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道管理小组在ICU 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3-12黄志华潘春柳

医药前沿 2022年2期
关键词:气囊舒适度气道

黄志华,唐 莉,潘春柳

(1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 广东 深圳 518118)

(2 惠阳三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 惠州 516211)

ICU 是监护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包括多发性创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重要器官移植术后等,该患者病情严重且进展很快,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与护理[1]。ICU 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出现器官功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急需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会降低患者机体防御功能,易引起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延缓患者康复,给患者带来痛苦,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2]。因此,科学的气道管理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规范管理气道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重视ICU 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3]。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ICU 收治的352 例重症患者,探讨气道管理小组在ICU 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及惠阳三和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ICU 重症患者352 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76 例。参照组男98 例,女78 例,年龄25 ~78 岁,平均年龄(52.78±8.12)岁,心肺疾病患者32 例,重度颅脑损伤35 例,胸腹部手术18 例,多发伤15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3 例,消化系统疾病28 例,呼吸系统疾病25 例;研究组男95 例,女81 例,年龄26 ~78 岁,平均年龄(52.91±8.27)岁,心肺疾病患者28 例,重度颅脑损伤28 例,胸腹部手术20 例,多发伤13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0 例,消化系统疾病25 例,呼吸系统疾病32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进入ICU 病房时间均在24 h 以上;②所有年龄均在18 周岁以上;③所有患者临床病历均完整有效;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②合并慢阻肺、肺结核等肺部疾病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伤患者;⑤既往精神疾病患者;⑥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采取ICU常规气道护理,对多器官功能衰竭气管插管患者统一采用VAP 预防集束化护理措施,对VAP 预防措施实施的执行情况和护理质量针对当班管床护士常规抽查监控。研究组在常规气道护理基础上,成立气道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气道护理:(1)组建气道护理小组,由1 名护士长、2 名ICU 专科护士、1 名护理组长组成,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气道管理经验。根据小组成员的资历、工作年限等,分配工作任务,优化工作制度,护士长任小组组长,负责ICU护理质量监管。(2)培训,负责对ICU 所有观察护士进行培训,包括吸痰、气囊监测、气道湿化、呼吸机使用及维护、VAP 预防等。首先,做好体位管理,所有ICU患者均需抬高床头≥30°(脊髓损伤、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血流动力性不稳定患者等),在患者的足跟处垫软枕。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强调采用正确体位的重要性,要求患者遵医嘱采用正确体位[4]。(3)气道管理,①每周召开1 次气道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制定工作计划及措施实施。并进行气道管理知识和呼吸机操作技能实操培训,对所以护士进行考核。②规范人气道管各操作流程,包括人工气道吸痰、人工气道加温加湿、呼吸机管路连接及消毒处理等。③对发现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查阅文献,提出合理指导建议并进行改进。④每月对科室护士进行气道管理的质量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评优评先的参考指标[5]。(4)加强营养管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首选肠内营养治疗,在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予以肠外营养补充;纠正低蛋白血症,并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6]。(5)做好科室环境管理,在监护室地面、床头与桌面等部位均应当严格擦拭消毒,每月进行物表、空气、医护人员手及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学监测,观察细菌菌落;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6)口腔管理护理2 次/d 或根据口腔评估情况,选择合适口腔护理液(碳酸氢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漱口,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固定带、牙垫[7]。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ICU 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2)对比两组ICU 重症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分别采用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其中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从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好。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则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等方面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对比两组ICU 重症吸痰效果和气囊管理情况,其中吸痰效果包括有吸痰间隔时间和日吸痰量;而气囊管理情况则包括有气囊注气容积与气囊压力。(4)对比两组ICU 重症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从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对比两组ICU 重症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估,按照所得分值划分为4 个级别,分别为90 分及以上的非常满意患者,75 ~89 分之间的满意患者,60 ~74 分之间的比较满意患者,以及60 分以下的不满意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ICU 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均分别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ICU 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ICU 重症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CU 重症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ICU 重症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 176 32.02±3.73 78.15±7.81 9.41±1.67 5.68±1.12参照组 176 31.89±3.48 51.83±5.38 9.67±1.84 7.53±1.54 t 0.338136.81840.89226.9056 P 0.73550.00000.31760.0000组别例数舒适度评分

2.3 两组ICU 重症吸痰效果和气囊管理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日吸痰量多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气囊管理情况(气囊注气容积与气囊压力)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ICU 重症吸痰效果和气囊管理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ICU 重症吸痰效果和气囊管理情况比较(± s)

气囊压力/cmH20研究组 1763.25±0.64 15.37±3.13 11.15±1.59 27.45±4.21参照组 1761.81±0.33 11.22±2.27 15.40±2.88 35.79±5.87 t 26.530414.239217.138815.3167 P 0.00000.00000.00000.0000组别例数吸痰间隔时间/h日吸痰量/mL气囊注气容积/mL

2.4 两组ICU 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ICU 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ICU 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研究组 176 70.95±7.62 75.68±7.08 71.38±7.83 77.48±7.74参照组 176 60.51±6.73 64.42±6.97 60.38±6.14 66.32±6.56 t 13.623415.035614.666014.5924 P 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ICU 患者因呼吸功能差,在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实施人工气道和进行呼吸机治疗,主要保证患者气道的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人工气道的建立可以保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和反流,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并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从而维持患者的生命。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伴随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肺炎等,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8]。因此,ICU 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管理,以预防大于治疗理念开展各项护理,促进疾病的治疗[9]。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ICU 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气道管理小组,分工合作,权责分明,使得护理人员分工更加优化,工作制度也不断完善,促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10]。同时,在气道管理小组中,护理质量可以得到持续的监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将个人特长应用于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除此之外,ICU 患者在气道护理中应用气道管理小组,通过实施规范、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感染预防、健康教育等,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改善预后效果,继而提高生活质量[11-12]。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均分别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日吸痰量多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气囊管理情况(气囊注气容积与气囊压力)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证实了气道管理小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VAP 的发生,进而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建立气道小组,可有效的加强小组内部的管理,并且合理的对各组员进行工作分配,进而明确各组员的工作职责,保证其护理工作质量[13]。而定期对组员进行培训,可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其临床实践经验,进而为后续ICU 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气道管理能够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在最大效能下帮助患者进行气道管理。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加强营养护理、基础护理及口腔护理等,可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所需,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而口腔护理则能保证患者口腔内环境,减少口腔感染[14]。

综上所述,气道管理小组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治疗中,能有效降低V A P 发生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气囊舒适度气道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高田气囊案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气囊助浮大型导管架下水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