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园本教研中提升新教师专业能力的四阶策略

2022-03-07王燕杨吟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研经验游戏

■王燕,杨吟

教研是园本培训的衍生,为满足幼儿园及教师的发展目标而组织开展教研,是新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呼声越来越高,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性需求。可见,提高新教师教研专业能力是适应幼儿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新教师发展中存在的四项问题(新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怎样的园本教研活动、如何从教研活动中汲取有用的养分、如何将教研经验转化为教育的实践、如何将个人强项与集体教研相结合),探索出四阶策略,进而促进园所文化风尚的形成。

一、创设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研氛围

近年来,新教师教研活动存在以下三个普遍性问题:其一,惧言现象重。不敢表达,害怕犯错,对教研活动中自我表现不自信、退缩。其二,问题意识浅。对问题探究不够深入,切入点不够聚焦,甚至无问题意识,“得过且过”现象重,存在固化幼儿角色等问题。其三,发现问题不辩。教研活动现场“炖大锅饭”,对很多可以捕捉点缺少发现,很多都是秉持一望而过的态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根据教师需要,通过“抓三个问题,研六种形式”来解决。

(一)参与式和体验式:让新教师从不敢言到敢言

参与式是指让教师参与到某次教研活动实录现场,通过趣味游戏、自我感受表达等,在参与过程中放松身心,体验其中的快乐。体验式指以幼儿的视角和角色参与到其中,从而打破僵化、紧张的状态,从会研、到乐研。

例如,在以“幼儿更喜欢怎样的游戏形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新教师通过讲述“我童年的印象最深刻的游戏”表达自我,并邀请其他教师参与锦西小世界活动(大型户外混龄创造性游戏),期间,中二班的王老师表示:“这种游戏形式让我们从刚刚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原来教研还可以这么有趣,让我们也当回孩子,体验锦西小世界游戏的乐趣。”

(二)传授式和诊断式:让新教师从无问题到好问问题

新教师应突破浅意识、无意识现状,形成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是指帮扶结队,通过新老教师经验传递,让经验得以快速“复制粘贴”。诊断式是指根据新教师教研前、中、后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的点,采取措施,从而让把脉更准,突破一问三不知,抓不到重点、难点的情况,充实新教师专业知识。

例如,某次园本教研,以“教师是否有效介入”为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观看游戏中的幼儿冲突视频,从教师介入时机是否正确来展开探讨。部分新教师表示把握不准介入的时机,有经验的骨干型教师马上诊断出该教师是缺少相关介入的经验,以及介入的策略指导。随后,该教师将自己介入的经验梳理口述给在场的新教师,让新教师感受到理论转化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介入策略的把握,应根据年龄、需求、信号等进行专业介入。

(三)回放式和课例式:让新教师从不辩到敢辩

新教师应善于及时捕捉,巩固从现象到发现问题再到自身理论的形成。回放式是指从观看视频到问题,再从问题到视频中去反复琢磨和研究问题。从看—思—研,让反思落实得更扎实。课例式是指有经验的教师提供优质的教研现场,或者通过观看线上优质课例,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让新教师明白开展游戏应该从哪几个步骤突破,上好一堂课需要从哪几个层面来展开,哪些部分是重点、难点、突破点,以此来增强新教师的教研水平。

例如,某次教研活动,教师先观看在锦西农场拍摄的一段视频。接着主持人以“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无效性”为问题,让教师再带着问题去观看,教师能很快从漫无目的到抓住细节,大胆表达自我。林老师表示,“刚开始让我们看视频,关注点全在幼儿玩耍的积极性上去了,后面针对这个问题能快速发现问题,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突然就有很多话想说”。教研现场让教师对有效、无效观察有了更多思考。

二、促进教师主动吸收有用的教研养分

“养分”是能为新教师所用的干货,是一种专业知识的自产力。新教师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打破被动的汲取,转被动为主动,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首先需要新教师本身在态度和行为上进行质的转变。我们从教研前、教研中、教研后三个方面展开。

(一)教研前:有准备,先梳理

提前了解教研的主题是什么,确定研究的主题类型:游戏类、教育教学类、保教类等,根据主题尝试梳理自己的研究思路,包括问题的突破点、研究的重难点等。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把自己的问题点标注出来,准备带入到教研中去。

(二)教研中:敢表达,不惧怕

敢于接住问题,开口表达自我感受。只有表达了,才能把握自己表达的中心点在哪里,更利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进行经验的传递。敢于表达问题,借助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回应观点的交锋处。

(三)教研后:勤反思,善运用

教研后,针对先前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再反思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观点、问题、思路、分析结合来看,善于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教师作为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者,首先要学会运用和抓问题,学会在教研中汲取内生的力量。做有准备的教师,汲取有生长力的能量。

三、架构理论与实践转化的教研桥梁

从经验到实践的转变,需要新教师把握正确的方向,架构起理论与实践转化的桥梁。

(一)新教师要回归儿童视角

回归儿童就是站在儿童的主体视角。教师作为教育研究的关键群体,需要把孩子的需求和每阶段发展的实际要求放在最前面,才能实现三维度,即教师、幼儿、幼儿园进阶良性发展。应立足于“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幼儿本身的健康发展,建构生命教育下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优质链(见图1)。

图1 锦西小世界游戏研究链导图

新教师要以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及的五大领域为核心,明确教师应该具备的支持策略有哪些,反复琢磨,渗透其中的教育原理。只有理论扎实才能有所储备,才能发现问题、站位儿童的敏感度,实现幼儿自主。要明确幼儿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玩耍,还需要在过程中帮助幼儿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构建美美与共态势。

(二)要培养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能力

观察是指教师要观察有目的,做到“勤捕捉、蹲下身;用心记、以眼观;究细节、深剖析;以幼本、归幼长;研以理、真实情”,行为有指向,解读不刻意,不误解,即所谓“研之有理”,做到理中有道、道中有理,探寻本真,探寻规律,循序渐进,做到“真、实、情”。回归儿童本位,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来解读。

(三)避免误读

新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幼儿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幼儿不会无缘无故做出一种行为,或许存在显性、隐性的意义,我们要善于破冰,善于抓现象、问题背后的意义所在。第二,幼儿经验的获得方式是不同的。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经验习得方式各有不同,教师要善于把握孩子学习经验的方式,要尊重孩子的不同点。第三,教师要掌握争取的支持策略。根据幼儿需求选择继续观察或者尝试改变方法和思路,转换观念,形成新的策略。

新教师要善于去探究行为背后的真实背景,要结合有效性进行解读,而不是主观地认为孩子喜欢或者不喜欢,要从孩子需求去提供支持才能从教研中探寻真正的成长着力点。

四、整合协调个人与集体间的教研关系

把新教师独有的个人观点、强项、个人经历与集体教研相结合,要做到以下两个结合。

(一)个人与团队发展相结合

管理者要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共同发展。真正高质量的园所管理需要落地人本主义思想,实现人人平等的理念。

例如,小曾(化名)是一名刚入职两年的新教师,她选择绘本《小蜗牛》作为教研课例,我从幼儿前期经验欠缺、教师本身专长领域出发,建议换为课例《我妈妈》,以便于她展现温情的语言以及极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但教研后,该教师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她自小父母离婚,和爸爸相依为命,很少感受到别人口中所言的妈妈的温暖和爱,她表示自己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很难教会孩子们去感受。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该教师整理心情,我也细心指导和把关,帮助其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亮出亮点,获得一致好评。

尊重教师生活经历、教师内心的真实感受及独特点尤为重要,也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二)做到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相结合

我们在进行教研活动时,不仅要丰富孩子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本身也应该有正确的经验导向,要提前对预设内容进行查阅或者了解,才能对生成内容与预设内容做有机的结合。由此,教师只有把经验习得到位,才能传递给孩子,所观、所感、所想均是经验与经验的传递。

通过不断实践,整个园区形成了积极主动学习、研究、思考的良好风尚。入园的新教师有一种集体归属感,能突破个体的局限,从教研本身去实现进阶式发展,力争形成人人平等、向上向善、尊重学术的园本文化教研风格,由此形成园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教研经验游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