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与控制研究

2022-03-09刘彭李飞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检测结果食品检验控制对策

刘彭 李飞

摘 要: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重要部分之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控制对策

Abstra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food safety sampling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work, 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food safety sampling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targete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ers.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detection result; influence factor;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因此应当予以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食品检验检测的准确性,确保我国食品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1 常见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1.1 化学性的比色检测方法

比色检测技术属于化学检测手段,是利用各种化学制剂与待检测物质进行反应,根据实际反应现象最终得出检测结果,从而了解食品内相关成分的实际含量是否满足国家相关规定标准。这一检測方法包括试纸色谱、试纸比色及试管比色等方法。其中,试纸色谱比色检测法是针对待测食品样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等进行分析的一种检测手段,近年来常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1]。

1.2 分子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近年来我国分子生物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分子生物技术也逐渐成为食品检验检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分子生物检验技术能够准确地对食品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分子生物检验技术是利用细菌遗传物质产生的一种高度保守状态的菌种核酸序列,结合相应引物的运用,对成功提取的细菌核酸片段实施扩增,依靠凝胶电泳等方法或其他检测仪器观察扩增现象,最终得到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2]。

1.3 色谱质谱检验检测技术

气相色谱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流动相气体载气携带样品经过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与色谱柱内部固定相分子间发生吸附、脱附、溶解等反应,使样品中的组分得到完全地分离,被分离的组分进入检测器系统,由检测器转换为电信号送至记录仪或积分仪绘制色谱图,通过对比得到检测结果。气相色谱法能够对待检食品样品中的各类添加剂、食用油溶剂残留、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等进行准确检测。另一种常见的色谱检验方法为液相色谱检验法,应用液相色谱法时,待测食品样本(液体)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待检物性质不同,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也存在差异,各类物质相继脱离色谱柱,经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判断待测物所含有的物质。

质谱检验技术一般利用质谱仪,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其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其原子及相对丰度。质谱技术不仅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信息,还可以通过碎片分析得到被分析物质的结构信息,也属于一种常见的食品检测技术。

2 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2.1 检测人员

食品检验检测对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检验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仪器设备操作熟练程度、对检测标准的解读和职业道德等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自身综合能力会影响最终结果。如果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责任意识有待提升,可能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出现违规或失误操作[3]。同时由于专业能力限制,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最终造成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2.2 仪器试剂

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类检测试剂与检测仪器。所选用的试剂和待测食品样本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试剂配制不规范、使用量不准确及不重视规范保存,都会影响检测结果。检测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若不能定期对检测仪器实施检定与校准,则会影响实际检测时的准确度,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3 抽样方法

检测样品的抽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抽样是检验的首要环节,也决定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若抽样不合理或运输环节环境温度控制不严谨,必然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4 样品制备

对于检测样品的制备而言,制备过程要严格遵守样品制备流程。样品制备过程中操作不当会造成样品出现质变或带入污染物质等问题。对于某些农产品而言,农药残留检测如果未按照标准要求准确规范选取样品,最终得出的结果也不能做到客观准确。

2.5 检验方法

检测方法如果存在错误,如针对某一类别的食品选择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难以真正发挥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价值与作用。食品检验检测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常见食品往往适用于多种检测方法,但应根据其具体类型和标准的规定检验,避免检测方法出现错误或超出检验方法所检样品的范围,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6 环境因素

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工作对实验室环境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对检验实验室内部温湿度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实验室内部环境不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实验室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内部温差较大、湿度不达标或者不相容仪器设备同处一个空间内,容易对检验仪器的准确性带来影响[4]。

3 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控制对策

3.1 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应着重提升食品检验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开展日常培训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制定更加全面的考核体系,借助于食品检验结果评估机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确保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能够合法合规开展好自身工作。与此同时,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说应当落实全面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检验流程都能够规范开展,减小最终检验结果的偏差。

3.2 科学使用检测仪器及试剂

对检测试剂来说,需要对检测试剂进行科学制备和合理保存,试剂制备用水也应当严格管控。确定检验试剂后还需做好存储管理工作,结合各类试剂的存放條件予以规范保存,特别要保证试剂保管的温湿度、光照等不同环境需求,防止发生试剂失效或使用过期试剂的问题[5]。

在开展食品检验工作时,还要合理选取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选取精密度更高的仪器设备,而食品检验试剂根据检验目标进行合理选取。

3.3 规范检测样品抽样流程

①在抽样前对工作人员展开全面深入的培训,制定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案,确保工作人员了解抽样检验的基本要求,提升抽样工作准确性。②结合样品的状态与批次选取有针对性的抽样方法。③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抽样工作,需要现场分样时应当提前准备分样器具。④需要实施微生物检测时,确保产品包装完好不破损。⑤抽取样品后及时送往实验室,根据储藏要求保证运输环节的温湿度符合标准。

3.4 保证检测样品制备的规范性

样品制备是对抽取的食物样品进行分取、粉碎、混匀等处理工作,属于食品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制备,以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中的有机化学成分与组成十分复杂,在进行检验样品制备时需要根据不同检验方法或不同食品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备方法。

3.5 确保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说,必须要重视检验方法的选择,食品检验方法应强调其精准性与特异性。对于食品检验技术方法的选择而言,应当结合不同食品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始终关注和重视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变更,避免使用过期作废的检测标准,基于明确的规定要求制订针对性的检验方法。针对相同检验项目具有不同检测方法的情况下应当充分考虑方法的科学性,如果条件允许则应当选择准确性更高的质谱法,其次为光谱法与色谱法,再选择使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

3.6 加强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确定检验方法后,针对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质量管控工作,检验过程中还应当加入质控样及回收率等指标,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食品检验质量而言,最关键的指标是最终检验结果是否存在误差,要对可能存在的误差值予以有效控制,尽可能避免检验结果误差超过相关规定标准。如果食品检验结果误差超过规定值,应当全面分析探讨出现误差的原因,通过科学有效的对策进行管控,做好记录与总结。

3.7 确保实验室环境适宜

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实验室内部环境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确保食品检验实验室内部温湿度、气压等相关参数能够符合标准规定。食品本身也会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等影响,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也应当落实好环境管控工作,保障检验实验室的清洁和温湿度稳定,结合不同食品的检验需求对内部环境做出有针对性的调节,保证实验室内部环境能够符合食品检验的实际需要[6]。

3.8 健全食品检验检测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食品检验工作制度有助于促进最终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率的提升,实际工作中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完善食品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检验人员规范操作。同时要针对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制订有效的管控机制,结合不同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和维护保养状况,制订针对性的维护保养措施,确保食品检验仪器设备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对于相关作业人员来说,在开展食品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感,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检验流程。

4 结语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工作基本流程予以科学控制,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方位促进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真正从工作人员、检验环境及技术方法等多个角度着手,保障食品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人们的饮食安全把好关。

参考文献

[1]杨波,王立石,李可人.仪器分析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9(22):98-99.

[2]孟欣,温福田,赵海鑫.食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22):7819-7821.

[3]施雪,孙敬涛.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2019(21):131.

[4]庞磊,胡颖.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7):67-69.

[5]王云鹏.提高食品检测准确性的方法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6):14.

[6]王玉霞,常晓萌,陈芳园,等.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食品界,2019(4):106.

猜你喜欢

检测结果食品检验控制对策
152例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检测分析
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探讨如何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分析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控制的对策
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控制措施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提升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若干研究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