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中国与赞比亚职业教育合作路径探析
2022-03-13蒋子仪
蒋子仪
摘 要: 中国与赞比亚的职业教育合作已有50余年。近年来,中国同赞比亚的合作重视“授人以渔”及合作共赢,以搭建长期交流与合作机制。数字化的迅猛发展,对全球的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梳理中国同赞比亚自建交以来的职业教育合作现状,归纳总结了其合作特点,分析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结合赞比亚当前的职业教育现状,简要探索了数字化背景下中赞职业教育合作的新路径,为中赞职业教育合作后续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 赞比亚; 职业教育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1-0006-05
一、引言
2022年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第35届非洲联盟峰会,向非洲国家和人民表示热烈祝贺,并强调在新形势下,中方愿同非方一道,积极落实论坛会议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全球发展倡议同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自贸区建设深入对接,引领中非合作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发展,续写中非友谊新篇章[1]。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基于非洲国家的现实诉求,中非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务实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加快工业化进程。
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個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与中国友谊深厚,其前总统卡翁达曾说,中国是全非洲伟大的朋友,慷慨的朋友,全天候的朋友,中国总是尽一切可能来帮助非洲。赞比亚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城市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国家,被称之为“铜矿之国”,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偏低,受过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到10%[1]。
中国与赞比亚的职业教育合作由来已久,但随着2020年全球疫情的全面爆发,给中赞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赞职业教育合作主要经历了四个历程。第一阶段,从1967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开始,在铁路援建过程中为赞方输入中国的人力劳动资源,并且也通过现场教学的形式为赞方培养了一批铁路技术人才。这是最早的中赞职业教育合作形式,为了解决铁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而单向输出。第二阶段,1970年后,两国的职业教育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援建纺织厂,派遣医疗队,为赞方引进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第三阶段,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中赞职业教育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合作领域涉及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经贸合作等众多方面。在赞比亚成立中国首个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每年接收赞比亚学生来华留学,创办孔子学堂、大禹学院等,为赞比亚培养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2]第四阶段,2019年,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开辟了中赞职业教育合作的新路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我国职业院校在海外独自创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学院,其 5项专业教学标准成为了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中赞职业教育合作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与赞比亚的职业教育合作从援建坦赞铁路开始,从“授鱼式”的单方面援助,开始向“授渔式”的互利合作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球新冠疫情减少了两国人员互通,但却加快了数字化职教合作的发展,也对中赞职业教育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与赞比亚职业教育合作基本情况
中国与赞比亚的职业教育合作从“授鱼式”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渐到开发职业学校、配备相关技术产品和设备实施、培养师资和管理人员等一体化的互利合作。
(1)中国职业院校积极“走出去”,多元化培训模式助推职教合作
随着中非教育合作全面升级,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使中国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在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教育部批准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8所学校为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高职院校,同意其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
中国高职院校积极 “走出去”合作,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委派教师团赴赞比亚进行职业技术授课与培训,8所试点高职院校共已派出70余名教师,为当地培训600多名员工。2017年9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机维修班在赞比亚正式开班。2019年,由教育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中国有色集团有限公司、9所高职院校协同创办的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在赞比亚成立,设立七个分院及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培训中心,建设了3000平方米实训室、数控车床、铣床、钻床、刨床、电工操作台等实训设备。各高职院校结合其自身学院优势开设不同专业,广东建设技术学院开设建筑工程学院(鲁班学院)及其架子工技术培训班,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非开设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学院及其电工培训班,并开办“孔子课堂”等[3],开创了政、行、企、校协同海外办学的新模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同时中国职业院校也践行“收进来”培养,开展赞比亚留学生教育,在华培养高质量的本土化人才,把来华留学生培养成在赞比亚职业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贴近本土地区的社会需要来设置培训专业,进行“中文+职业技能”的培训。2019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鲁班学堂,接收赞比亚学员来校培训学习,课程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国际汉语学习为主。
(2)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校企合作助力技能型人才培养
中资企业是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模式必须要和中资企业合作,实施本土化战略,在助力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培养能够上岗就业的技术人才,中资企业通常会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等进行合作,协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供职业技术学校筹建、运营和各类培训所需设备、资金。2017年,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赞比亚捐建了下凯富峡技术培训学院,依托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而建,已为赞比亚免费培训300余名水电专业人才,不仅为当地培养了实用型技能工人,也能够满足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工程建设需要。2018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建合作,在中赞技术培训学院创办黄河水院-中国水电赞比亚教学部,不仅开设了汽修提高班,开展中赞员工导师带徒活动,还开设电焊取证班,组织22人参加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100%[4]。
(3)中国职业教育标准积极“走出去”:制定8项专业教学标准
2019年,分别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组织中赞专家共同开发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信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5项专业教学标准,通过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批准,正式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2021年7月12日,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TEVETA)正式批复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分别由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储能材料技术专业)、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专业)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珠宝设计与加工专业)牵头研发制定的3个专业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截至目前,共有8个我国牵头研发制定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进入了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为赞比亚培养高质量工业化人才,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驻赞中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数字化背景下中赞职业教育合作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汲取了世界强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之后不断创新发展,探索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强调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最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职业教育交流访问,到定期培训外籍员工、定制培养学历留学生,延伸到海外建分校突破性发展中国职业教育[5]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受当前全球疫情的推动,数字化转型正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而在国际化合作办学领域,受疫情影响,必须走好数字化转型这条路。纵观中赞职业教育的合作特点,主要面临了以下几大挑战。
(一)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合作水平还不够
教育国际化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跨境教育(cross-border education),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人员、项目、政策、知识、观念和服务等的跨越国界的流动;另一种就是“在地国际化”(“at-home” internationalization),即让所有学生在本国本校“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国际教育课程[6],“在地国际化”对于教育交流合作来说更为便捷和有效。这种教育合作形式对基础网络及数字化技术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赞比亚当地的网络高速顺畅,加快推进设施联通、网络互通,扩大网络的承载性与可接纳性,在移动通信领域降租减费,降低互联网进入门槛,扩大网络覆盖面[7]。其次,通过在线教学、开设慕课、远程视频等多种线上形式,让师生接受本地化教育培训,实现交流合作。
(二)数字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还不够
赞比亚的数字化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中资企业,为促进本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减少从国内派遣人力资源的成本,承担了一些数字化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华为资助赞比亚大学生赴中国华为总部学习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知识,在赞比亚大学创办赞比亚大学-华为网络技术学院,大力培养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专业人才,为建设“智慧赞比亚”贡献力量。赞比亚2018年8月22日,随着中国有色集团投资的非洲首座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一体的现代化数字矿山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当地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及数字化技术人才,该项目是赞比亚矿山自动化的标杆,也是赞比亚数字化项目的标杆。虽然数字化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有色金属以外的其他行业,比如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网络通信等,數字化专业技能人才仍然非常紧缺[8]。另外,数字化的人才培养也多是以分散式进行,没有统一的培养标准,没有政策支持支撑,不利于以后系统高质量地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以提高赞比亚职业教育水平。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还不够
当前中赞合作的主要场域还是在线下,接受赞比亚学生来华培训学习,委派国内教师赴赞比亚培训指导,中资企业“走出去”培养本土化人才,在赞比亚办班、建校,为赞比亚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等。但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无论是“走出去”还是“收进来”都增加了困难。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90多个国家超过15亿学生无法返校,大约一半的学生没有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55个非盟成员国中有53个已决定关闭学校[9]。国家开放大学在赞比亚设立了海外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坚持“停课不停学”,为教师提供在线教育教师能力培训,为学生开设远程学习课程。但线上教学职能维持职业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还远达不到“智慧赞比亚”建设的要求,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服务当地社会经济,除了进行了线上教学以外,像数字教材、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等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还需加快进程。
四、中赞职业教育合作路径探析
中赞职业教育合作要迎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强化数字人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人才培训。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紧跟数字化发展的步伐,形成数字意识,树立数字观念,进行数字实践,培养数字能力,推动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转型。
(一)助力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提升赞比亚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能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报告提出,数字能力是指人“从数据中找到含义,对数据进行解读、分析、加工或者质疑的能力,包括正确地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发现数据使用的问题,透过数据发现问题”“它包含了与数据的管理、更新、引用、提升数据价值的各种活动”[10]。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能力不是简单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它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赞双方要系统研究与设计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助力推进赞比亚职业教育自身的数字化发展能力。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加强与中赞两方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数字化素养及水平,开设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机、5G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专业,通过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培养数字化人才,除了加强信息化技能教育,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彼此相辅相成[11]。
(二)鼓励政、行、企、校协同,共建赞比亚职业教育智慧教学体系
中赞职业教育下一步合作应以政、行、企、校协同为主要发展趋势,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让行业、企业充分参与,研制国际领先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输出我国先进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立足赞比亚当地产业、经济等需要,开设职业教育培训专业,开展“互联网新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的数字化职业教育培训,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全球疫情时期,数字化手段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既兼顾教学又做到疫情防控。笔者拟构建了一个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到教学方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图1)。该教学模式从赞比亚本土对职业的需求出发,通过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教育的四要素,以数字化为主线,以数字设施为基础,旨在通过充分打造和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数字素养,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该教学模式主要培养两方面人才,一方面是培养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手段及数字化资源培养电子商务等各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拓宽中赞职教合作通道
数字教学资源的内容范围较广,包括教材教具、课程课件、教学案例、教学习题、数字图书、文献资料等,其形式也可多样化,有音频媒体、文字素材、动画素材等,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遵循统一标准、整体规划、开放共享的原则,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的现象。另外,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企业是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充分参与培养目标、课程课件、教学案例等数字教学资源的共商共建。
打造智慧学习工场。智慧学习工场是指智慧学习与智慧工场和学习工场三方的有机结合,有着“真实学习场景”的企业工场。建设能与“真实”工作场景相连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具备支持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等多种功能,保证与真实的社会生产及多种类型平台进行连接,用数字化手段(VR虚拟仿真、在线平台等)还原真实社会生产场景,让技能培训更直观[12]。开发数字课程与教材。纸质教材的知识容量、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极为有限,运输不便且成本较高,而教材又是教育最核心的媒介,因此中赞职教合作过程中,开发数字教材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数字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现有教材数字化,即用数字媒介收录现有纸质教材,以实现共享与快速传输。二是开发本土化新教材。结合赞比亚的职业教育特点、学生受教育水平、本地职业需求等,开发数字化新教材,以完全适应当地职业教育需要。
(四)提供相关制度政策保障,畅通两国合作共赢之路
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发展离不开政府在各方面的保障及强有力的支持。中贊双方从中央到地方,要建立健全中赞两国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保障。中方要加强职业教育“走出去”力度,增加试点行业及试点学校,多领域开展职业教育合作。赞方要加强职业教育“请进来”力度,开放合作,高质量推进本土职业教育发展。
此外,数字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也极其重要。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数据代替人“跑”的过程。让哪些数据“跑”起来,在哪里“跑”,怎么“跑”安全,这就需要相关政策制度的引领和保障,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标准、数字化人员管理规定、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对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共享开放、数据隐私保护、政企责任归属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13],建设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的一体化机制。中赞双方要紧抓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机遇,重塑两国的国际合作相关政策规定,畅通两国合作发展共赢之路。
五、结语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从20世纪坦赞铁路建设工人培训到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从援助基础设施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中方不断加大在赞比亚的职业教育开放力度,合作领域已涵盖通讯、经济、贸易、医疗、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未来中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力度将不断增强,中赞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向第35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N]. 人民日报,2022-02-06(01).
[2] (英)斯科特·D.泰勒. 赞比亚的风俗与文化[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16-32.
[3] 周燕,张明珠,王瀛. 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采纳中国职业教育方案成为其国家标准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21):177-184.
[4] 滕金燕. 中国职业教育“走进非洲”研究:以赞比亚试点项目为个案[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5] 邹松. 非洲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N]. 人民日报,2021-05-20(17).
[6] 特殊时期拓展教育“在地国际化”[N]. 中国教育报,2021-01-08(08).
[7] 王珩,柳喆勐. 数字创新合作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N]. 光明日报,2021-09-29(12).
[8] 廖思傲,牛长松. 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困境与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J]. 世界教育信息,2019(24):50-57.
[9] “非洲教师在线和远程学习课程”正式上线[N/OL]. 中国日报,(2020-07-09)[2021-11-01].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007/09/WS5f06d807a310a859d09d6fa9.html.
[10] 谢昱. 全球数字化人才培养趋势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 创新人才教育,2021(2):82-86.
[11] 李文静,吴全全. 德国“职业教育4.0”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与举措[J].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98-104.
[12] 张治,刘德建,徐冰冰. 智能型数字教材系统的核心理念和技术实现[J]. 开放教育研究,2021(27):44-54.
[13] 张鸣. 从行政主导到制度化协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构建的浙江实践与经验[J]. 治理研究,2020(03):26-32.
39675003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