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临床观察
2022-03-09伍冬英
伍冬英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骨折后胸腰背部局部出血,容易产生腹膜后血肿,刺激自主神经出现腹胀、便秘等不适[1],患者骨折疼痛难忍导致翻身活动明显障碍,极易出现心情抑郁、焦躁不安、情绪悲观、内心恐惧,促使交感神经出现消极性兴奋,从而抑制体内消化腺分泌细胞刺激分泌胃肠道消化液,加之患者身处医院病房,受居住环境及周围陌生人干扰,且需平卧位排便,这些因素均可一定程度抑制患者排便反射而出现便秘;另外患者须长期绝对卧床,缺乏机体运动,胃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等并发症形成,其发生率高达63%,多在伤后12 h出现,甚至可持续1周[2]。中医学指出,督脉循经于胸腰背部,胸腰椎骨折后,督脉损伤,气滞血瘀,大肠功能失常,传导障碍,燥屎内结,秘结不通而成便秘[3]。胸腰椎骨折患者便秘可致排便困难、费时费力,且用力进行排便时,体内腹压逐步增高,加重病椎疼痛,同时排便时常需抬高臀部放置便盆、甚至侧身弯腰,由此强迫改变体位,可能造成骨折端移位,加重胸腰背部负荷,给患者带来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可见早期保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大便畅通具有重要意义,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便秘的形成。本研究探析中医护理干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疗效确切,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骨伤科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25±6.38)岁;受伤部位:胸椎骨折5例,腰椎骨折27例,胸腰椎合并骨折2例;平均病程(4.26±0.23) d。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08±5.07)岁;受伤部位: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24例,胸腰椎合并骨折2例;平均病程(4.37±0.26) d。2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受伤部位及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研究通过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X线、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符合胸腰椎急性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②伤后1周内,无手术指征;③伤前无便秘,大便正常;④患者知情告知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者;②既往有胃肠道疾病者;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或中途退出者;⑤对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者等。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嘱患者绝对卧硬板床,胸腰部垫薄枕,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告知排便的重要性,心理疏导正确面对床上排便;饮食护理,嘱患者伤后1周食用富含粗纤维食物、新鲜水果、蔬菜等易消化食品,提升肠内负离子浓度,提高粪质流动性[4]。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①生大黄神阙穴贴敷:取3 g生大黄研磨成粉,用适量酒精调制成膏状取部分放入脐部空心敷贴中,消毒皮肤后将膏药贴敷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连续护理1周。②耳穴贴压:用酒精棉签消毒大肠、交感及直肠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敷并用医用胶布固定,手指指腹予均匀力度持续按压耳穴,手法温柔轻巧,连续5 min,患者自感酸、麻、胀时表示按压得气,告知患者按压方法及感觉,嘱患者每日重复按压2次,上午、下午各1次,排便前半小时可加强1次,连续护理1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便秘(大便干燥、硬结、排便困难,每次用时>15 min,排便后仍有残余感,需通过药物或手法帮助排便)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
1.5 护理疗效评判标准显效:护理1 d内患者腹胀、便秘感完全消失,可通畅排便,大便质软成形;有效:护理3 d内患者腹胀、便秘感消失且排便,但排便欠畅通,大便稍干;无效:护理7 d症状未见好转且仍未解大便[5]。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便秘2例(5.89%)低于对照组的9例(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P=0.000<0.05)。
2.2 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P=0.024<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优于对照组(8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P=0.029<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外科最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多因遭受创伤导致。中医指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可损伤循行于脊柱内部的督脉及循行于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经脉损伤,瘀血内阻,内传脏腑,可致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大肠传导障碍最为突出,加之气机郁滞,肠中燥屎内结,致肠道受阻,腑气不通而发为便秘[3]。西医指出,胸腰椎骨折后损伤处出血,慢慢累积可产生腹膜后血肿,刺激脊柱交感神经节及神经纤维,导致肠道支配神经作用障碍,抑制胃肠蠕动,拮抗消化液分泌,由此产生腹胀、大便秘结等症状[6]。大便秘结可使患者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甚至情绪抑郁、烦躁不安等,甚至膈肌上抬压缩肺组织,出现呼吸不畅,或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严重者诱发静脉血栓危及生命,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7]。因此,胸腰椎骨折患者需尽早恢复大便畅通。
穴位贴敷为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具有“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特点。神阙定位在人体脐窝中央,为阴阳分界点,上为阳,下为阴,得天独厚,主治元阳暴脱、肠腑病证、水肿及小便不利等。脐窝为腹部组织最后关闭点,表皮层浅薄,皮下缺乏脂肪组织,脐窝贴敷药物后易吸收药物有效浓度,具有高敏感性与强渗透性[8],采用生大黄神阙贴敷治疗可在短时间内产生清热通便、泻下攻积、涤荡肠胃等功效。药理学指出,大黄为蒽醌衍生物,有效成分有大黄酸、d-儿茶素及维生素A,具有刺激大肠,舒张肠管,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大黄味苦、性寒,归大肠经、胃经等,可泻火通便、清热解毒、泻下攻积、活血退黄、逐瘀通经[9]。生大黄研磨成粉,再用乙醇调制成糊状, 具有类酒制大黄作用,促进大黄蒽醌衍生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及吸收,刺激大肠产生泻下功能[10]。《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的耳朵中均可以找到与体内五脏、六腑、奇经、八脉相对应的反射区,耳部反射区即为耳穴,与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经络密切相关,符合中医统一性及完整性,耳穴贴压通过将王不留行籽贴敷在耳穴中,持续按压得气,刺激耳部经络腧穴,促进经脉畅通循环运行,达到疏经通络功效[11,12]。耳穴埋豆为中医治疗便秘的常用外治法,多取大肠、交感及直肠等耳穴,通过持续的刺激,起到通便、理气疗效,可明显提高胃肠蠕动功能,促进燥屎排出。
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生便秘2例(5.89%),低于对照组的9例(26.47%),说明中医护理操作生大黄神阙穴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护理可明显减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便秘概率;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82.35%)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优于对照组(8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干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明显获得更高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综上可知,中医护理干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排便,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