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认证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能力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13高洁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洁

摘  要: 培养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师范类专业的目的和任务。《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维度和要求。文章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师范认证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素养,以及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

关键词: 师范认证; 绿色教育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 核心能力素养;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1-0088-05

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而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教学相关标准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素。在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大的背景下,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制定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给师范类本科高等院校提出了中等职业教师的培养要求。其毕业要求里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树立高尚的师德、充满仁爱之心的教育情怀,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同时培养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这些要求不仅是师范生走上职业院校教师岗位的核心能力素养保证,也是其谋求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2020年12月10日至12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株洲举办,通过比赛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幅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课堂生态逐步优化,信息技术应用持续深化[1]。本文运用“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比赛优秀案例(案例来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官网)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一、“绿色教育”理念及发展

“绿色教育”理念始于上个世纪中叶,其起源是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环境恶化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发起的环境保护运动,是一种“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由威尔士自然保护协会主席托马斯·普瑞查于1948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巴黎会议上首次提出。随后,美国环境运动兴起,其标志是1962年雷切尔·卡逊发表的《寂静的春天》。随后,美国各个高校推广和使用, 并在1990年代发起了以环境教育为目标的“绿色计划”。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990年代末,“绿色教育”理念进入中国,以1997年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EI)项目和1998年的清华大学“大学绿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起点,随后,学者们开始对“绿色教育”的内涵和应用进行研究。如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启动了合作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构建了绿色校园、绿色专业、绿色师生、绿色科研、绿色实践、绿色评价相结合的“六位一体”教育体系等[2]。现在,“绿色教育”已成为“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努力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3]

二、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以及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参赛选手展示了当代职业教育教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文化素质层面: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及仁爱之心

良好的师德和崇高的教育情怀是师范类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教师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意义所在,也是与“绿色教育”理念中的尊重、理解和关怀每个生命个体的原则相符合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仅是职业技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的引领者。因此,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的情怀,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互相补充。以下,我们通过两个教学比赛案例分析一下教师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及仁爱之心如何渗透和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

案例1:2019中职组课堂教学比赛“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体悟24式太极拳中的慧识与自信”。首先,此教学案例的标题不仅表达了教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24式太极拳, 还包含教师的授课目的——通过教授24式太极拳让学生了解太极拳所传达的中国文化内涵及精髓,借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底蕴。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不仅精通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拳术的要领,还要精通其中的儒家、道家哲学辩证理念,甚至了解阴阳五行之变化及相关经络学原理等,做到在传授拳法的同时,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内外兼修,体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精髓。此外,标题的中心词“慧识”与“自信”体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和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在授课的开始,教师站姿标准,语调严肃地向学生介绍武术界的行规:“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修德”,并强调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专业展示前进行文化渗透,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注和科学精神,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底蕴是教授中国传统知识教师的必备素质。随后,在复习“抱拳礼”的提问环节,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学生给出了自己的不同理解,如把五个手指比作仁义礼智信,把内屈的拇指比作中华民族的谦逊美德,并提出谦逊是作为教师需具备的品质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提下,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尤其是注重思想品德和中华美德的教育。

案例2:2019中职组课堂教学比赛“鱼跃龙门——传统水墨鱼的绘画技法”。这是一节国画课,除了教授水墨绘画技巧,教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注入了不同形式的中华文化元素。首先是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师生的穿着及精神面貌,还有一些辅助教学的软硬件设施等。“绿色教育”也强调课堂环境甚至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及其给学生身心带来的影响。本堂课教师及学生身着中华传统服饰,颜色以白色为主,配以灰黑色调的点缀,与水墨鱼融为一体。在黑板下方,悬挂了一幅书法作品,“传承国画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八个红色大字,给课堂增添了文化气息,可以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课堂导入。教师秉着艺术相通原則,给学生介绍了一支古筝曲《良宵引》,教师把这首曲子与水墨鱼绘画联系在一起,讲解其相通相和的意境,并在学生绘画期间为学生弹奏,充分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专业教师的文化底蕴,授人以技,服人以德,注重对学生传统价值观的引导。再次,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个体的差异,这从教师的课堂用语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如在评价学生作品的不足时,教师运用委婉语进行表达,把学生的不足称作“新创意”,对学生用“请”“可以吗”“好不好”等进行要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精神与仁爱之心给这堂绘画课注入了活力和情感气息,借助外在环境设计,把中华文化元素和绿色理念表达出来。

(二)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研究方面: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分别提出了要求。“绿色教育”教师发展指标中也包含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指标。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技能示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案例3:2018年中职组教学设计比赛“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此教学设计出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整个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等。第一,教师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做了较清晰的描述,熟知本次课的相关理论: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基本教学内容和增设学习内容。第二,教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授课,化枯燥难懂的理论为易于学生操作的实践活动,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绿色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观点。第三,教育技术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运用了包括教学平台、教学一体机、微课和笔记本电脑等辅助设备和媒体,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如新闻案例、园长示范讲解视频等,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操作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水平。第四,自主设计的斯金纳箱实验,实验记录评分系统应用、平台任务发布、分组活动、幼儿活动区角搭建等反映了教师的创新发展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既有理论的灌输,又有实际的应用,理实结合,同时注重了产出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教师也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模式,使得课堂效果得到了提升。

案例4:2018年中职组实训教学比赛“‘咖啡大叔’标识设计”。在核心能力素养中,实际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也就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在实训类教学比赛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职业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见证其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咖啡大叔”标识设计主要是如何运用绘图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实践教学。教师秉着“理实一体化、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原则对绘图软件CorelDRAW和photoshop进行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 旨在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设计思路围绕三点展开:标识创意制图规范学习、CorelDRAW绘制矢量图、创意思维培养,表现了教师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侧重。教师运用智慧教室、学习平台和诊改系统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师发布真实任务,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填写问卷、游戏闯关、云平台记录学习轨迹等进行产教研一体化教学,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掌握信息化技术、实操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要求。教师的整体设计也体现了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规律、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联系企业机制改革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条件以锻炼其应用能力和培养工匠精神,为后期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做准备。

(三)综合育人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树立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意识;具有长远规划和职业发展能力

“绿色教育”要求教师努力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教师在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专业教学进行同行育人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时代和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把“德育为先”理念定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毕业要求之一,尤其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实习实训等活动方面注重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在教师发展方面,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教育教学研究和竞赛能力,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等。作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也融合和体现了这些理念,而教师则作为这些理念的执行者,对其进行了实践和诠释。

案例5:2019中职组课堂教学比赛“观十二象,知理守德”。这是一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师很好地把握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宗旨,把德育建立在本专业的基础之上,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育人,使得抽象的道德与法律课程变得更加具体,同时又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十二象”是教师团队收集整理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十二种典型社会现象视频、图像、报道等相关真实资料,用于本课程的案例教学。本次课教师例举的是“汽车人”的故事,用于讲解汽车专业需具备的礼仪道德和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如何培养保持专业、精业和创新的工匠精神。在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评价和指导时,教师针对个别同学对职业证书不够重视的现象进行了积极引导,让学生以“汽车人”的专门事迹为例,阐述作一名优秀的“汽车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精神,提升了大家对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采用激励法,鼓励学生成为优秀的“汽车人”,为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而努力。整堂课,教师在尊重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举例、联系事迹、专业讲解、道德情感渗透给学生上了一堂贴近实际、侧重专业、鼓舞思想和培养品德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一堂融科学与育人为一体的课程。

案例6:“Tips for Serving Customers at the Hotel 宾至如归 尽善尽美——酒店服务必备英语”。旅游英语是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一门重要课程,是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人员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旅游英语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些适应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综合能力素养。作为本课程教师,一要具备旅游英语专业发展意识;二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三要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动态,具备教授学生适应行业实践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全程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简介专业的英语语言授课,配合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语义和进入情境。在例子选取中,教师采用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其中2019北京世博会用于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国际化的感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认识到旅游英语的重要性。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片段视频则形象生动地给学生展示了英语在酒店接待外宾中的应用,表现了教师对学生就业与课程关系的思考。在语音训练中,教师运用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等让学生自主练习发音,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流利度、发音等进行个案分析和专业点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在讲解酒店英语专业术语时,教师采取了图片展示、视频演示和指导学生英文角色扮演等,体现了教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能力。本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更新了教学理念,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反思和精心設计,带动了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识,教师也实现了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发展,符合“绿色教育”追求教学相长,关注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

三、中等职业教师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仅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定位,结合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也对职业教育教师及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肩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重重任,须具备综合能力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向我们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现代职业教育。

(一)提升“绿色师德”理念,把自身品德修养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绿色师德”从广义上讲指的是尊重环境、尊重生命规律的教师教育品质和理念。对于职业教育教师来说,“绿色师德”是符合当今经济社会转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师必备素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营造和谐、宽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绿色课堂”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正确看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把高尚的职业道德融入工匠精神。因此,教师自身要树立“绿色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品德修养,以德为先,把职业教育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教育融合起来,充分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迈入社会的领路人。

(二)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兼具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能够承担职业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同时还要以身示范,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好有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这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目标。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在理论学习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教学方面,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坚持产出导向教学法,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种教育实践平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绿色教学理念,开发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要实时更新,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锻炼,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本领,真正做到以身示范,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发展动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提升创新能力、竞赛能力和科研水平

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以“生产”为目的,以“教学”为基础,以“研发”为动力,将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班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发展宗旨和方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以及实训教学按照不同专业性质,都体现了基于生产实践与设计、创新、研发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也是考查教师实践经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比赛。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是“生产型”人才的培养者,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从生产实践锻炼、教学教法研究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提升自己,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扬南. 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

[2] 薛娟. 高校绿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1):114-121.

[3] 叶向红. 绿色教育五年研究:理念、行动与反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210500338200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