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2-03-09温雯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发展

摘要: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弥补乡村发展不足,实现共同发展,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内在动力。但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公共资源供给、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需要在产业、空间和要素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需要进行认真研究。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难点在乡村。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木桶装水的数量,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所决定。如果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看成一个木桶,那么乡村发展就是短板之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补足乡村发展短板。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1、我国大幅提升的经济实力是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能够在城乡投入更多;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缺口,同时,乡村广阔发展前景吸引城市高水平劳动力、资金和先进技术等也逐步走向乡村;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农产品深加工、原生态农产品等新业态在乡村普遍出现。

2、深入推进多项改革是城乡融合的社会基础。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流动加快;全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础保障,解除了居民后顾之忧;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使乡村也能享受到信息的便利,弥补了城乡之间信息的差距。

3、逐步完善的乡村振兴相关制度是城乡融合的制度基础。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中央和地方从制度、工作落实、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科学部署和系统安排,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进步。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研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相互驱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建立在乡村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基础上,乡村相对于城市,劣势明显,不均衡现象突出。资源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得以快速推进,但也无形中拉大了城乡差距,乡村发展缓慢,内驱动力被削弱。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改变这一局面,推动城乡实现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要求乡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产业互补和人员自主流动,推动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发展目标。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

1、城市发展是牵引动力。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有带动作用,城市能够吸纳农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加强城乡联系。城市加快发展,能够带动提升乡村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发展带来机遇。

2、市场发展是基础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影响产品和要素流动,造成价格波动,对城乡整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建设离不开劳动力,从乡村吸收劳动力,能够加快乡村人力资源向城市流动。同时,由于城市人口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进而推动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生产从业者减少,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城市能够提供乡村所需的机械、技术、资金等要素,由此推動城市经济发展。

3、行政推动是催化动力。仅依靠市场力量势必会加剧城乡不平衡,扩大城乡之间差距。因此,应发挥政府力量,运用行政手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制定政策时,要将城市和乡村置于同等地位,兼顾各方需求,将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同等看待,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实现融合发展。

4、群众诉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没有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乡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需求、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是最核心的内在动力。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缓慢

1、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较大,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19年城镇为42352元,农村为16021元,城乡人均收入指数2.64;2020年城镇为43834元,农村为17131元,城乡人均收入指数2.55。从收入结构看,虽然都有所提升,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比较缓慢。

2、基尼系数值仍在高位。基尼系数在0.2~0.3区间,说明收入分配比较公平,基尼系数超过0.4,则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大。我国的基尼系数,2019年为0.465,2020年为0.468,均高于国际警戒线0.4的标准。说明我国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之间差距更为显著。

(二)城乡公共资源供给存在较大差距

1、基础设施差距大。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乡村在道路建设、居民生活用电、用气及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因此受到影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大的障碍。

2、公共服务差距大。长期以来,我国优先发展城市,优质资源向城市汇集,导致乡村在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方面保障不足。

(三)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尚未建立

1、农民进城越来越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但房价高企,拥有住房困难。同时,因相关政策及经济条件限制,子女入学方面也面临问题。

2、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为了快速增加GDP,许多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土地城镇化发展迅速。但由于农村居民融入城市需要一个过程,出现了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

3、城乡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需要大量资本,但金融市场在城市发展迅速,而在乡村发展缓慢,资本向城市流动加快,而真正留在农村、用于发展乡村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最核心的是实现产业、空间和要素的融合。

(一)实现城乡产业融合

1、农村要满足城镇新需求。乡村农产品在量的方面能够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但农产品在质的方面与城镇居民的需求还有差距。乡村不仅要提供安全、绿色的农产品,还要利用自身特色,提供农耕文化、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更要挖掘自身潜力,努力提供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富有田园特色等的生态产品。乡村要加快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发展区域性公用品牌;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借助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进行业态创新,发展山水远足、民宿休闲、土味美食、农耕体验等新产业,以创新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2、城镇也要适应农村的新需求。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需要新技术的加持,满足乡村对新技术的渴求;提供有机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和其他农用物资,深入开发农村市场;适应农村现代化需求,开发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满足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需求,提供适合乡村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新型建筑材料。

(二)实现城乡空间融合

1、优化布局美化人居环境。首先,对乡村进行科学规划。由政府主导,调动社會团体和环保组织等各方力量,制定县、乡、村建设规划,提升乡村风貌。实施重点特色村镇建筑群保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将优化布局美化人居结合,同时可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纯收入。其次,对乡村生活环境进行整治。加强农村厕所改造,建立垃圾处理和回收机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运营与管护好乡村良好生态。再次,建立乡村生态评估与补偿机制。对乡村环境进行评估,并建立健全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治理。

2、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村村通”建设,大幅度提升乡村交通条件。从收益与成本角度考虑,市场力量难以主动参与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营造良好的设施和环境,提供适当的补助和政策支持,为资源要素流向乡村提供便利,让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3、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技术等公共服务方面不均衡现象尤其突出。要着力提升乡村学校硬件设施水准,加大对乡村教师待遇的补贴力度,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在城乡合理流动;完善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和贫困家庭救助体系;通过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增加单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三)实现城乡要素融合

1、汇聚人才要素。要破解乡村人才匮乏难题,必须创设良好就业环境,留住人才。一是优化从业者层次结构。既要注重留守乡村高素质农民培养,又要引导大学生和城市人才下乡。二是优化居民结构。乡村的价值,既体现在能够提供生态产品,也体现在能够提供高品质生活。三是加快“三农”人才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

2、保障产权要素。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有序规范运转;实行灵活宽松的管理政策,对农产品冷链、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用地优先进行保障。激活资本要素,加大乡村投入力度,加快乡村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建设,建立适合乡村发展的金融体系。

作者简介:温雯(198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责任编辑 刘常兴)

1244500520297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