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使用药物经济学干预方法的临床价值评估

2022-03-12冯书文香效明黄慧炳彭秋平叶永琴

医药前沿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饮片颗粒

冯书文,香效明,黄慧炳,彭秋平,叶永琴

(东莞市横沥医院药事办 广东 东莞 523460)

随着社会的认知水平和中医学的发展,中药开始逐渐改变其形态,以更加适宜携带、服用更为便捷的方式发展,中药饮片以及中药颗粒就是当下的产物。无论是中药颗粒还是中药饮片的药物其都在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相较于传统的中药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都具备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等相关优势,而且与传统药材的中医药辩证治疗是一脉相承。而中药饮片相较于中药颗粒具备更高的价格优势,但是在进行服用的时候中药饮片需要进行煎煮,这无异于需要另外一笔间接成本,而且其存在保存不便等问题[1-2]。现阶段,药品收入的费用仍在医疗收入中占据较大比例,所以对于如何将快速增长的药品费用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是临床医疗支持的研究重点。其中为患者提供见效快、成本低的药品,是医院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用在临床中的药品资源优化配置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药品定价的合理性,同时也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上,促进用药经济实惠。本文基于此,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开具最常见的3 种药方的患者120 例,对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价值评估中使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前往我院开具最常见的3 种药方(风热感冒方、咳嗽方、生化汤)的患者120 例,依据药物剂型不同分为饮片组和颗粒组,各60 例,另选取2018 年1 月—12 月未进行药物经济学干预的60 例患者为对照组。饮片组年龄18 ~60 岁,平均年龄(41.51±6.78)岁,男性30 例,女性30 例;颗粒组年龄18 ~63 岁,平均年龄(41.75±6.87)岁,男性31 例,女性29 例;对照组年龄18 ~59 岁,平均年龄(41.37±5.48)岁,男性32 例,女性28 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治疗的耐受情况。排除标准:①患者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情况或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疾病或生理特征;②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如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③患者为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饮片组患者在药物经济学干预下给药。颗粒组患者在药物经济学干预下给药。以患者的病情,予以患者辨证施治,临床随证加减。一般情况下,告知患者每日餐后服用一剂,分早晚服用,连续干预两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饮片组患者和颗粒组患者的给药成本、不良反应和有效率。(2)观察比较饮片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给药成本、不良反应和有效率。(3)观察比较对照组患者和颗粒组患者的给药成本、不良反应和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饮片组和颗粒组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

饮片组直接成本低于颗粒组,间接成本高于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饮片组与颗粒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饮片组与颗粒组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

2.2 饮片组和对照组成本、不良反应、用药时间及有效率比较

饮片组患者的总成本、用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饮片组和对照组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

2.3 颗粒组和对照组成本、不良反应、用药时间及有效率比较

颗粒组患者的总成本、用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颗粒组和对照组成本、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有效率比较

3.讨论

现阶段,由于中医的特色理论受到较多患者和医生的支持,因此对于中医药的应用研究,已在临床中诸多疾病治疗中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新时期的医疗服务中,为了最大化地实现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对中药材药费的研究逐渐在临床中进行分析探究。药物经济学分析,主要是评估临床用药的成本、治疗效果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对以往的经济效益进行优化,从而保证临床医疗费用的合理化。因此,因为对中药药品的经济学分析具有诸多现实意义,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所以在临床中可选取较多丰富文献资料以用来评估。其中临床中对于中药颗粒给药还是中药饮片给药的成本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将药物经济学学科纳入该类研究中,可对中药干预措施进行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学意义。

本次研究,在中药颗粒给药中使用药物经济学干预,药物的调剂效率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在不影响药剂效果的情况下,对调配环境进行了改善,而且将药剂的价格进行了降低,这使得患者在进行取药的时候,经济支出明显下降,患者自身的接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而恰当的剂量再加上对应的药物,既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又不至于出现浪费或者导致给药过量的情况,这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合理应用[3-4]。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还可以调整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情况,这不但可以降低患者出现配伍不合理的情况,还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这表明药物经济学干预在临床给药中有着重要意义,其可以通过药物的时限、适应证以及生产、成本等综合情况为患者选取最适宜的药物,在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的同时,提升了预后效果,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

本文结果显示,(1)饮片组与颗粒组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存在些疗效差异,分析原因为中药饮片在存放、煎煮的过程中,有效成份可能有挥发丧失,尚且没有进行其提取、浓缩的环节,从而可能造成其中的有效成分药效丧失,影响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而中药配方颗粒不仅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煎煮,同时还有提取、浓缩以及有效安全的包装、储存等环节过程,有助于保证药效不挥发,且储存时间更长。同时,本研究随访过程中,饮片组与颗粒组患者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中药制剂的安全性较好。

(2)饮片组和颗粒组的用药成本均低于未采用药物经济学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临床用药中,药物经济学可以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有利于降低患者承担压力,从而促进治疗效果,而且此次研究中发现不仅给药成本下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经过分析后认为,在没有经过药物经济学干预的给药有时候存在着药物过量,配伍不合理的情况,而药物经济学下,医师会对每张药方进行仔细甄别,筛选更适宜、价格更低的药物,这使得整个处方更加适宜对处方对症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6-7]。

(3)另外,中药配方颗粒的治疗的直接成本高于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成本包括购买药品的实际价格、检查费等。分析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直接成本更高的原因在于,中药配方颗粒需要更为严格、耗时的生产制作,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等环节,这些环节均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与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无明显优势,基于此方面的原因,中药消费者在购买中药药品时,可能会因为药品成本原因去选择中药饮片;同时也说明了考虑到中药饮片具有更低的直接成本,因此其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8-9]。

(4)但是从综合经济评价来看,饮片组的治疗的间接成本高于中药配方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成本主要包括患者所耗费的治疗时间成本、不良反应、劳动力丧失等造成的损失成本。在以往历史条件下,中药饮片多是需要进行煎煮才能使用,这使得在饮片给药中,存在隐形的间接成本,包括作业人员的走动、劳作等,调配操作和患者候药时间长,再加上并非所有患者都有进行煎煮的条件,大部分采取中药治疗患者,更愿意直接服用中药,而非现进行煎煮,如果再考虑煎煮成本则可间接性提高中药饮片的治疗成本[10-11]。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饮片组的总成本是高于颗粒组的,即便饮片组的给药总成本低于颗粒组,但考虑到中药饮片所花费煎煮的人力、物力、时间等,患者仍愿意选择配方颗粒治疗。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而言,选择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是对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的浓缩,其临床效果更为明显,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患者的长远的医疗开支,患者的治疗时间更短,并且不用服用更多的药量[12-13]。因此,综合来看,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可在整体上减少用药经济压力。基于此,在临床上选择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更具有意义,存在更大的应用空间。若是能够大规模生产,改善调配工艺,还能再次降低成本,促进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配方颗粒剂的治疗[14-1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中药饮片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应用中,进行药物经济学干预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且并不会降低治疗效果,以及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饮片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喉瘖30例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