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政策声明》分析及启示

2022-03-10魏秋雨王琳琳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声明家庭

魏秋雨 王琳琳

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教育部于2015年9月15日共同发布《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政策声明》(Policy Statement on Inclusion of Childhood with Disabilities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以下简称《声明》)。《声明》指出一方面要将残疾儿童与非残疾儿童置于同一环境中,有意识地鼓励残疾儿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交活动,采用个性化方案激发残疾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循证服务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认知、身体、语言、沟通、行为和社会情感等),帮助残疾儿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在社会生活中的归属感[1]。

一、《声明》的目标和基本立场

《声明》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全美学前融合教育质量,扩大全体儿童的早期融合学习机会,满足所有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良好的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为此,政府、社会及学校首先要优先为残疾儿童提供政策、预算和实践方面高质量的幼儿融合教育项目。其次要共同努力,重塑公众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和信念,提高社会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期望。最后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全社会的融合大系统,满足所有儿童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声明》的基本立场是[2]:第一,在早期儿童项目中提出高质量融合的期望;第二,提高自幼儿阶段起,社会公众对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科学理解;第三,为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提供法律保障;第四,向各州、国家教育联盟以及学校提供建议,以增加所有儿童的融合性早期学习机会;第五,为各州儿童项目、早期教育工作人员(如公立或私立学前教师、早期干预者、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等)以及儿童家庭提供免费资源,以支持残疾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和高质量的个别化服务。

二、《声明》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声明》以建立全国性学前融合教育系统为总领,下设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声明》的概述部分,包括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基础和面临的挑战及展望两部分。在基础部分,首先是融合教育的科学基础,即一系列针对残疾儿童发展的循证研究表明,在融合教育环境中残疾儿童的发展明显优于单一环境中的残疾儿童。其次是融合教育的法律基础,即《残疾人 教 育 法》(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等法案均为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提供支持。在面临的挑战及展望部分,一方面指出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面临社会公众态度信念不足、幼儿教育专业人员缺乏等障碍,另一方面指出要解决这些障碍,需要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即由家庭、学校、社区、儿童专家以及政府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国性融合文化体系。

第二部分是《声明》的主体内容,即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行动建议。该部分分为州一级和地方一级的行动建议。州一级的行动建议强调通过政策保障、资源分配以及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等,构筑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上层建筑体系;地方一级的行动建议强调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等,从而构筑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实践基础(如表1所示)。通过州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为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提供行动保障。《声明》的行动建议致力于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所有儿童都能在高质量的融合环境中得到最优发展,实现残疾儿童的积极融合。

表1 美国《残疾儿童融入儿童早期项目政策声明》具体行动建议[3]

第三部分是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资源支持。该部分位于《声明》的附录部分,包括为学校和教师、家庭及州提供资源支持。第一,为家庭和教师提供幼儿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其理解师幼关系、师幼互动、亲子关系、亲子互动对残疾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第二,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以建立学校和儿童项目所需的社会文化与行为支持系统为愿景,促进全体儿童的积极行为发展。第三,为所有儿童家庭提供资源支持,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为家庭提供护理指导资源。此外,国家资源中心和各州也积极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资源支持。首先,国家资源中心和一些专业的组织、机构(如美国言语听力协会)为州、学校的融合教育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例如,特殊儿童发展指导、教育教学指导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援助等。其次,各州自主开发资源支持融合教育推进,并列举出了供各州和儿童项目管理者使用的资源。

三、《声明》的特点

(一)强调儿童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声明》从生态环境系统角度出发,强调政府联合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打造“零拒绝”的全国性融合环境系统,为特殊儿童提供高质量的个别化服务。宏观系统中,强调社会公众意识的改善、资源的分配、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中观系统中,强调建立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微观系统中,强调家庭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充分参与和支持。如“家庭是儿童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和倡导者。学校和早期儿童项目应该有意识地规划如何与家庭合作”[4]。

(二)强调构建协调一致的儿童专业发展体系

《声明》强调通过融合、参与和支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够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专业的工作人员是支持所有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声明》指出:“专业的工作人员是提高早期儿童项目融合质量的关键。各州要为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第一,要在儿童服务提供者之间建构共同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确保儿童服务提供者拥有融合教育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教师提供融合教育专业发展的技术援助。第二,各州教师认证以及工作人员准备计划要重点关注残疾儿童的发展。第三,各州的人事政策要支持融合教育的开展。第四,给予儿童服务提供者跨专业的专业支持和技术援助。”[5]

(三)强调不同领域专家资源的深度支持

不同领域专家资源的深度支持可满足不同个体的多样需求,确保所有儿童均可享受公平的融合环境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升残疾儿童融入早期儿童项目的质量。《声明》指出:“早期儿童项目、学校、家庭儿童护理应获得专家提供的专门支持,比如早期干预专家、融合教育专家、早期儿童心理健康顾问等。这种支持可以满足儿童服务提供者、教师、家庭以及儿童的各种需要,提高早期学习质量,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得到照顾。如专家可通过课堂观察、制订行动计划等帮助学校和儿童实现目标。”[6]

(四)强调政府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家庭、社区的参与和支持是影响残疾儿童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声明》强调政府要和家庭、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指出:“家庭是幼儿最初的教师,一个高质量的儿童项目应包含儿童及其家庭,这样可以确保政策、资金和实践的落实,确保所有家庭都了解融合教育的好处,确保特殊儿童及家庭充分地参与到早期儿童项目中。此外,要与社区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儿童可以在社区的一系列环境中获得融合性的早期学习机会。”[7]

四、《声明》的启示

(一)构建国家、地方、学校、社区的一体化资源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牵头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各地区、学校、社区、家庭均可以在资源网查询、分享相关的信息。同时,建立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加强对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个案分析和追踪。其次,组建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组,由特定的组织领导、支持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推进。工作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各学科专家)、社区成员代表、园长、教师代表等组成,由国家统一提供融合教育培训。工作组下设若干部门,使组成人员各尽所长,各司其职。如行政部门专注于确定各地融合教育政策的优势和不足;社区服务部门进行融合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儿童和融合教育的意识,重点改善社会公众对融合教育的态度。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一方面应对所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进行入园评估、学期评估和毕业评估(经过家长同意),形成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于一体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评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另一方面融合课堂是残疾儿童最普遍的学习环境[8],幼儿园要建立学前融合教育课堂档案,对课堂进行质量评估。课堂质量和特殊儿童发展的评估结果能为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社区成员等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学前融合教育质量提供实践依据。

(三)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

学前融合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社区、学校的协力合作。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加强幼儿园与特殊儿童家长、普通儿童家长以及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由家长带动更广泛的社区成员加入融合教育大家庭,共同为学前特殊儿童创建一片蓝天。其次,个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体与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幼儿园要主动将社区纳入家园合作中,以此推动全社会建立平等、包容的融合文化。最后,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共享共通的一体化教育系统。

(四)加强全社会融合文化的构建

融合教育需要平等、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大环境支持。要建立全社会的融合文化,就要改善社会公众对残疾的概念和认识,帮助公众正确理解融合教育的内涵,助力融合文化的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家庭、企事业单位等要做好融合概念的宣传工作,专业工作者做好融合教育实践的榜样示范,以一传十,促进整个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注,为残疾儿童接受融合教育提供充分支持。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声明家庭
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