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研究

2022-03-07卢登勇石晓冬吴慧敏陈宇珊左金巾翁雪莹罗芳钟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方置信度茯苓

卢登勇,石晓冬,吴慧敏,陈宇珊,左金巾,翁雪莹,罗芳,钟建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4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以血尿、蛋白尿、水肿或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起病隐匿,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最终渐进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类肾小球疾病。西医治疗CGN以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抑制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增殖等为主,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中医历代医家对肾系疾病病因病机整体把握确切,近年来,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在改善肾功能、减少肾脏损伤、抗肾纤维化、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国家专利数据库集众医家所长,汇集了大量疗效显著的中药复方。本研究通过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其潜在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GN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登录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http://epub.cnipa.gov.cn),进入“高级查询”界面,“文本-名称”分别输入检索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and 中药”“慢性肾炎 and 中药”进行查询,将检索结果合并去重。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1年6月23日。

1.2 数据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治疗CGN的中药复方专利;②治疗CGN含中药提取物专利;③专利项目名称中无治疗CGN,但发明详情页明确说明治疗CGN的专利。排除标准:①茶类、酒类、食品类及保健品类专利;②摘要或说明书中未给出具体药物组成的专利;③掺杂非中药或非中药提取物其他成分的专利;④药物组成、用量相同的专利仅录入1次。

1.3 数据规范及录入

建立CGN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库,将专利基本信息录入Excel2019,包括专利名称、作者、发明时间、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证型等。参照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大辞典》对中药及中药提取物(录入对应中药名)进行规范化命名,如“旱莲草”规范为“墨旱莲”、“仙灵脾”规范为“淫羊藿”等;参照《中医诊断学》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规范主治证型名称。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录入并交叉校对,控制数据相异率<3%。

1.4 数据分析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5对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频次、主治证型进行频数分析;根据数据的离散程度和集中程度对参数进行预读(数据分散则调低相关参数,数据集中则调高相关参数),设置合理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对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展示相关复杂网络;设置合理的相关度和惩罚度,进行复杂系统熵聚类,在提取核心组合基础上,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进一步聚类组合得出新处方,并进行复杂网络可视化展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316项,涉及药物798味。单项复方药味数最多43味,最少2味,平均(12.00±6.83)味。

2.2 主治证型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最常见的主治证型为脾肾气虚证(79次,25.00%),其余依次为气阴两虚证(55次,17.41%)、脉络瘀阻证(40次,12.66%)、湿热蕴结证(37次,11.71%)等,见表1。

表1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主治证型

2.3 高频单味药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的高频单味药有黄芪(155次,49.05%)、茯苓(126次,39.87%)、白术(92次,29.11%)、丹参(82次,25.95%)等,见表2。

表2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高频单味药(频次≥50)

2.4 高频对药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42(支持度为13.29%)、置信度为0.95,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的高频对药有“黄芪-茯苓”“白术-茯苓”“黄芪-白术”等,见表3。

表3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高频对药(置信度>0.95)

2.5 高频角药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4(支持度为7.59%)、置信度为0.95,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的高频角药有“黄芪-白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白术-山药-茯苓”等,见表4。

表4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高频角药(置信度>0.95)

2.6 关联规则分析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支持度为6.33%)、置信度为0.70,得到32条药物关联规则,按置信度从高到低排序,前11位结果见表5,药物复杂网络见图1。基于配伍规律的复杂网络,发现核心药物有黄芪、茯苓、白术等。

图1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药物复杂网络(置信度>0.70)

表5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0.800)

2.7 核心组合及新处方

设置惩罚度为5、相关度为8,对316项中药复方进行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 3味药物核心组合 18组(见表6)。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对 316项中药复方药物进行分析,得到用于聚类新方的药物组合10组(见表7)。运用熵聚类方法进一步合成,得到用于治疗CGN的新方5首(见表8),新方复杂网络见图2。

图2 治疗CGN新方复杂网络

表6 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3味药物核心组合

表7 用于治疗CGN新方聚类的药物组合

表8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治疗CGN新方

3 讨论

CGN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由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演化而来,大部分发病机制不明,但起始因素多见于免疫介导性炎症,由于病情迁延难愈,缓慢进展,可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止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已成为相关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CGN属中医学“肾风”“血尿”“水肿”“虚劳”等范畴,脏腑虚损、外邪侵袭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正气与病邪的消长导致病机复杂和证候多变,阴阳失衡,邪气羁留,日久则五脏俱损。近年来,中医秉承辨证论治精髓,采用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节方式,在CGN临床治疗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研究分析316项治疗CGN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得出最常见的主治证型为脾肾气虚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湿热蕴结证等。《诸病源候论》云:“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宣通水气,水气妄行,盈溢肌肤则通身肿也。”脾失转输,肾失开阖,水不自利,赖气以动,其证多以脾肾气虚为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类经图翼•真阴论》有“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肾为水火之宅、藏精之所,封藏失司、阴精统摄无权则溢于外,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则虚于内,易形成气阴两虚之证。《素问•调经论篇》指出“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血不利则为水”,水液代谢失调,气机阻遏,经络不通,瘀阻肾络即为痼疾。《医原》曰:“湿之化气,氤氲浊腻,兼证最多,变迁最幻,愈期最缓。”湿热之邪在体内稽留不去,胶着于肾,是导致病情缓慢进展和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故临床治疗CGN脾肾气虚证常用培补脾肾、温阳化气法,气阴两虚证常用益气养阴法,脉络瘀阻证常用化瘀通络法,湿热蕴结证常用清利湿热法。

本研究通过频数统计得出治疗CGN的高频单味药有黄芪(49.05%)、茯苓(39.87%)、白术(29.11%)等。黄芪为补气之圣药,味甘,性微温,具有益气健脾、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与成熟,具有抗氧化、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修复肾小球滤过屏障等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渗湿、利水、宁心功效。研究表明,茯苓不仅能促进机体水盐代谢,还能使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活性E花环值及淋巴细胞转化值明显上升,并能调节T细胞亚群比值,从而增强免疫功能。白术味甘、苦,性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有健脾补气、燥湿利水功效。“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医经精义》)。肾炎之水肿,其本在肾,其制在脾。白术使脾健旺,助肾封藏,能祛除停滞体内水湿之邪,为治水肿之良药。药理研究显示,白术不仅具有持久且显著的利尿作用,还有保护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等作用。

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可知,316项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的常见对药有“黄芪-茯苓”“白术-茯苓”“黄芪-白术”等。黄芪、白术、茯苓配伍,具有益气健脾功效。高频角药有“黄芪-白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白术-山药-茯苓”等。脾虚受水湿之邪困阻,气不化水,水邪为患,当培土实脾,恢复脾肾行水制水功能。重要关联规则有“黄芪,白术,泽泻→茯苓”“白术,生地黄→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等,基于复杂网络得到核心药物黄芪、茯苓、白术等。治水需补气,气足水易去。黄芪常与茯苓相配以补益气机,同时合用白术运脾燥湿,以黄芪为核心药物,培土治水效佳。

本研究得出用于新方聚类的药物组合有“党参-红花-益母草”“党参-红花-桃仁”“黄芪-益母草-当归”等,新方有“党参-红花-益母草-白术-茯苓-山药”“党参-红花-桃仁-白术-茯苓-黄芪”“黄芪-益母草-当归-续断-淫羊藿-土茯苓”等。可见,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为核心,配伍红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与该病的主治证型相应。现代研究发现,辨证运用活血化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肾脏微循环,清除免疫复合物沉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在阻断肾脏纤维化等方面有独特优势。CGN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可优先考虑以培补脾肾、温阳化气为法,兼以活血通络,以黄芪、茯苓、白术等为核心处方药物进行配伍加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研究治疗CGN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未对药物剂量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且中药复方证候分型存在一定主观因素,可能导致研究的局限性。今后将结合名老中医诊治经验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新方置信度茯苓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正负关联规则两级置信度阈值设置方法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创制新方80首 治疗顽癣新突破
“新方”治“旧病”,让老年人摆脱难愈性创面病痛困扰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余绍源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