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脾醒颗粒对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疗效*

2022-03-11王跃生秦凌云薛福敏李小芹

交通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纳差胃肠病嗳气

张 敬,王跃生,秦凌云,薛福敏,李小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450018)

吞气症属于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病因不明,可发生在健康儿童或存在基础疾病者,发生率约4.2%[1]。患儿吞咽大量空气,导致腹胀、嗳气、纳差、消化不良、腹痛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目前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辅助心理干预以及苯二氮草卓类等药物综合治疗,但仅能缓解症状,长期效果不佳。本文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诊治的吞气症患儿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儿脾醒颗粒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吞气症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8.12±1.10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8.36±1.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2016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诊断前至少2个月内符合下述所有条件:过度吞咽空气;由于胃肠胀气而导致腹胀;反复嗳气或肛门排气增多;实验室、内镜或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消化道发育畸形及认知障碍患儿。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运动和集体活动,减轻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减少吞气行为;(2)避免进食碳酸饮料;(3)口服西甲硅油缓解腹胀,合并便秘者应用乳果糖、聚乙二醇及膳食纤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儿脾醒颗粒(贵州润生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5岁患儿2.5 g/次,5岁以上患儿5 g/次,一日3次,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及胃肠道症状积分(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score,GIS):临床症状包括腹胀、嗳气、腹痛、便秘、纳差、肠鸣音等;GIS问卷[2]包括恶心、呕吐、腹胀、痉挛性上腹疼痛、早饱感、反酸烧心、食欲不振、胸骨后不适、上腹疼痛和胃部不适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0分为无症状,4分为症状非常严重,最高分为4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2)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水平。(3)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疾病相关儿童生活质量评分[3]。(4)营养状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利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年龄别身高Z评分(height-for-age,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W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height,WHZ)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其中HAZ<-2为生长迟缓,WAZ<-2为低体重,WHZ<-2为消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及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腹胀27例(90.00%),嗳气23例(76.67%),腹痛24例(80.00%)、便秘23例(76.67%)、纳差25例(83.33%),对照组腹胀26例(86.67%)、嗳气24例(80.00%)、腹痛25例(83.33%)、便秘22例(73.33%)、纳差24例(80.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5例(16.67%)、嗳气3例(10.00%)、腹痛4例(13.33%)、便秘3例(10.00%)、纳差3例(10.00%),对照组腹胀10例(33.33%)、嗳气7例(23.33%)、腹痛7例(23.33%)、便秘9例(30.00%)、纳差5例(16.67%),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肠鸣音1.25±0.03次/min,对照组1.37±0.05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4.12±0.73次/min,多于对照组的3.02±0.7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GIS 14.12±0.99分,对照组为15.05±0.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IS 1.86±0.05分,低于对照组的4.6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2.3 两组疾病相关儿童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疾病相关儿童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为8.18±0.89分,对照组为8.86±0.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相关儿童生活质量评分为0.37±0.01分,低于对照组的2.62±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WHZ、WAZ、HAZ的Z值及BM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HZ、WAZ、HAZ的Z值及BMI值均有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3 讨 论

吞气症多发生于既往身体健康的儿童,少数合并神经、精神疾病[4]。空气吞入后通过食道蠕动进入胃腔,通常停留在近端胃,当胃扩张时食管下括约肌和上括约肌松弛,产生嗳气,以缓解胃腔压力,过度空气吸入可引起打嗝和胃腔持续扩张[5],还可继发小肠极度扩张、肠扭转、肠梗阻,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吞气症体征表现为腹部膨胀,无压痛或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目前尚无公认的吞气症管理指南,出现急性症状或更严重症状者应考虑插入鼻胃管以缓解腹胀。口服西甲硅油可以减小气体表面张力,气体不易聚集,通过肠道平滑肌蠕动排出体外。严重腹胀者可使用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以减少吞咽空气的频数及反复发作。对于慢性症状较多的患儿,应考虑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限制碳酸饮料摄入、避免嚼口香糖和控制进食速度。通过行为矫正,如语言功能训练也有益于减少吞咽空气,生物反馈训练也可以减少吞咽空气的次数,改善部分症状[6]。

中医学将功能性胃肠病归属于“郁症”范畴,与情志因素有关的中医病证有胃痛、腹胀、呕吐、嗳气、腹痛、便秘等[7]。儿脾醒颗粒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功能,临床上用于小儿厌食症、饮食积滞导致大便稀溏、消瘦体弱等,能显著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儿腹胀、腹痛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腹胀、嗳气、腹痛、便秘、纳差等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胃肠道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儿脾醒颗粒调理脾胃功能后,患儿厌食减轻,促进消化吸收及肠道蠕动,有利于胃肠道气体排出,改善机体对营养素耐受及利用等有关。治疗后两组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功能性胃肠病导致的胃肠道气体增多、排出不畅不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不会引起肠道菌群异位或肠源性败血症[8]。功能性胃肠病常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对于心理适应性差和就医次数较多的青少年影响更显著[9-10],对儿童成长、学习效率及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相关儿童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儿脾醒颗粒能有效降低儿童胃肠道症状积分,从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有关。

吞气症患儿因严重腹胀、打嗝,营养摄食及吸收发生障碍,易发生营养素缺乏或营养不良。研究发现,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基础营养摄入和吸收普遍较差,存在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12],合理补充食物和营养对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3]。多项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14-15]。乳制品、面筋、低聚糖、双糖和多元醇与胃肠道症状加重有关[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WHZ、WAZ、HAZ的Z值及BMI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脾醒颗粒通过改善脾胃消化功能,有利于患儿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纳差胃肠病嗳气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