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探索

2022-03-10王京强王信宝孙贝贝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康复儿童家长

王京强 王信宝 孙贝贝

2017年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2022年1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则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

家庭是学前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发展听能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在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起到重要的补充、拓展作用。[1]家长对学前听障儿童的态度以及给予的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其全面康复,更影响其情感认知的发展。然而,作为学前听障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尽管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教育机构开设了亲子互动课、心理健康课等家校共育课程,但从整体上来看,面向学前听障儿童家庭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仍然不足,尤其是缺少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引领与监控[2],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让学前听障儿童家长获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从开发家长课程、丰富服务路径、搭建语训康复云平台等方面着手,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切实提升了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量,促进了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

一、开发家长课程,满足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个性化需求

开发家长课程能够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满足家庭教育个性化需求,促进家长和儿童共同成长。[3]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象包括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家庭教育需求各不相同,所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校构建了“菜单式”家长课程体系,包括亲子课程、康复课程、转衔课程、心理疏导课程、技教融合课程等五大类课程。

学前听障儿童家长参加专题培训

亲子课程主要针对0—3岁听障儿童的家长,包含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科学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等五大领域的内容,授课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授课1小时。教师在教授儿童的同时,将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手把手教给家长,让家长承担助教的角色。在亲子课程中,家长除了要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并学习各种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课程主要针对3—6岁听障儿童的家长,包括听能发展、言语矫治、语言沟通三大模块。学校采用专题培训和一对一培训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家长根据孩子的康复进度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康复课程分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级别:初级课程要求教师教给家长简单易操作的康复技巧,中级课程要求教师教给家长简单的康复教育理论及多种康复技巧,高级课程要求家长能熟练应用教师教的康复理论和技巧。

转衔课程主要针对康复后即将去普校就读的学前听障儿童的家长。此课程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小学阶段如何使用和保养助听设备,孩子入学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疏导课程主要针对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学前听障儿童家长,主要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如通过榜样示范、视频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听力障碍给儿童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和合理的宣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技教融合课程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的家长,目的是提升家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视频上传、线上互动、资料下载、软件使用等,使家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康复训练的实施。

二、丰富服务路径,提升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路径兼容互补,有机结合。[4]学校在实践中将优质的家长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快速、便捷地提供给学前听障儿童家长,提升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

学前听障儿童家长可以通过集体教育、个体教育和线上教育3种方式学习。为了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学校还增设了效果监控环节,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前听障儿童家长的教育需求,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集体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多名家长,用于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解答,主要形式包括家长学校、专题培训、集体课观摩等。个体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单个家长,针对学前听障儿童在康复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主要形式包括家长进课堂、每日沟通、个训课观摩、家访等。线上教育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实施线上教育指导,随时随地指导家长学习康复教育知识和技能。学校成立了家校合作微信群、QQ群,家长可随时提出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教师及时向家长提供解决策略,以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时性、灵活性、有效性。在效果监控环节中,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康复技能大赛和亲子共读比赛,同时通过阶段性考试等,定期评估家长康复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及服务方式。

三、搭建云平台,实现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学校搭建以“互联网+家庭教育”为特色的语训康复云平台,为家长提供远程指导与服务,打造家校共育新环境。云平台面向所有的学前听障儿童家长以及想要了解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其他人群。云平台设有家长教育、智慧康复、教学园地、专家答疑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不同的教育栏目,采用文字加图片及文字加视频的内容呈现形式,方便家长观看和下载。

家长教育板块下设有家长学校、专题培训等栏目。家长学校主要为那些对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不了解的家长提供较为全面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专题培训主要对家长在家庭康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某一类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为不同水平的家长提供适合的培训内容。

智慧康复板块下设有远程康复指导、技教融合、心理疏导等栏目。远程康复指导主要是通过微课的形式指导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整体康复效果。技教融合用于指导家长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孩子康复。心理疏导针对家长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有效疏导。

教学园地板块下设有集体课、个训课、精准评估等栏目,以“医教结合”“康教结合”理念为指引,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教学园地在固定时间推送内容,如星期一整理收集素材,经过教师审核,确定推送内容,星期二推送集体课视频及教案,星期三推送个训课视频及教案,星期四推送远程指导微课,星期五推送送教上门课程。此外还有快乐“童”行栏目,主要记录亲子活动的精彩瞬间,包括亲子共读比赛、家长技能大赛、家长开放日、趣味运动会、学生自理能力大赛等。

为保证语训康复云平台的规范管理,确保其能够安全、有效、有序地运行,学校在平台开放初期就成立了语训康复云平台内容推送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内容的收集和组织,同时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云平台内容推送工作的规范性和条理性。

通过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学校使学前听障儿童家长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同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也使每一位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大幅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了家校共育的效能,促进了学前听障儿童及其家长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康复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