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听说促写作混合式教学实践

2022-03-09严嘉

大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严嘉

[摘 要]写作是一项重要的产出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緊、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下,教师往往将写作教学穿插在读写课进行,而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提出在视听说课教学中通过听说训练促进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路,通过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探讨了将写作教学润物无声地贯穿于视听说课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效果。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写作;视听说课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1-0092-03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目标确定为能撰写常见的应用文,如感谢信、邀请信等,格式正确, 语言表达规范;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论述、解释、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有论点和论据,用词较为恰当,衔接手段多样,语意连贯 [1]。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写作意识普遍淡薄,投入写作训练的时间过少,各种级别的写作大赛几乎无人愿意报名参加;写作时在语言表达方面频频出错,内容构思能力弱,内容离题、连贯性差,结构层次不清,不能恰当表达论点或缺乏论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速度慢且无话可说,难以在30分钟内完成写作。目前,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把写作放在综合课内进行,然后利用课堂内容教学完成后的剩余时间笼统点评学生作文,而且在讲解与点评学生作文时,学生又普遍缺乏参与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马广惠、文秋芳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英语口语能力与听力能力分别对英语写作能力有较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听力能力对写作能力的间接影响是通过其对口语能力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2],这说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正是探讨如何将写作教学润物无声地贯穿于视听说课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

一、产出导向法

文秋芳教授创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3个阶段,该理论的原形“输出驱动假设”[3]是对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总结而来,之后又结合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对“输出驱动假设”加以完善,提出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并于2014年10月将其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OA)” [4]。它提倡“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主张教学必须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输入和输出进行对接;不反对使用教材,主张一切语言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同时,主张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培养目标,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这些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指导思想是高度契合的。产出导向法认为,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3个核心环节。在第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具有交际价值的任务让学生尝试产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第二个环节,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促成学生产出任务的完成;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产出任务做出即时的总结性评价或开展补救性教学[5]。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听说促写作混合式教学探索

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笔者通过将学生线上学习与教师线下传统授课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在听说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对象是笔者任教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2个班级共91人。所用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视听说》第二版第三册。教学实践时间为3周,每周有2学时。总共实践了1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inside view, outside view, listening in 3个部分,教学内容根据听力材料难易度及内容相关度进行了适当删减。以下教学实践以第四单元No place like home 的3个教学内容为例,论述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视听说课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探索。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有关“家”的,选取了inside view, outside view和passage 2这3个内容,话题如下表所示。通过单元内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运用听力策略理解听力材料的主旨,进而能够进行口头和笔头的产出。

(二)教学设计

本次探索遵循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流程,其教学的时间与内容分配如下表所示。

(三)课堂教学促成实践

本次教学实践主要采用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基础,通过inside view部分的2个对话实现了完全翻转,学生课前通过U校园和雨课堂自主学习完成预听和课后练习;另外2个部分因为内容较难只进行了部分翻转,即课前仍需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课中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还需进行听力策略的指导及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在开展线上学习时,教师通过U校园和雨课堂教师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难点。

1.第一次课:inside view和outside view

(1)任务1:inside view口头产出,进行语言促成

首先,教师播放视频展示样本并进行即时评价,接着强调学习重难点,带领学生通过雨课堂学习平台完成教师自编的判断题和词汇填空题,接着请2组学生表演电话找房,2个展示小组中的1组学生将对话进行了改编,编成打电话给“二房东”即另外的合租伙伴商谈合租的场景。通过该任务,学生不仅复习了打电话的场景,而且学到了与租房相关的词汇及短语,如vacant,promising,kind of以及What price range are you looking for?还有如何描述位置,询问交通、租金以及预约看房。

(2)任务2:outside view对听力材料实施加工,实现语篇促成

該部分采用部分翻转的形式,对学生听力材料预习情况进行理解性检查、重难点强调和听力技巧指导后,教师对这个听力材料进行改写,将其设计成可供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题为 “Houses in Britain”的作文,并提供开头段,中间段呈现主题句 “Houses in Britain are differen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把连接词和扩展句画出来,设计成汉译英填空的形式将英国房屋2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总结;末段开头根据原文的A famous traditional saying is “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改写成____(正如传统谚语所说的),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It means____.引导学生解释此谚语并结束末段。该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句法使用的丰富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并能让学生通过语篇结构体会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及层次感。

2.第二次课:listening in部分passage 2

本次课的教学有3个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难度,除了教学内容还选取其他合适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促成其任务的完成。

(1)任务1:passage 2,boomerang generation采访视频展示

在对学生听力效果进行检查后,教师将学生课前分组提交的“回旋镖一族”采访视频中的优秀者进行展示,并进行重难点、听力策略的强调,让学生巩固听力理解学习成果。

(2)任务2:选择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促成任务的完成(该任务又可分解为3个子任务)

A.子任务1:进行例文输入,进行语言促成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篇配有音频的题为“Living on campus or renting off campus?”的作文作为输出驱动,设计重点词汇填空。该文是一篇专业四级写作例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明显偏难,但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潜能,真正让其得到发展。因此,为了降低难度,文中的重点实词如convenient, secure等和连接词被留出空格,学生边听边填。

B.子任务2:进行阅读输入,理清写作思路,进行语篇促成

该步骤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体会作者第一、第三段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找出第二段的主题句、论据和连接词,帮助学生增强语篇意识。

C.子任务3:再次进行语言输入,巩固语言促成

在理清整篇文章的语言及语篇结构后,教师再提供4个精彩句子,每个句子挖出1个重点词,以填空题形式上传到雨课堂,学生打开手机填写提交后即可看见答案。比如“The advantages of living on campus, I believe, _______ its disadvantage.”这个句子,学生看到答案后会将自己所填词汇与答案提供词汇“outweigh”进行对比,以此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词汇与句型的能力。

(3)任务3:强化听力材料学习,进行观点促成

要求学生 结合课本练习所提问题“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with your parents?”用5~10分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与记录。通过讨论,学生对内容、语言表达和论据有了更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布置题为“Living alone or living with parents?”的复习性笔头产出任务。

3.第三次课:师生合作评价作文样本

教师将事先挑选出的3份中等水平的作业样本上传到学习平台,同时在教室大屏幕展示评价清单(checklist),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对照评价清单,在教师的引导下评价这3份样本,接着对比自己的产出作业,最后以结对或小组或大组的形式评价彼此的作业,取长补短。

以上基于POA的3次以听说促写作的混合式教学过程都立足于教材,教师对输入材料进行了选择和加工,引领学生将“学”与“用”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边学边用、学中用、用中学。这个教学既注重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又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学习中强化语言表达与谋篇布局的能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语言体系,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听说训练中。

三、教学反馈与反思

3周的POA听说促写作实践结束后,笔者对2个班级9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6份。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9%的学生认可听说促写作的教学,认为这种方法“更实用,更有趣,有收获”;81.3%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79%的学生认为以听说促写作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72.1%的学生认为以听说促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词汇写作及句法应用的正确率,提升语言表达效果及增强语篇连贯性。部分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有成就感。实践证明,把听说写结合,将语言的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成功习得语言 [6]。

本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一些基础偏差或不自信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挑战太大、任务太多、压力太大、要求太高、课前课后要花更多的时间”,这部分学生仅满足于囫囵吞枣完成预听,不太愿意投入时间完成课前驱动任务学习,对课前驱动任务学习持否定或观望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导致他们不愿意加入小组参与课前驱动视频任务的拍摄,个别学生即便加入小组也不愿参与课前驱动任务,因而影响了其学习效果。一些基础良好的学生通过学习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够较好地掌握范文并轻松取得好成绩,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觉得输入材料难以掌握。因此,基于产出导向法对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其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输入材料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还需继续开展进一步探索。此次实践时间仅有3周6学时,仅覆盖1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听说促写教学实践比较费时间,每个单元只适合选择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训练,不可能面面俱到。训练方式不妨灵活多变,可根据可用时间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如口头造句、填空或者汉译英、听写等。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边听边用、学用结合,就能更有效地促成其写作兴趣与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听说读写全方位跟进。在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以听说促写作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朝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标努力,将听说学习与写作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语言知识的再认识、再理解、再创造 [7],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9.

[2] 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4-39,78.

[3]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和问题驱动假设:论述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C]//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论文,上海,2007.

[4]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4):547,550.

[5] 胡志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9.

[6]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2.

[7] 董晓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4):368.

[责任编辑:庞丹丹]

2646500511293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写作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线上同学评价对学习者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课带来的新思考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