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2-03-07朱芯苗

幸福家庭 2022年14期
关键词:自主权餐具卫生

■文/朱芯苗

一、缘起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进餐过程中,保育员和教师为幼儿盛了相同的饭菜,整个教室十分安静,幼儿都默不作声地吃着饭,当幼儿忽然停下来或者晃神,教师会立即催促幼儿快点吃饭。这样的进餐氛围过于压抑,幼儿并没有将进餐视为一种乐趣,不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进餐。在进餐过程中,大多数中班幼儿可以自己吃饭,发挥了自主性,但是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盛的饭菜,没有自主控制食量的权利。基于此,笔者进一步探究了中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二、幼儿在自主进餐中获得的有效经验

幼儿自主进餐主要涉及健康与社会两大领域,获得的有效经验也与这两个领域有关。

(一)健康领域

1.卫生习惯。卫生习惯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的卫生,二是公共区域的卫生。在日常的每一次进餐前,教师都会让幼儿去盥洗,而幼儿只是完成教师下达的指令,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自身健康有利的。因此,当教师顾及不到每一名幼儿时,就会有一些幼儿忘记维护个人卫生。但在自主进餐中,幼儿首先是知道洗手、漱口对个人健康有哪些积极意义的,然后才会自发地进行这样一项行为。若是幼儿长期不维护个人卫生,口腔出现问题,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维护个人卫生的习惯。

2.动作发展。在传统进餐中,可能存在喂饭的现象,部分教师为了快速结束用餐而剥夺了幼儿使用进餐工具的权利。在自主进餐中,教师给予幼儿自主权,幼儿可以自己使用工具、自己进餐,在吃到一些需要二次加工的食物(例如虾、大蒜头)时,教师会让幼儿学着自己剥壳,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在幼儿自主取餐、自主端碗盘以及餐后维护卫生的行为中,幼儿的手部力量以及手部的控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3.食物选择与控制。在传统进餐中,一些教师会帮每一名幼儿分好餐并端送到位,而且每一名幼儿的食物都是均等的,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唯一可以进行食物选择的机会是在教师分完每一份餐之后且有多余的量的时候,教师会让想要加餐的幼儿举手并分给他们。但在自主进餐中,幼儿可以自己取餐,对取餐的多少都有一定的把控,他们具有选择食物与控制用餐量的自主权。

(二)社会领域

1.自主性。在传统进餐中,有的教师会为幼儿安排好一切事宜,幼儿仅需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完全缺乏自主性。但在自主进餐中,幼儿获得了自主权,当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幼儿也能自主地解决问题。

2.责任感。部分幼儿园在幼儿自主进餐时采取了值日生制,在分发餐具、维护卫生等方面由值日生来负责监督,每一个小组都有1~2个值日生,并且值日生每天进行轮换,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当值日生。让幼儿当值日生不仅能让活动更加有条理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树立为班级服务、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3.同伴交往。自主进餐比传统进餐提供了更多同伴交往的机会。首先,传统进餐不允许幼儿在进餐时说话,但是自主进餐允许幼儿有适当的交流,这促进了幼儿间的同伴交往。当然,给予幼儿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同伴冲突,这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解决,不要过早介入。

4.规则的遵守。在传统进餐中,幼儿只是完成教师的指令,然后使进餐的氛围看上去很和谐,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开展自主进餐之后,教师把自主权还给幼儿,同时幼儿也要遵守一些规则。当幼儿违反了规则,就必须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同时,他们会受到周围幼儿的影响,慢慢地自发遵守规则。

三、中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现状

(一)参与内容

中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主要包括餐前准备行为、取餐行为、进餐行为、收拾整理行为和维护卫生行为。

教师将幼儿自主进餐行为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餐前、餐中、餐后。餐前阶段主要是餐前准备行为和取餐行为;餐中阶段主要是进餐行为;餐后阶段主要是收拾整理、维护卫生的行为。餐前准备行为主要是幼儿自主地上厕所、盥洗,拿餐具、毛巾。取餐行为主要是幼儿排队取餐,按照自己的需求自主盛饭菜,最后端送到自己的位置上。进餐行为包括进餐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进餐习惯、进餐时间、进餐顺序等。收拾整理的行为主要是幼儿将剩的食物倒掉,然后将自己的餐盘、餐具整齐摆放在餐车上。维护卫生的行为是幼儿先去卫生间洗手、漱口,然后将自己的餐桌以及地面的卫生打扫干净。

(二)参与程度

中班幼儿自主进餐各项行为参与程度不一,参与程度较高的有餐前自主洗手、自主拿餐具、自主食用、自主送餐具和餐后自主洗手、漱口;参与程度较低的有自主取餐、端盛好饭菜的碗盘和自主维护卫生。

幼儿园非常重视对幼儿健康领域的教育,尤其是一日常规的培养,例如运动后要喝水、餐前餐后要洗手。中班幼儿度过了一年的幼儿园生活,对幼儿园的一日常规较为了解,并且在教师的教导下也知道餐前洗手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外力与内力共同作用下,中班幼儿用餐前后自主洗手的参与度较高。取送餐具这样的行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力所能及的,并且不太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幼儿参与度也较高。

(三)存在不足

许多中班班级已实施了自主进餐,但是在进餐中依然是教师的控制相对较多,幼儿显得更加被动。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发生改变,他们更加关注幼儿吃了多少、摄入的营养是否充足,并没有关注幼儿的自主性是否得到了发展。在进餐中,部分教师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进餐教育行为,例如催促吃饭、包办喂饭、禁止讲话等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自主进餐的理念并不一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家园差异

幼儿自主进餐行为在园与在家参与程度不一致。在园时,教师在进餐中更加关注健康领域,比如幼儿吃了多少、营养是否均衡以及能否自己吃。在园时,为了安全考虑,教师一般不允许幼儿说话,并且为了方便管理,教师也会催促吃饭吃得慢的幼儿。在家时,由于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幼儿,而且在家时氛围更加轻松,很多家长都会允许幼儿在进餐时适当说话,也较少催促幼儿吃饭。

(五)环境创设

笔者将影响幼儿自主进餐行为的进餐环境归纳为播放进餐音乐、教师介绍菜谱、通畅的取餐空间、合适的餐桌与打菜勺和绘制进餐规则说明图。播放进餐音乐和教师介绍菜谱属于精神环境,通畅的取餐空间、合适的餐桌与打菜勺和绘制进餐规则说明图属于物质环境。一般而言,教师更加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更加容易带来显而易见的影响,而精神环境的创设带来的结果大多是隐性的,因此,精神环境创设的概率相对较低。

四、改善中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建议

从研究现状中可以发现,中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改善幼儿自主进餐行为,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开展培训,改善教师自主进餐理念

自主进餐是一个能动性的活动,很难通过一些特定的条条框框对自主进餐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考量。因此,应该找寻根源,从教师——“自主进餐活动的支持者”身上入手,使教师意识到不是因为政策的压力而开展这一项活动,而是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才自发地组织这项活动。幼儿园要对教师开展培训,邀请在自主进餐方面有经验的专家来园分享,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自主进餐对幼儿发展的深刻意义及如何更好地实施自主进餐。幼儿园内部或者不同幼儿园的教师,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各班开展的自主进餐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完善自主进餐环节。

(二)锻炼幼儿自主进餐的能力

虽然教师对幼儿能力不足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直接放弃这项活动。因此,自主进餐中每一项环节都要让幼儿参与,并且首先要解决教师担心的问题,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自主进餐。对于安全与卫生问题,幼儿园要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例如足够的取餐空间等。另外,对于幼儿的能力问题,教师应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锻炼幼儿自主进餐的能力。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进餐规则

给予幼儿自主权之后会有部分幼儿随意使用自主权,例如在自主盛饭菜时只盛自己喜欢的食物,在进餐时大声地和同伴讲话……因此就需要制定一些规则,通过规则限制幼儿的行为。但规则不能由教师单方面制定,而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这样幼儿才会自觉地遵守。

(四)创设温馨舒适的进餐环境

教师可以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准备进餐,增强幼儿的食欲。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催促幼儿吃饭,应允许幼儿可以适当地小声交流,不要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斥责幼儿,让幼儿始终保持愉悦心情。当教师看到幼儿出现一些不良进餐行为时,可以适当地提醒与引导,不要让幼儿有压力。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之下,幼儿会将进餐看作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更加期待进餐活动,同时挑食、偏食等不良的进餐行为也会相应减少。

(五)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主进餐的开展

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各种进餐情况。幼儿园可以召开讲座,让家长了解自主进餐的意义,并且可以借鉴幼儿园自主进餐的实施方法,让幼儿在家与在园以相同的方式进餐。通过家园合力,共同提高幼儿自主进餐的能力。

总之,中班幼儿不管在认知、情感、能力以及自主进餐等方面都有进步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幼儿在进餐中的自主权,努力完善幼儿自主进餐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猜你喜欢

自主权餐具卫生
卫生与健康
看餐具,识鸟喙
尊重老年人的婚姻自主权
新规发布,确保消费自主权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