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好处以及方法

2022-03-07胡志梅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好处意义分析国学经典

胡志梅

摘  要: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国学经典进校园既是倡导社会文明之风――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国学经典作品中塑造的文化背景和人物经典,能够以作者自身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向后世读者展现社会环境的变迁、伟人应有的气节、历史波涛的曲折,从中体现核心思想。本文将简单论述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好处以及方法。

关键词:国学经典; 好处; 意义分析 ;方法

国学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文化传承,其艺术表达方式和其内容特质也向现代人展示着古往今来人、事、物的发展历程和智慧结晶,蕴含着历史人物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兴趣。具备真实、生动、哲理、揭露等特点,从而为大众所推崇,并奉为经典。

国学经典是思想的传承、为人之本。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顾炎武亦说;“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可见,国学经典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做事之道、为人之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得忘;甚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越发展得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诸多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让学生与经典为师,以圣贤为友,在与上下古今大师的对话中变得高雅而高尚,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撑起一片诗意的天地。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教师示范。学习国学经典,我们特别注重以激情唤起激情,要求学生背诵的教师也要背诵,需要讲解、示范的,教师必须研读透彻。教师循循善诱地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

2.学生讲故事。因为故事里有幻想、有神奇、有知识、有营养;故事中有画面、有场景、有人物、有真善美的启迪,有假丑恶的反衬。成语故事、勤学故事、《三字经》故事、《弟子规》和《千字文》故事等,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汲取圣贤智慧,在成长的道路上力行学文。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经典故事、编经典故事、演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和演讲能力。

3.演经典。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心理需求。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表演能内化学生学习的所得。当学生把国学精髓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时,国学经典就如音乐般流入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为此,我们学校举办了以“诵读中华经典,感受经典魅力”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

首先上场的是三年级的全体同学,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元日》等诗文演绎。《元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六年级全体同学朗诵的《满江红》等诗文让中国人为之沸腾。

四年级同学给大家带来的是《山居秋暝》等诗文。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诵读此诗,既你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詩的情感美和音韵美,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

最后出场的是二年级的同学们,他们表演的是国学经典之作《弟子规》等诗文。《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星辰的瑰宝,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在为人处世时,《弟子规》中圣人的教训是茫茫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穿越几千年的时空,依然光彩夺目,魅力四射。

经典诵读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高了学生对阅读经典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

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学生在诵读中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此次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一句句经典仍将在校园中不断演绎,永不落幕,优秀中华诗文将一直传承下去。

二、循序渐进

儿童读国学,亦如人吃饭,讲究科学搭配,营养均衡。光读《弟子规》或是只读《论语》,所得也有限。所以,我们渝水三小自己编写了一本专门的校本国学教材《书香沁童心》。根据不同学段编写内容不一。这样的安排是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抓住“诗眼”,想象画面

欣赏古诗词就应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流芳千古,让我们诵读经典,运用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强大,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猜你喜欢

好处意义分析国学经典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在复杂颅脑畸形超声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探讨技能比赛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好处和问题探析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学生互判作文的好处
奏响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篇章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