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技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的启东探索

2022-03-08林玲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学习共同体

【摘 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江苏省启东市教育体育局明确以德育为根本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在“立德树人”理念引领下大力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采用“学习共同体”的研修形式,持续深入地开展课例研究,并及时将新课标的学习融入具体的课例研究中,以此推动小学劳技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课例研究;小学劳技教师;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0-0047-02

【作者简介】林玲,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启东,226200)办公室主任,一级教师。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新版课标的出台,为新时代劳技教师的研训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质量标准。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单一科目的调整,还是一项涉及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全局的重要工作。江苏省启东市教育部门就这一轮教改新政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2018年,启东市教育体育局明确以德育为根本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构建高初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框架,在全县域整体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形成“行政发力—课程聚焦—专业赋能”的“三引擎”德育体系。2019年,启东市教育体育局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扎实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主题活动。至此,启东市已经从理念和制度上为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和新时代劳技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好了准备。在原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框架下,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理念下以倾听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学习共同体”为研修形式,为劳技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埋下了一粒种子。

一、建立劳技教师学习团队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以共同的信念与目标为愿景,以知识共享、合作探究、协商交流为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自愿形成的一个具有研究性与专业性的教师群体的学习组织。它是提升教师学习专业化、有效性,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1]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学习动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适合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平等的对话交流平台。

2020年以前,启东市的54所小学中参与劳技学科教学的教师共有474人,其中专职的劳技教师仅有2人。多数学校的劳技教师基本无集体备课、听评课、教研课等教研活动,因此组建劳技教师学习团队势在必行。2021年,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建了一支由各校劳技学科负责人、启东市劳技学科中心组成员及青年教师研修小组成员组成的学习团队。团队通过组织学习、同伴互助、课题研讨、教学沙龙等形式共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迅速提升劳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同學校的劳技教师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激发教学灵感,提高教学技能,增强合作意识,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二、树立目标一致的共同愿景

小学劳技学科一直以来处于所有学科的边缘,大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兼职教师大多缺乏教学热情和钻研精神,更没有把劳技学科作为专业发展的选择。因此,劳技教师队伍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少共同发展的理想信念。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要在某些价值观和原则上达成一定共识,这种共识是学习共同体存在的基础,也可以理解为共同体中所有教师的共同目标和愿景。2021年7月,启东市组建了小学劳技青年教师研修小组导师团队,聘请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专业发展目标。同时,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个人智慧,推动个人成长。

三、持续深入地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一般要经历“确立研究主题”“规划教学设计”“实施课堂观察”“开展课后研讨”“形成研究报告”等核心环节。[2]课例研究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的基本形式。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一节课进行讨论,但大多数这样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听课教师的点评多以鼓励为主,所提的意见、建议不够深入,对执教者帮助不大。劳技教师学习团队采用课例研究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从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教学问题出发,观课教师与执教教师共同规划教学设计,进行课堂观察,之后就观察到的内容开展课后研讨,形成课例研究报告。这样的课例研讨无论对观课教师还是执教教师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能够促进共同体内教师的观念重建和行动的持续改进。因此,课例研究作为劳技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抓手,需要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提供完善的机制保障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的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需要有外力的干预。因此,在学习共同体内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对共同体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正向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制定激励性的奖惩方案,采用积分制来进行评价。积分制依据教师在共同体内的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积分,以激发教师在共同体中的个人潜能,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随着国家劳动教育政策的日趋成熟和启东市“立德树人”导向下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启东劳动教育正面临从量变跨越到质变的历史性机遇。一方面,启东市近年来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前瞻性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校本课程成果和一支种子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新课标中提出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也对启东市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未来启东教改以及新时代劳技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杨苏圆,柳军.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5):16.

[2]安桂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100.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学习共同体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