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组织视角下高校组织育人路径建构

2022-03-11吴红

科教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吴红

摘要组织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一。积极组织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主题对高校组织育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以积极组织理论为基础,高校组织育人具体路径可包括培养积极领导力,运用组织开发学生心理资本,利用积极的组织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和健康人格,在组织中培养“我们”的意识和组织公民行为。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组织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27

1积极组织理论及相关研究主题

积极组织理论是组织行为学家吸取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成果后,对传统组织行为理论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观点。[1]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于1998年,其基本特征是从关注和研究心理疾患转向关注和研究积极心理因素,探讨如何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会更加繁荣兴旺。受积极心理学启发,积极组织行为学将组织管理的中心从管理和纠正员工的缺点和错误、避免问题,转移至发挥员工在工作中的潜能和优势,激发员工主动参与到工作中,提高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组织的整體绩效,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2]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围绕积极组织的构建,积极组织行为学形成了多个研究主题,包括积极领导、组织中积极个性品质和积极心理状态、积极组织氛围、积极组织公民行为等。

1.1积极领导

领导是组织的核心和基础。相关理论认为,积极领导本质上是一种积极影响力,它植根于人的内在积极力量的基础,是一种新型的领导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积极领导的内涵:首先,积极领导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是领导者自己的美德、性格、知识、技能等积极心理优势资源。其次,从领导的手段来看,一方面积极领导不靠强制、恐吓、监管、惩罚等传统手段来强迫他人被动服从,而是通过人性化、生活化的力量来获得他人的自愿追随,是一个彰显人性的力量、散发人性光辉的过程;另一方面,积极领导以积极性为根本,关注正面导向和被领导者的积极品质,从而激发被领导者的积极体验。再次,从影响结果来看,积极领导会在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方面产生积极结果。个体层面提升人的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群体层面促进成员间积极关系,组织层面带来组织生产力、收益、质量、改革创新及客户忠实度的提升。基于Cameron构建的积极领导力研究框架,可以通过营造积极氛围、促进积极关系、开展积极沟通、构建积极意义这四个方面的策略来提升积极领导力。[3]

1.2组织中积极个性和积极心理状态

积极个性的种类和发掘以及积极心理状态的培养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Seligman对积极个性进行研究分类,归纳出6类美德24种积极心理个性。大量研究发现,积极个性能给组织带来组织氛围改善和良好绩效等积极结果。但由于积极个性相对稳定,不太容易通过组织管理进行培养和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积极心理状态。管理心理学家Luthan经过长期研究,归纳出四种主要的积极心理状态,分别是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他将这四种心理状态交互作用形成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命名为“心理资本”。[4]不断有研究证明心理资本对个人和组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如何通过课程培训、制度设计和组织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在组织中的培育成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1.3积极组织氛围

积极组织氛围主要是指以积极情绪和积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组织氛围。如何培养组织成员积极情绪、形成组织内积极人际关系,从而形成积极的组织环境氛围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几条营造积极组织氛围的路径:一是促进、发展和展现积极情绪。Cameron认为“培养员工的同情心、宽容心和感恩心”是营造积极组织氛围的关键。为此,可以通过环境布置、活动组织、媒体宣传、资源支持等方式,激发组织成员的同情、感恩等积极情感,促进组织成员的宽容、关怀和感恩行动。二是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倡导积极的自主沟通、在领导-成员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授权、开展欣赏式探询、建设广义互惠网络等,促进组织内积极人际关系构建。三是建设积极的组织文化。建构积极的组织愿景,提高个人人生幸福与组织愿景的关联性,引导积极的思维方式等,促进形成积极的组织文化。

1.4积极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组织公民行为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几十年来,研究者对积极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主题,即亲和型组织公民行为和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亲和型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兴起于进入21世纪之前,具体包括组织中的助人行为、尽责行为、运动家精神等。这类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和组织政策和管理保持一致,其意义在于保持良好的组织氛围。但21世纪以来,组织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组织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需要善于变革担当的个体,而不是简单的维持和保持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以建言、变革担当、创新行为等为典型代表的挑战行为是组织生存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中建言重在提出变革想法或建议;变革担当行为则不仅停留于想法,而且要采取行动付诸实施和做出实际改变;创新行为则重在“新”,包括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

2积极组织理论对高校组织育人的借鉴意义

2.1高校组织育人借鉴积极组织理论的必要性

积极的社会组织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发现,积极的组织系统对个体积极人格和美德的形成具有支持性作用;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抗逆力,能帮助个体在遇到困境或遭遇不幸时采取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应对策略,从而促进个体获得更加积极的成长与发展。积极心理学对积极的学校教育展开了研究,认为一个良好的学校应当通过给予关怀、信任、公正和尊重,营造的积极氛围。

许多研究者对组织育人的必要性和基本举措提出了一些观点。如有研究者提出应发挥不同属性、结构、种类、特征的组织在育人中的协同作用,以最大程度发挥组织整合功能;也有不少研究者主张以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中心点,与其他类型的党支部、学生组织或校外机构开展共建活动,形成工作互动、资源共享;或者将党建与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开展组织育人工作。但总体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方案。

前文已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已经积累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在高校组织育人工作中借鉴和运用积极组织理论,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方面,有助于深化对组织育人的科学认识,为高校党群组织育人工作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并对促进“大思政”格局下育人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作出理论贡献。实践方面,有助于拓展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思路与视野,建立起符合高校实际的党群组织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培育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2.2高校组织育人借鉴积极组织理论的总体思路

与一般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追求组织绩效不同,高校组织育人其基本职责和使命是“育人”,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借鉴积极组织理论开展组织高校育人工作不能简单照搬照抄相关理论和方法,而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组织育人功能最大化。

鉴于积极组织理论既是一种新的组织管理和领导思维,也具有系列可操作的组织管理方式。在高校组织育人中借鉴积极组织理论,在总体思路上可以遵循理念和方法两条路径。理念层面,重在借鉴积极组织行为理论中积极性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与积极组织理论的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在开展高校组织建设,发挥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时,要始终围绕“积极”二字,在目标、过程、结果方面,体现“积极性”理念。方法层面,可借鉴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几个研究主题成果,在高校党组织、班团组织、学联及社团组织、非正式组织建设中落实和培养积极领导行为、关注个体的积极特质、营造积极氛围、鼓励积极情绪和行为,从而获得积极的个体和组织发展。

3积极组织理论视角下高校组织育人的具体路径

3.1培养积极领导力

积极领导是积极组织理论的一部分。高校组织育人的主体是各类学生组织,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效应首先可以借鉴积极领导力相关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组织骨干成员的积极领导力。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培养未来领袖”的高等教育使命实现,让学生组织成为积极领导力发展的试验场;另一方面通过培养积极领导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组织形成积极的组织氛围,提高组织活力,让学生组织成为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为了培养学生组织负责人的积极领导力,需要对学生骨干开展相关培训或开设相关课程,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学生配备积极领导力发展教练,亦可建立一定的机制让学生组织负责人互相担任对方的积极领导力发展教练。

3.2运用组织开发学生心理资本

前文已述,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含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因素。开发心理资本即通过一定的途径提升人自身的心理潜能,发展人的“心理自我”,提高自我效能和自信、乐观、希望水平。对大学生而言,开发心理资本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潜力。高校学生处于各种组织之中,党群组织、班团组织、学生社团等都是其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场域。发挥各类组织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各类组织开发学生的心理资本,具体途径可包括:(1)通过培养积极的学生组织负责人,帮助其明确积极组织与人的基本理念,教授其运用积极組织理念建设学生组织的概念;(2)通过组织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提升自我效能和自信水平;(3)在遭遇挫折时,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发展心理韧性;(4)指导学生组织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情绪,提高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

3.3利用积极的组织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和健康人格

组织育人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的情绪和健康人格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将来可以成为能够担负起一定责任的社会个体的基础。组织是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空间,也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环境。组织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作为一定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人格发展产生作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满足学生基本需要以帮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如在组织内营造积极的氛围以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让学生完成一定的组织任务及时给予正向反馈以满足学生胜任需要,给学生组织一定的自我管理空间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通过积极情绪体验的积累,组织人际环境的正向反馈,助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3.4在组织中培养“我们”的意识和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心理学主张平衡“我”和“我们”,即既考虑个人也考虑群体;看到他人及其观点的重要性,以及为他人考虑对个人目标的重要意义,即考虑“我们”对集体和个人的双重意义。高校各类组织本质上都是“集体”,发挥组织育人作用的途径之一,是利用组织这个“集体”,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感受的注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组织负责人与成员的互动、学生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等多重互动,引发学生对他人的关注和理解;也可通过对亲和型组织公民行为和变革担当的组织公民行为的鼓励、培训和激励等,让学生在组织的生活体验中看到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从而提高将来进入一定社会组织中的公民行为。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积极组织视角下高校党群组织育人路径及效果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008)。

参考文献

[1]张淑敏.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双重应激管理模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61-2068.

[2]曾晖,赵黎明.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84-90.

[3]史磊.积极领导力的内涵、价值与策略研究[J].领导科学,2021(5): 52-56.

[4]罗霞,陈维政.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积极组织管理[J].经济管理,2009(10):174-178.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