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对比分析
2022-03-08牛居辉陶园园
易 红,牛居辉,何 睿,傅 倩,陶园园,朱 辉,奚 飞,许 伟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安徽 芜湖 241000)
剖宫产术后的疼痛会引起母亲产后抑郁,干扰日常活动,导致睡眠障碍,间接影响母亲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及照顾[1]。因此找到良好的术后疼痛控制策略至关重要。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有多种神经阻滞如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2]、腰方肌阻滞[3]、腹横筋膜平面阻滞[2]、竖脊肌平面阻滞[4],运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并都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各种技术间的比较研究还不多。
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是把局麻药注射到腰方肌内或周围肌肉间隙内,阻滞走行于此间隙的胸腰脊神经的分支。由Blanco在2007年首次提出,可用于腹部、髋部和下肢手术的围术期镇痛,对于剖宫产的切口痛和内脏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5]。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最早在2016年由Forero提出[6]。目前有报道ESPB用于剖宫产术后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7]。本研究拟对比超声引导下QLB与ESPB用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多模式镇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单胎妊娠产妇60例,年龄20~40岁,体质量50~80 kg,孕37~42周,ASA Ⅰ或Ⅱ级。排除标准: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禁忌,严重系统性疾病,严重妊娠期合并症,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近期使用镇痛药,凝血功能异常,腹部皮肤感染,精神类疾病,产妇拒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成2组(各30例):QLB组和ESPB组。宣教产妇,教会她们如何正确使用镇痛泵及进行疼痛评分。
1.2 方法 麻醉方法:入室后常规监测,快速输液,并鼻导管给氧。所有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批号:2001T04,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2.0~2.2 mL,置入硬膜外导管。产妇仰卧,调控麻醉平面到T8~T6水平。如果阻滞平面不足,硬膜外腔推注利多卡因。麻醉后通过加快输液速度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产妇循环的稳定。
1.3 术后镇痛 术毕超声引导下QLB组产妇行双侧QLB,ESPB组产妇则行双侧ESPB。两组神经阻滞实施者均为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术后随访和记录资料者为一名不知情的高年资麻醉护士。术后所有产妇均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PCIA配方,阿扎司琼(批号:5010031E2,天晴日安有限公司)10 mg+舒芬太尼(批号:1150507,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100 μg配制为100 mL。镇痛泵设置:背景剂量2 mL/h,单次按压2 mL,锁定时间15 min。
QLB阻滞方法:产妇取左侧卧位,将便携超声仪的低频凸阵探头(5~8 MHz)垂直腋中线放于髂前上棘水平,缓慢向腋后线扫描,直至看见清晰的腹横肌平面肌群图像,继续向后滑动探头,可见一椭圆形腰方肌(QL),与前方腰大肌、后方竖脊肌及腰椎横突组成“三叶草”结构。使用22号穿刺针,平面内技术进针,当针尖到达腰方肌与竖脊肌之间的筋膜间隙,回抽无血、无气后,采用水分离技术,注入0.25%罗哌卡因(批号:MH1840,瑞典Astrazeneca公司)30 mL。对侧同样操作方法行QLB。
ESPB阻滞方法:产妇取左侧卧位,低头弓背,将低频(5~8 MHz)凸阵的超声探头纵向放置于T9水平,旁开中线3 cm,扫描可见横突上方由浅入深的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图像。使用22号穿刺针,平面内技术进针,当针尖穿透竖脊肌到达T9横突,回抽无血、无气后,采用水分离技术,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用相同方法行对侧ESPB。
1.4 观察指标 记录术后4、8、12、24 h静息、咳嗽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疼痛程度采用0~10分,0分,无痛;10分,无法忍受的剧痛)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0分,持续性疼痛;1分,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剧烈;2分,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轻微;3分,深呼吸时无痛;4分,深呼吸和咳嗽时均无痛);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给药总量、镇痛综合满意度评分(1分,不满意;2分,可以接受;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记录QLB及ESPB操作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术后24 h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NRS及BCS评分的比较 结果显示,与ESPB组比较,QLB组静息NRS评分在术后24 h时较低(P<0.05);QLB组咳嗽NRS评分在术后8、12、24 h时较低(P<0.05);QLB组BCS舒适度评分在术后8、12、24 h时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NRS及BCS评分的比较
2.3 术后24 h两组镇痛情况的比较 结果显示,与ESPB组比较,QLB组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减少(P<0.05);QLB组的镇痛综合满意度增高(P<0.05),见表3。
表3 术后24 h两组镇痛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产妇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与神经阻滞穿刺所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见表4。
表4 术后24 h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常伴有躯体疼痛和内脏疼痛。临床上经常使用缩宫素来促进子宫恢复,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如果疼痛控制不良则会影响产妇下床活动、母乳喂养,甚至发生产后抑郁[8]。
孔德华等[3]报道QLB比TAPB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好。Boules等[9]发现ESPB较TA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因此本研究比较QLB与ESPB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Altinpulluk等[4]和Rincon等[10]对产妇均选用T9横突水平双侧ESPB,注入20 mL 0.25%的布比卡因,术后镇痛良好。本研究ESPB的阻滞点定为T9横突水平。
Ueshima等[11]报道,腰方肌后路法即QLB2法,将药物注射在腰方肌后侧与竖脊肌外侧缘之间,主要阻滞T7~L1的皮节。下腹部剖宫产的手术切口区神经主要为T10~L1支配。QLB通常使用0.125%~0.375%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每侧15~30 mL。后路法较其他入路方法位置表浅,更容易得到清晰的超声显像,且针尖与腹膜之间隔着腰方肌,操作更安全,避免腹膜内注射及肠损伤的风险[12-13]。综合考虑,本研究采用后路法QLB。药物选择0.25%罗哌卡因,每侧30 mL。考虑到布比卡因腰麻的神经阻滞作用,所以本研究观察疼痛评分从术后4 h开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ESPB组比较,QLB组静息NRS评分在术后24 h时降低;QLB组咳嗽NRS评分在术后8、12、24 h时降低;QLB组BCS评分在术后8、12、24 h时升高;QLB组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减少;QLB组的镇痛综合满意度增高。本研究未发现与神经阻滞穿刺有关的不良反应。
Blanco等[12]认为胸腰筋膜在QLB的镇痛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胸腰筋膜主要覆盖Ruffini和Vater-Paccini小体,围绕在血管周围,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另外阻滞的局麻药可往椎旁间隙扩散,起到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所以QLB能阻断内脏痛[12-13]。ESPB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统一的标准。脊神经从椎间孔的出口处分成背侧支和腹侧支。背侧支向后穿过肋横突孔进入竖脊肌,腹侧支作为肋间神经向外侧延伸。Schwartzmann等[14]发现ESPB阻滞时药液沿椎旁间隙,穿过椎间孔在硬膜外腔隙扩散,并同时有肋间隙的扩散。Chin等[15]报道部分药液通过结缔组织跨越横突,进入胸椎旁间隙。ESPB有可能提供躯干的镇痛和内脏镇痛。Ivanusic等[16]发现染料的扩散不涉及腹支或椎旁间隙,认为ESPB可能不是椎旁阻滞的替代版本。本研究发现QLB镇痛效果优于ESPB,笔者认为竖脊肌在脊柱两侧,从枕骨至骶骨,覆盖范围广,而腰方肌分布范围相对局限。因此ESPB较QLB需要注射更大容量的药液。
综上所述,与超声引导下ESPB相比,QLB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更为有效,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更小,产妇的舒适度更高,可供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