技术,从信息通信领域开始着手,主要研究对象为涉诉与非涉的UMTS专利技术,从技术价值和战略价值两个维度探究其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得出战略价值对专利价值影响更大的结论[27]。

2.2.2 三维专利价值指标体系。国内部分学者根据广义的专利价值内涵,分别以干细胞专利、证券化专利价值为研究对象构建出法律、技术、市场三维专利价值评估体系[28-29]。万小丽等从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和权利价值三维度构建了专利质量评估体系,涉及专利独立性、创新度、成熟度等多个指标[30];孟钰莹利用粗糙集的重要性概念确定了评级标准,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并在医疗医药领域进行了实证分析[31];张梦雅和王秀红[32]从顾客价值驱动因素出发,选取了专利技术、顾客需求、外围环境3个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2.2.3 四维专利价值指标体系。Hou等人通过研究专利评估中参数使用频率,划分出技术因素、技术转移、市场状态和法律因素4大类32个子指标,认为技术成熟度、受让者技术研发力、专利产品市场比例和市场结构以及所有权状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33];ChiuY等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从技术特征、成本、产品市场、技术市场的角度构建了专利资产评估模型[34];国内学者李振亚提出质量、法律、市场、竞争4要素说,通过定量计算法律保护强度和竞争程度来评估专利的价值[35];刘婕则基于定性的角度,从技术价值、网络价值、市场价值和权利价值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评估体系[36];随后肖国华等又在比较3种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和市场角度基础上从传统法律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上加入学术价值影响因素价值度指标,建立专利价值分析指标库[37];近两年,毛岱波等吸收了经济学法的优势,结合大数据从专利稳定性、专利经济价值、专利保护范围以及专利技术质量4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化和细分[38]。

2.2.4 五维专利价值指标体系。国内最早有学者在参考无形资产评估的金字塔理论后,建立了法律、技术、市场和风险企业的五维指标体系[39];随后王波从制度、政府、技术、信息、风险5方面重新构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40];李静等则从军事、技术、法律、经济和社会的维度建立了国防专利的价值评估标准[41];马天旗等对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受制因素进行了研究,从专利的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市场价值、战略价值、经济价值5个维度深入剖析高价值专利的内涵[42];刘伍堂等基于文献和大数据提出了包含技术团队指标、技术指标、风险指标、法律指标、经济指标这5个维度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43];冉从敬等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分类算法从指标易获取的角度考虑,从经济、技术、法律、应用、战略的维度利用熵权法选取11个指标探索出高校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44]。

3 结束语

笔者综述了专利价值评价方法的文献,包括定性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定量的传统单一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和综合及组合专利价值评估方法以及其他评估方法等专利价值评价方法。此外,还对专利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讨论,包括单维与多维两方面。从理论层面看,结合总结归纳、文献计量等方法对专利价值评估国内外相关论文进行了梳理与讨论,丰富了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的内容;从实践层面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有利于今后各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继续研究。目前,各国专利数量飙升,而质量令人担忧。建立比较完整的专利评价方法体系,不仅可以衡量每一项专利的价值,在专利审查中快速选择高价值的专利,减轻审查员的审查压力,而且有利于评估整体专利价值。随着学者对专利价值重视程度的提高,专利价值评价方法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该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