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2022-03-09韦芳元梁金苗韦柳嫦唐琳玲
韦芳元 梁金苗 韦柳嫦 唐琳玲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农类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中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进一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扬革命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农类高校思政课教师,需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奋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农类人才。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思政课;教学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总书记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高度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这是在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在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伟大建党精神并在大会上对青年一代和广大党员发出时代号召,特别寄予厚望于当代青年,指出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流向乡村、服务乡村。
(一)有利于锤炼思想品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在党的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其他精神的根和魂,正因有了这一精神的根和魂,才使得其他精神相继开来、枝繁叶茂,形成了凝心聚力、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中国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热血浇灌理想,把生命奉献国家,淬炼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的精神。当前,社会媒体网络信息泛化、各国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西方文化的渗透,政治舆论的抨击依然存在,美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肆意抹黑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依然存在,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发生变化,不少青年学生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学习动力不足、就业迷茫等。在此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精神指引,很容易造成青年一代大學生价值取向的歪曲和方向的偏离。特别是作为农类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承担着更多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任。建党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因此,在涉农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对青年学生能够起到铸魂立心、凝心聚气的教育效果,对于锤炼学生思想品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激发青年的报国之志,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
烽火百年,从鸦片战争到列强割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割据,国将不国,家不成家,从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到五四青年的呐喊再到嘉兴南湖游船上的密议,是一群群有志青年的挺身而出,探寻救国图存之真理,唤醒民众思想之觉醒,创造世界之大同,前赴后继,牺牲自我,为人民谋福祉,而最终铸就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在血与火中成就我党特有的精神气度。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悄然而至,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在涉农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深化大学生对当前所处时代历史使命的认识,才能使这一代人勇于担当时代所赋予的责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生活于物质丰富、幸福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对现实使命的责任担当模糊不清,而伟大建党精神能够提醒当代大学生自觉使用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整个国家的特定阶段,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坚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将自己的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同时,有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洗礼,汲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革命文化传播的使者,成为红色薪火的传人。
二、在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着力点
(一)讲清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征
1、人民根本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从救国救民到民族复兴,我们的党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时间在变,初心未变。无论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始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新时代,抗击疫情的胜利,扫黑除恶的圆满结束,全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更是让14亿中国人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负人民的重托和承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
2、科学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一个有着科学性、先进性的组织,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不断自我革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及其后的系列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科学是前进的动力之源,科学性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科学性这一内生动力下,伟大建党精神推动着党不断革新发展,推动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我党历经百年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精神密码,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精神表达和文化呈现。
3、开创进取性。任何事物的开创即意味着颠覆,也伴随着曲折,伟大建党精神亦是如此,她始于红船密会,成长于长期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勇往直前,锐意进取,使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国家之大同,为全民之福祉。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新内涵。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担当好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知识范围上力求“宽”,不断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层面上力求“深”,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探究和创造精神,形成独立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增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时代特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解决时代亟需的问题。在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惧牺牲,唤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觉醒。在伟大建党精神之源的指引下,在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一个个与时代相呼应、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都照亮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是我们取得今天成就的力量之源。新時期,青年大学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中,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创建党的历史必然性、党的历史贡献性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讲好英雄模范故事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讲好英雄模范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创新发展的故事,从每一个英雄模范故事人手。这百年间,涌现了无数感人、励志的英雄故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今天中国取得的成就更来之不易,都是无数革命烈士英勇牺牲,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誓死捍卫的。我们要致敬英雄,这些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代代相传。由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讲好英雄模范们先锋故事。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离不开对老一辈革命家和战斗英雄的深入挖掘和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有专门论述,他强调:“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作为思政课教师,也只有认真、透彻地讲好英雄故事,才能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32个字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得到广泛宣扬,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代代相传。
(三)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精神之源,实践中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要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是与时俱进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设计内容上要有所区别,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既要讲好党史故事和建党精神,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生动性。二是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契合当下学生喜爱的表现形式,在课堂创意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三是充分利用广西本地红色资源,将本地红色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高校要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教学活动,倡导学生到红色胜地,到革命老区去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建党历史、建党事迹中感悟建党精神,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伟大事业,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站在新的一百年起跑线上,在农类高职院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好青年革命传统教育,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培育奋勇担当之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涉农高职院校党史融入‘概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JJ2106。
作者简介:韦芳元(1986-),女,广西宜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梁金苗(1991-),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琳)
14165005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