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
2022-03-07李少华
李少华
摘 要:目的 探讨给予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干预后的安全隐患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安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安全护理组患者给予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不良事件(跌倒、坠床、自伤、伤人、误服药)总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结果 安全护理组护理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护理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护理方式有效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患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性以及促进预后。
关键词:老年精神科;安全护理;护理满意程度;不良事件;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058-03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情形下,老年人群因为器官功能减退,应激水平、免疫功能、自身反应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均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进而成为社会主要的弱势群体[1]。老年精神疾病作为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对患者及其家庭均造成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并且伴有诸多慢性疾病,住院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隐患,给予合理安全护理,可保证患者安全,意义显著。为达到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安全性以及促进预后水平的目标,本研究探讨了给予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干预后的安全隐患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安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护理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4.29±2.2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9±1.25)年。安全护理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4.33±2.3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3±1.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老年精神科疾病,均满足《安徽省精神分裂症分级诊疗指南》系列要求[2];患者能够下床活动。
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存在听力障碍以及视力障碍。
1.3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护理、病情观察、精神以及智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日常生活照护等。
安全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护理干预:①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评估管理机制,合理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②认真评估老年患者精神状况以及身体状况,了解其伴随症状以及既往病史,以开展合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③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力度,加強医院风险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保证患者住院环境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④合理完善查对制度以及身份识别,认真记录患者临床信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关注并发症发生情况。⑤加强生活护理力度,协助患者梳头、修剪指甲、洗头以及更衣等,保证床单位干燥以及整洁。如患者长时间卧床,指导家属进行适当翻身,并教会家属科学按摩手法,防止压疮发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对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5个维度进行评分,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程度越高。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自伤、伤人、误服药,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跌倒+坠床+
自伤+伤人+误服药)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3]: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5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行字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安全护理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
安全护理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安全护理组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老年精神科患者而言,其具有显著特殊性,其智力状态、精神等方面同常人相比存在差异,并且常常伴有诸多慢性疾病,病情复杂[4]。当前对老年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常常忽视了患者特点,对跌倒、坠床、压疮等未给予充分预防,从而导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5]。为此,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安全护理力度,认真评估患者存在的风险,明确高风险患者,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对应性干预,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意义显著[6-7],并且可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
部分精神科患者可表现为较差的自知力,对自身疾病没有明确认识,会出现妄想及幻觉等精神症状,从而导致出现自伤以及暴力冲动行为等[8]。因此,此类患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有效减少安全风险,可通过有效实施安全护理、完善制度、加强身份识别以及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以及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给予患者全方位、多层次护理干预,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患者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全护理组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安全护理、护理质量、知识教育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无法针对性减少安全隐患,从而无法提高老年患者自身安全性,而安全护理,全面增强了老年精神科患者护理的针对性,充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其具有科学性以及全面性特点,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了充分预防,从而获得了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同时充分表明了安全护理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患者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安全护理有效应用于老年精神科患者,可使护理满意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可显著提高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性以及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顾丽琴,顾云芬,胡家群,等.微课在老年精神科陪护人员实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05-107.
[2]李晓驷,王克永,董毅,等.安徽省精神分裂症分级诊疗指南[J].安徽医学,2018,39(2):后插1-后插20,封3.
[3]刘敏云,袁洁,刘建明,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疾病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5):90-92.
[4]虞祥娟,顾曙光,季雨婷,等.基于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10-14.
[5]郁涛,黄文燕,全映波.品管圈在老年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6):159,161.
[6]糜屈,陈浙丽,陈小郧,等.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2):223-225.
[7]黄泽慧,黄燕.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应对策略[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4):750-752.
[8]邢晓霞.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