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锥形束CT 与X 线曲面断层片在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2022-03-12陈言
陈 言
(1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012)
(2 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12)
(3 山东省口腔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12)
拔牙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口腔颌面问题的常用方式,在阻生智齿中应用率较高。阻生智齿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冠周炎、骨髓炎等并发症,因此首选智齿拔除术进行治疗[1]。随着微创外科在临床上的逐渐推广和微创医学的逐渐成熟,拔牙手术也开始开展微创技术[2]。微创拔牙术主要依赖于微创拔牙器械而开展,使用微创拔牙刀、钻头等新型器械,以减小切口、降低组织创伤为目的,相比较于传统拔牙术具有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出血量等优点[3]。微创拔牙术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而且对于患者的需求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与X 线片是目前临床上口腔颌面诊治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辅助医师在拔牙手术之前更加了解患牙的具体情况。CBCT 通过锥形束射源进行扫描获取检查对象的直观图像,相较于传统CT 拍摄具有时间更短,放射量更低、图像更直观等优点,X 线为临床常用的牙齿检查方法,具有费用较低等优点[4-5]。故本研究主要将口腔颌面锥形束CT 与X 线片在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为二者的临床价值比较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微创拔牙术的70 例患者,根据手术顺序随机分为CT 组和X 线组。CT 组35 例37 颗牙,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20 ~40 岁,平均年龄(31.46±7.61)岁;阻生类型:低位6 颗,中位9 颗,高位22 颗;左侧患牙17 颗,右侧患牙20 颗;拔牙难度中级25 例,高级10 例。X 线组35 例39 颗牙,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21 ~40 岁,平均年龄(31.37±7.58)岁;阻生类型:低位5 颗,中位10 颗,高位24 颗;左侧患牙18 颗,右侧患牙21 颗;拔牙难度中级23 例,高级患者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口腔状况无异常,清洁度较高;②患者年龄均在18 岁以上;③自愿参与研究,已于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口腔疾病或外伤;②下颌骨外伤或手术史;③合并未良好控制的牙周炎症;④患有血液系统类疾病;⑤存在心脏类疾病、糖尿病等。
1.2 方法
X 线组患者拔牙之前予以X 线拍摄检查,使用Sirona ORTHOPHOS XG5 仪器进行拍摄,调整拍摄参数:电压设置为64 kV,电流设置为8 mA,曝光时间设置为9 s,从多个角度获取X 线曲面断层片。CT 组患者予以CBCT 扫描检查,采用Newtom3G 多功能口腔CBCT 仪器进行扫描,调整扫描参数:点压设置为110 kV,电流扫描为5 mA,焦点设置为12 mm×8 mm,曝光时间设置为16 s,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取直立姿势并保持静止至完成全方位的扫描。获取扫描图像后通过仪器自带软件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从而获取患牙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与左右邻牙的关系等详细信息。两组患者均进行微创拔牙术治疗,依照相应影像资料优化手术方案:去除阻生智齿牙冠表面的牙组织,将相关牙体和骨组织充分暴露,将位于牙体表面的骨组织用高速涡轮牙钻除去,行牙冠、牙根分离后,以微创拔牙刀断开围绕牙根的牙周膜,随后轻柔的在牙根松动后旋转拔除阻生智齿。使用0.9%氯化钠溶液充分清洗创面,复位、缝合止血软组织,术后予以抗感染、止痛药物。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面部肿胀比例以及疼痛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 ~10 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2)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通过本院自主设计微创拔牙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4 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即比较两组术后张口受限、肿胀、出血、唇部麻木以及邻牙松动的发生率。其中张口受限程度评价:以患者张口<10 mm 为Ⅲ度,10 mm ≤张口<20 mm 为Ⅱ度,20 mm ≤张口<25 mm 为Ⅰ度,自由张口为0 度,以Ⅰ度及以上为张口受限;邻牙松动:牙髓电活力检测异常或邻牙松动≥1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面部肿胀比例以及疼痛情况比较
CT 组手术所用时间、面部肿胀发生率以及VAS 评分与X线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面部肿胀比例以及疼痛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CT 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X 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CT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低于X 线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阻生智齿是临床上微创拔牙应用率较高的患牙类型,阻生智齿由于生理位置的影响,容易导致冠周炎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拔牙法是经锤子、去骨凿、牙挺等减少骨阻力和牙阻力,从而将患牙拔除,但受器械使用不便、操作视野不佳、骨组织较厚等因素影响,患者的不适感较为明显,且有着较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微创即是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理、机体组织器官及心理损害最小,在拔牙、种植等领域内应用广泛。微创拔牙术依赖于微创拔牙器械的发展和进步,替代了传统的较为粗大的拔牙器械,从而明显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患者对拔牙手术的恐惧感,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效果[7-8]。微创拔牙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分根、侧骨组织的去除、截冠位置、截冠方向、拔牙脱位方向、齿神经的保护等多个因素,所以微创拔牙术的完成效果与术前明确患牙的位置、大小等具体信息密切相关[9-10]。临床用于微创拔牙术术前检查的手段较多,CBCT 与X 线均为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故本研究主要对比CBCT 与X 线在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
CBCT 能够获得矢状、冠状、横断面等多平面影像,同时可从三个维度的各个方向对患牙与周围组织及结构的关系、牙根走向和数目、解剖位置进行观察,重建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阻生牙的三维立体结构。本文结果显示:CT 组手术所用时间(11.23±2.64)min 短于X 线组的(14.56±3.47)min,面部肿胀发生率5.71%低于X 线组的22.8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16±0.48)分低于X 线组的(2.16±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术前CBCT 检查可以有效促进微创拔牙术的进行,降低患者术后的面部肿胀度和疼痛度。分析其原因为,X 线片为曲体层面图像,为二维空间下的影像,照射量低,能够将整个颌骨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常用于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检查,但拍摄牙片时牙根区域的影像会出现重叠现象,不利于反映牙根位置以及颌下神经管位置[11]。CBCT 检查获取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像,可以较为清晰的展示患牙和邻牙、周围组织的关系,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能够根据CBCT 所提供的全面影像信息判别拔牙难度,可以辅助手术医师更加明确患牙区域的解剖结构,从而有利于手术医师选择创伤最小的方式实施,更快速的完成每个手术步骤,并降低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患者术后面部肿胀发生概率和疼痛感[12-13]。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CT 组总满意率88.57%高于X 线组的65.71%,CT 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低于X 线组的1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BCT 联合微创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倪伟嘉等[14]研究中分别予以埋伏多生牙患者CBCT 结合微创技术治疗、X 线牙片机结合传统治疗,结果显示CBCT 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可减少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术后肿胀和疼痛,与本文结果相类似,表明术前CBCT 检查更有助于提高微创拔牙手术的治疗效果。CBCT 检查相较于X 线,图像更加立体清晰,使得医师在术前对患牙的具体信息了解程度更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操作更加准确,对患者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更低,进而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故患者对于治疗效果更加满意。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术后未能对患者疼痛、面部肿胀等术后并发症进行长期观察,后续将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时间,对患者术后口腔情况进行长期观察,以进一步明确CBCT 联合微创拔牙术的价值。
综上所述,CBCT 检查结果比X 线更加清晰,可获取到更为精确的三维牙体图像,能够连续、不同断面观察患牙的空间位置、形态、牙长轴方向,有效的增进了手术效率、减少患者痛苦,同时配合微创拔牙术,可进一步控制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现代微创拔牙理念更为贴合,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但CBCT 同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图像转换模式对于患者有一定要求,需患者具有一定自制能力、可承受较高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