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踪管理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3-12邓双双覃于晏夏梦玥何智博

医药前沿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院质量护理

邓双双,覃于晏,夏梦玥,朱 追,何智博

(1 广东省水电医院护理部 广东 广州 511300)

(2 广东省水电医院内三科 广东 广州 511300)

(3 广东省水电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广州 511300)

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舒适性、恢复效果,护理工作在临床上极为重要[1-2]。但是因为护理工作人员服务的对象多为住院患者,其自身身体脆弱,故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治护理期间中可能影响到患者医治结果、增添其痛苦感与压力,容易引起医闹事故或者纠纷的事件[3]。护理不良事件有相应分级,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同时也制约医疗机构的持续发展[4]。在医疗、护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医治安全、护理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增强患者安全与确保医院的声誉,寻求改善的机会,防止及避免以后类似事件的出现以持续改善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属于医院管理者不懈努力的前进方向[5-6]。因此在临床上对护理安全的管理极为重要,早期的护理管理多是为临床治疗进行支持性管理,对于安全问题较为忽视[7]。追踪管理法的核心属于追踪患者,其是让评审专家扮演患者与评审员的双重角色,并在不同视角下进行现场评审,随后对医治及护理时间内存在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坚持性改进的评审管理模式[8]。在整个医治期间,对患者使用此种管理方法利于提升其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满意程度,注重医院内部、各个专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够对患者预期需求进行满足,并对其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与安全管理等符合规定与否进行确认[9]。针对此情况,我院为改善这一情况现将追踪管理法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护理工作人员80 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0 名。试验组女性39 名,男性1 名,年龄22 ~38 岁,平均年龄(30.14±3.57)岁,对应患者3 077 例;参照组女性39 名,男性1 名,年龄23 ~38 岁,平均年龄(30.42±4.14)岁,对应患者3 04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则,护士自身已通过文字或语言等方式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②无感染情况;③年龄在22 ~38 岁以上;④临床经验>3 年。排除标准:①中途离任,对管理配合度差;②心肾等重要器官存在异常。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法。即定期组织培训,定期审查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情况,检查日志;当不良事件发生后,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理。在质量控制方面,科室主要集中检查护理结果,而不良事件信息大多为患者投诉或者科室的内部反应[10]。

试验组实施追踪管理法。具体措施为:(1)管理小组:实施长久、持续的安全管理,需要进行适宜的人员搭配,因此在工作开展前,成立组间追踪管理小组,由护理工作人员中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另选取在我院工作年限≥5 年的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小组成员,然后对其实施追踪管理培训,提升其能力。(2)前期资料收集:由管理小组成员对临床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然后小组进行开会讨论,确认问题是因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还是其他不可控因素,对相关情况进行鱼骨罗列,找到其中核心问题,然后再通过检查病历、护理文书以及当时的其他资料进行确认,最后由组长指派专人对最新的临床护理研究文献进行查阅确认。(3)个案追踪:由小组成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采用头脑风暴法编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实时自救流程”以及“三级补救措施”,在出现不良事件后即立刻启动相关流程,对于较为轻微事故的患者则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询问患者的感受,对患者进行诚恳的道歉,力求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小的范围之内,然后再对其实施护理服务;对于较为严重的护理情况,工作人员应当立即与现场其他人员对患者进行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需求应当予以尽量满足,若正常需求无法满足,则可以求助该病区的其他护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一同协助完成,尽可能地提升患者的感受,避免其出现不满情绪。(4)追踪个案补救措施的效果及反馈:追踪管理小组对于护理安全事件的补救措施,对于整个补救的效果需要进行记录备案,同时需要对其进行汇总分析。(5)增订(修改)原有的制度:追踪管理小组应当针对系统存在的缺陷及时地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修改,或者添加适宜的新制度。(6)培训及考核:培训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人员护理水平的基础,故应当建立适宜的培训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培训,提升其服务及安全意识,另外可组织全体护理工作人员开展不良事件讨论,加强其自身的警惕感。此外还应当对护士实施适当的考核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护士进行奖励,对于存在过失的护理工作人员予以适当的惩处并引导学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评定,共计3 个项目,即管理水平、安全水平、护理质量,每项均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质量越佳。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对应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的适用性4 个选项,每项25 分,总分100 分,将总分超过85 分的患者认定为对护理持完全满意态度。将分数为60 ~85 分的患者认定为对护理持基本满意态度。其余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行前,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行后,试验组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安全水平、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管理水平组别 人数安全水平实行前实行后实行前实行后试验组 40 66.18±2.34 83.22±2.85 65.52±2.06 83.55±2.67参照组 40 66.59±2.11 73.46±3.14 65.89±2.74 72.14±3.26 t 0.82314.5570.68317.125 P 0.4130.0000.4970.000组别 人数护理质量实行前实行后试验组 4065.59±2.2685.14±3.05参照组 4065.87±2.6474.87±4.04 t 0.51012.831 P 0.6120.000

2.2 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对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护理工作人员对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13%高于参照组的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0.13%低于参照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护理质量是其展示软实力的重要窗口,而且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密集的基础,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可直接提升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感受,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而且在很多疾病中护理质量还能够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效果,常见的如脑梗死等慢性疾病[11]。因此护理质量对于医疗机构极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口碑相传的声誉情况。

早期的护理工作一般都是辅助临床治疗,因此对于护理的管理也偏向于促进治疗。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医疗护理的管理人员发现,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果不重视其的护理安全,可能会造成意外事故[12]。而随着社会大众自身对于健康问题的重视,患者自身情绪较差,医疗资源紧张等,护理工作繁忙等各类因素,因此护理安全问题开始凸显。迫切要求提升护理的服务质量,临床护理思维拓展,人民健康的需求,需要更高护理质量,作为一门学科,护理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果显示:实行前,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实行后,试验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工作人员对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于参照组(P<0.05)。分析认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对在院患者的安全漏洞进行一定的堵塞,而建立个案追踪可以分析在实际护理中存在的遗漏问题,再结合三级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出现意外情况对于护理工作人员及医院的影响,提升护理质量。而传统的护理管理实施的措施多依靠当下护理工人员的自身经验,对于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较差。此外追踪管理实施前,小组长就管理护理方案进行了文献检索,掌握了最新医院安全的漏洞与风险因素,基于此进行改进,再加上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的考核制度,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投入。

从本文结果能够发现,追踪管理法是依照科学证据作为基础,通过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寻找到根源问题,从工作流程的改进、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与执行切实可实行的整改措施,注重系统的改进,重点强调对个人的不求过程的跟踪与观察,此种过程分析发生利于管理人员清晰时间的症结点,从根源上解决难题,静滴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13]。与此同时,也利于事件当事人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意识到查找原因也是一种学习,自愿和其他人员分享经验与教训,整个医院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安全、讨论安全的文化氛围。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传统的管理理念时常把护理不良事件的起因归咎在医护人员的自身行为上,然而绝大多数护理缺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因为众多环节因素中某个或者几个发生转变所引起,既有个人因素,也存在系统因素。追踪管理法转变了护理管理人员对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处理态度,不单从医护人员个人身上寻找原因,与此同时,还在寻找系统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随后进一步完善、加固系统,进而提升整体的安全质量水平[14]。组建护理不良事件补救数据系统能够让大部分的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失误消失被充分收集,与此同时,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整合,把接受到的各类数据与信息等资源充分利用、共享,为护理质控中心创建患者安全管理共享平台提供有效的依据[15]。

综上所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追踪管理法能够显著提高整体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护理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进而降低因护理形成的不良事件,提升医院的信誉度及市场竞争力,值得在临床大力实行。

猜你喜欢

医院质量护理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萌萌兔医院
质量投诉超六成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