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初步临床研究
2022-03-08徐振宇何池义
姜 华,徐振宇,何池义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1.消化内科;2.精准医学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亚型,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肠道微生态共同参与UC发病[1]。早期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肠道炎症关系密切[2]。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将健康人来源的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移植到患者消化道内,通过重建其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方法[3-4]。目前国内外FMT治疗UC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受到学者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8例轻中度UC患者进行FMT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8月弋矶山医院采用FMT治疗的轻中度UC患者8例资料。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44.00±7.19)岁,平均病程(4.25±2.12)年,蒙特利尔分型左半结肠型3例,广泛结肠型5例。8例患者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诊断为轻中度UC,均长期接受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且拒绝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近期内未使用益生菌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8例患者均签署FMT治疗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研究方法
1.2.1 FMT治疗前 入组8例患者均维持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或缓释颗粒1.0 g qid基础治疗,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排除肠道相关感染性疾病。记录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红蛋白(HGB)、排便次数、便血情况等相关指标。
1.2.2 FMT治疗 正常健康菌群由卓源健康科技公司提供,放置于我院精准医学中心-80℃冰箱保存,使用前提前12 h解冻。8例患者常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3 L肠道准备,肠镜常规进镜进入末端回肠,将120 mL解冻粪菌液注入末端回肠后退镜,同时评估内镜发现,嘱患者平卧4~6 h。
1.2.3 FMT治疗后 单次治疗8周后复查WBC、CRP、ESR、HGB以及肠镜检查,与FMT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改良Mayo评分[5](包括排便次数、便血情况、内镜发现、医师总体评价)。
2 结果
2.1 FMT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比 8例患者中2例FMT治疗前CRP在正常值范围,其余6例CRP在FMT治疗后有所下降;3例FMT治疗前ESR高于正常值,FMT治疗后均有所下降;8例FMT治疗前WBC均在正常值范围,故治疗后波动不大;5例FMT治疗后HBG有轻微上升,3例有轻微下降。表1结果显示,患者FMT治疗后CRP、ESR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FMT治疗前后WBC、HGB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FMT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比
2.2 FMT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及各单项目评分对比 8例患者中7例在FMT治疗后排便次数较前减少;3例在FMT治疗后便血情况有所改善;8例在FMT治疗后内镜下表现均未见明显好转;2例在FMT治疗后医师总体评价好转;8例在FMT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均一定程度下降。表2结果显示,患者FMT治疗后排便次数、改良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FMT治疗前后便血情况、内镜发现、医师总体评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FMT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及各单项目评分对比
3 讨论
UC是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该病常见于北美和欧洲国家,但近十几年来我国发病率呈递增趋势[7]。UC主要临床特点包括病程长、活动期不易缓解、缓解期易复发且药物疗效个体差异性较大。目前治疗UC的主要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8]。部分轻中度UC患者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长期治疗副作用,以及生物制剂治疗费用昂贵等原因,临床上仅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故此类UC患者常常存在疾病活动期不易缓解。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9]。UC患者中肠道微生物群体多样性减少以及肠道菌群稳态失衡,具有抑制肠道炎症作用的柔嫩梭菌、阿克曼氏菌等减少,而具有诱发肠道炎症的具核梭杆菌、菌屎肠球菌等增多,从而参与肠道炎症反应[10-13]。
FMT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可以重建肠道菌群的疗法重新被临床所关注。早在中国东晋时代就有用于治疗疾病的记载,被称为“黄龙汤”。1988年首例FMT治疗UC患者成功后,国内外陆续发表FMT治疗UC的多篇报道。一项纳入了62例UC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提示FMT治疗的临床缓解率高达67.7%[14]。Rossen等[15]报道一项48例UC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FMT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ing等[16]报道一项研究提示FMT治疗UC安全有效,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上研究均提示FMT治疗UC的研究临床可行。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疗团队参与FMT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8例轻中度UC患者在常规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FMT单次治疗,8周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结果提示,8例患者的腹泻临床症状改善,ESR、CPR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WBC、HGB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便血情况、内镜下表现改善并不明显,考虑黏膜愈合时效性较长,仍需长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临床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临床研究例数偏少,目前国内开展FMT的单位仍较少,且FMT作为治疗UC方法之一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临床疗效的报道结果尚不统一,故本研究仅从轻中度UC患者中挑选,且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择入组。其次针对FMT治疗UC患者的治疗频次、给药途径、给药剂量、长期随访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FMT治疗轻中度UC患者临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未来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予以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