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浸润心灵
——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2022-03-07刘毓彬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音乐作品德育

■文/刘毓彬

传统音乐课堂以音乐艺术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关注学生在乐理知识体系、音乐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忽视了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渗透性教学。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重视学生的全面教育,积极把德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课程之中,帮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养。

一、德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音乐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音乐文化知识体系,但是仅仅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又难以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而且在他们没有完全具备一定社会经验和道德观念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一些不良因素的诱导而作出不正确的选择及决定。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课堂,既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利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从音乐故事中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学会在复杂的社会事务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艺术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但是其课程内容缺乏强烈的道德引领。在此情况下,将德育教育活动充分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从音乐视角完成艺术欣赏、音乐技能掌握的同时,积极从道德观念视角欣赏每一个音乐作品,领略创作者在其音乐作品中融入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音乐作品的故事内容、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生活理念引领下,增强学生对于自我生活态度、学习态度的全面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积极的生活热情。

(三)提升自身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

将德育教育融合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容,能够以多方位、深层次的思想品德观念,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意志品格和道德修养。很多小学音乐作品中都具有明确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故事内容,教师以德育视角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面对生活困境的积极态度,学习音乐故事人物的坚强意志和高尚道德品质。这种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从道德品质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上进的新时代青年。

二、德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原则

(一)辅助教学原则

将德育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要自觉遵守德育教学的辅助性教学原则,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德育教学喧宾夺主的情况。德育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教育、综合性教育手段,不能因为德育教学的参与而直接把德育教学作为主要课堂。教师应当时刻明确音乐课堂的核心教育任务是向学生传递更加丰富的中外音乐艺术文化知识和技能,要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主要课堂内容。德育在音乐课堂中既要保持时刻参与,又要以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增强音乐课程综合育人效能为核心目标。

(二)寓教于乐原则

学习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在把德育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内容的综合教育性,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寓教于乐原则,积极以学生感兴趣的轻松、愉悦的方式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很多时候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的特殊性会让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严肃、刻板、压抑,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被动性的增强。据此,教师应当遵守寓教于乐原则,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调整,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出有关道德教育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有效性。

(三)学生为本原则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着力点,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能力、接受水平,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教学工作的强制化。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为教学参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从而构建真正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德育教学模式。

三、德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音乐情境,渗透德育意味

小学生没有高度的学习自制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娱乐性、休闲性、生活性因素,弱化学生对课堂的畏惧感、抗拒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学习。据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故事情景,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快乐,既能让学生以第一视角感受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又能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

例如,在小学音乐作品《中国梦,暖心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歌曲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在充满家国情怀氛围感的教室环境下,带领学生欣赏并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邀请学生共同开展情境创设活动,在课堂上以投影仪播放我国航天英雄们在太空留下的身影,鼓励学生寻找雷锋形象、航海图片、航天图片、春天景象、民族群众等相关的图片素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这首歌曲的欣赏感受,自主设计并把大家收集来的素材以主题情境的形式张贴在教室中,营造出具有家国情怀、祖国梦想氛围的教室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欣赏歌曲、感受其中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学生在环境的渲染作用下,能够更加充分地融入歌曲的欣赏学习中,更好地感受爱国、爱家、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传授音乐方法,建立德育视角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教育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还要以德育视角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德育内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频率,积极引导学生从音乐创作背景、音乐歌词、人物故事等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其中的传统道德优秀元素,加强德育教学效能。

例如,教师在《在北京的金山上》这一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采取歌词解析的方式,从歌曲创作的社会背景、演唱旋律,再到具体的歌词内容,引导学生从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展开音乐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着重思考“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把我们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这些歌词的内在含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手边的各种学习工具,查找歌词内容的内在含义,从德育角度出发,领略这首歌曲想要传达的“爱国主义生命力”。

(三)投放音乐活动,强化德育体验

教师积极加入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音乐德育体验,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模式下感受不同的德育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游戏、音乐展示、音乐欣赏、合作互动、课堂辩论、公益宣传等教学模式,匹配相应的德育教学,在适应音乐作品特征的情况下加强德育渗透。

例如,教师在教授音乐作品《春天来了》的过程中,运用课堂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基本完成歌曲学习、内容解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利用十五分钟针对“春天来了,青少年应该做出怎样的行为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展开辩论。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日常生活中对每年春天的不同感受,回忆自己在春天播种、种树、工作等不同情境的生活状态,提出自己对于春天的美好期待,同时将自己作为一名青少年儿童应当做出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利用“春天”这个物象为自己的学习事业做好全新规划,进而从思想道德方面提升全班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延伸音乐训练,形成德育认知

教师要延伸多种形式的音乐训练,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道德认知,让学生在日常音乐学习过程中,养成强烈的思想道德文化学习习惯。教师要积极从道德层面看待音乐作品,充分地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渗透音乐作品的学习过程之中,督促学生在掌握音乐作品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教师在音乐作品《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演唱歌曲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以演唱会的形式为自己的父母进行歌曲演唱,并且向自己的父母讲解这首歌曲的内在故事情感和创作背景。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学生因为自己的角色转换而对家庭作业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在给父母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从生活经验丰富的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当学生和家长都基本完成歌曲的熟练演唱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携手家长共同表演,并且将内容录制成独一无二的演唱视频,作为一种新型音乐作业成果统一交回班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树立家校共育理念,并且积极针对歌曲内容和孩子展开交流沟通,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及道德认知。教师在收到学生的音乐作业成果之后,可以将其制作成班级音乐表演作品集发布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上,形成本班班级独一无二的音乐表演成果供大家欣赏。学生可以反复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回顾自己的演唱作品,并随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音乐艺术修养、文化认知、道德素养等能力的提升,不断挖掘出对同一歌曲的更加深入的综合认知。

音乐对于青少年儿童有着较强的文化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将德育知识充分融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往往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要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的综合性,以交叉性、融合性视角开启音乐课堂,积极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渗透其他知识的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音乐作品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