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特征

2022-03-11斌,吕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射血左室心衰

刘 斌,吕 悦

心力衰竭是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力衰竭定义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与之相对应的是LVEF在40%~49%之间的射血分数属中等范围心力衰竭(HFmrEF)和LVEV<40%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1],这提示不同心衰类型间存在着不同的机制以及预后。流行病学显示HFpEF在心衰患者中的比例约为50%,并且患者群体以老年、女性、伴随多种合并症(高血压、房颤、肾功能不全等)为主[2]。目前HFpE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没有被充分阐明,一般认为与心肌僵硬度增加、左室舒张期的主动松弛能力障碍有关[3]。此次研究旨在从血脂水平、动脉僵硬度的角度探讨HFpEF患者的可能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和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根据体检结果和病史分为HFpEF组10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例。其中HFpEF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4.83±11.65)岁;健康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6.41±12.84)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HFpEF诊断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年龄≥18岁。健康对照组要求无明显异常的健康者,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1.1.2 排除标准:近1个月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的瓣膜疾病;昏迷或严重感染;内分泌、免疫、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神经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采集、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

1.2.2 实验室检查:患者入组后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用于检测血脂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2.3 动脉硬化检测仪:患者入组后采用日本科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测量脉搏波速度(PWV),嘱受检者取仰卧位,平卧休息10 min以上,将测定仪的压力感受器分别放置于两侧上臂的肱动脉、下肢的踝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仪器自动测量两点间的体表距离,取仪器计算出的两侧肱动脉-踝动脉PWV高值进行记录、分析。PWV正常值为<1 400 mm/s,轻度动脉硬化的PWV值为1 400~1 700 mm/s,中度动脉硬化的PWV值为1 700~2 000 mm/s,重度动脉硬化的PWV值为>2 000 mm/s。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比较:HFpEF组的TC、TG、LDL-C的均数分别为(5.84±1.13)mmol/L、(1.98±1.05)mmol/L和(3.54±0.89)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FpEF组的HDL-C的均数为(1.26±0.37)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的血脂异常为52例(52.00%),健康组为13例(1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 2组患者PWV检测结果比较:HFpEF组PWV为(1341±293) mm/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9.76,P<0.05)。HFpEF组PWV 49例(49.00%),健康对照组为11例(1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也被称作“舒张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冠心病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HFpEF患者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比例低于HFrEF患者,但这一比例仍然达到了50%[5]。在治疗效果上,对HFrEF有效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在临床研究中均未能有效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4]。这反映出HFpEF患者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由于HFpEF患者的基础心血管疾病(房颤、高血压)和合并症(慢性肾脏疾病)与HFrEF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指南提出在针对HFpEF患者的治疗中,完善基础心血病疾病和合并症的筛查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是有益的。

血脂异常广泛见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当中,也是一项重要的预后相关指标。有研究指出随着心衰的进展,存在血脂水平逐渐下降的趋势[6],这可能与患者的低脂饮食有关。另外有研究指出,心衰患者血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与机体的营养状况不良甚至恶性肿瘤相关,引起心衰患者死亡率的升高[7]。宋芳等[8]进行多因素Cox分析指出,HDL-C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保护作用,而TC、TG、LDL-C与预后无明显关系。陈宏等[9]研究结果显示,与HFrEF患者相比,HFpEF患者血脂异常的比例更高(P<0.05)。郑学鸥等[10]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能有效减轻HFpEF患者的心室重构,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目前一般认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并对轻度心衰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但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往往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HFpEF患者血脂异常率较健康对照组更高,结合文献的研究,这提示血脂水平异常可能在HFpEF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对HFpEF患者而言具有一定预后的预测价值,降脂治疗可能带来预后的收益,但是其具体机制、有效的适用人群还需要高质量、长期的研究予以明确。

动脉僵硬度异常是一种血管功能障碍的表现,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于评估动脉硬化人群的血管硬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动脉僵硬度增加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1]。PWV测量的原理是心脏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在主动脉血管壁产生的脉搏波沿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以一定速度进行传播,因此记录两记录位点的距离与脉搏波传导时间,便可以计算得出用以反映动脉的弹性功能的PWV,即动脉壁的僵硬度。但PWV与心衰关系的研究目前报道仍较少。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主动脉僵硬度增加,可直接引起左室后负荷的增加,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左室功能不全[12-13]。因此,PWV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心衰预后预测因子,但这还需要更高的研究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HFpEF患者的血脂异常率、动脉僵硬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进一步研究血脂、动脉硬化与HFpEF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阐明HFpEF病理生理机制。同时,此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观察时间较短,没有进一步观察、比较不同血脂水平、动脉僵硬水平的HFpEF患者的近期预后和远期预后的差异,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进行观察。

猜你喜欢

射血左室心衰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情况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山西省心衰中心联盟在并成立
二维超声Simpson法和M型超声Teichholz法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