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资源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探究

2022-03-07梁贤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植被课程标准校园

梁贤兰

摘  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利用身边丰富而便捷的资源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索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比较现实并容易实现的一种途径。以校园植被为主题进行调查,开发校本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以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关键词: 校园资源;植被;地理实践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考察、实验和调查等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新高考改革更是提出要创设真实的地理情景,通过这些真实情景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让学生从知识中心向经验中心、能力中心过渡和转变。而这些真实的情景从哪里来?如何从知识向能力过渡和转变?实践是一条必然途径。

从地理课程本身来看它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大部分实践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完成的,学生实际参与、亲身体验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因为地理实践困难重重。如地理研学、野外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空间、经济、精力、课程限制等因素影响,只能是少数人参加的活动,导致学生实际地理经验少,地理实践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日益被边缘化。

那如何让学生参与实践,走出课堂,提升思维品质,实现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呢?

笔者尝试立足校园,以校园资源为载体,认真探索充分利用校园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途径和思路。

一、以校园资源为载体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可行性

笔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发现校园是个非常好的地理实践基地,也是被大家忽视的一个优质地理实践场所。因为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寄宿制作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有五天到六天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里资源丰富,既有自然的地理环境资源也有人文的地理环境资源。如学校的水、土、植被,学校道路、建筑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方便、直观的真实情境,同时校园场所方便安全,不受时间、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学生足不出校园,就能真正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校园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可以让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地理实践力的系列培养,形成完整的地理学科思维和素养,真正让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落地。

二、以校园植被调查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探究过程

校园资源类型多样,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多样。而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因此我立足于学生熟悉的校园,从植被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步探究:

(一)校园植被漫观察,引导学生重在参与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必修课程“地理1”中关于植被的内容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野外观察存在各种安全风险,运用视频图像虽然效率高,但是学生直观感受和经验没法获得。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我特意选择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利用自习时间,带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和认识主要植被,了解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课程标准,能够进行初步观察和调查,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有探索问题的兴趣。只是地理实践力的水平的要求。因此第一次探究活动,我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在不需要大量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完成地理实践力水平的要求。

其中我把学生调查小组分成乔木类、灌木类、草本类、藤本类,每个组一个负责人,由组长分配任务,认识的就直接观察填表,不认识的就采摘小部分标本,周末回家通过APP等来认识,并完善好表格内容。

虽然这部分实践起来难度小,但在实践活动开始前,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为了标本随意攀爬高处。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都能按要求按质量完成,有些同学甚至用素描来展现植被的生物特征,初步实现了地理实践力水平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对校园植被的再观察并调整理补充,形成校本课程资料

学生第一次观察处于比较兴奋状态,对于观察的要点并没有完全掌握,只是着力点放在找到更多的植被类型,显然这个是达不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的。因此我又利用下一周的活动课,先对学生进行培训,让组长自己再进行分组,将自己组的植被进行详细观察,从根茎叶花果,生长环境,来进行系统整理,试着能对植被的作用和功能价值作简单提炼,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努力达到地理实践力水平。

通过第二次分类观察和调查,学生除了能获取校园植被的基本信息,并能认真思考,总结。为以后在野外复杂环境时能主动发现和获取复杂信息,对植被的生长习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们统计的结果,我们地理科组老师请了专门的摄影师,帮我们重新拍摄了校园植被的照片,然后进行整理,最后形成校本教材,为学弟学妹提供更方便的素材。

(三)校园植被调查的初步实践检验

根据学生们对校园植被的调查情况,学生大致对校园植被有了感性认识,每一种植被的生长习性、根茎叶花果涉及到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环境要素,因此通过了解植被进一步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其他方面,对于学生学习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也非常有帮助。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校园植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绿化提出自己的建议。既考虑美感,也考虑实际效用。如我所在学校是南方的学校,基本属于长夏无冬状态。一年四季太阳辐射比较强,校园植被在绿化方面的作用除了装饰点缀校园,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遮荫。比如去学生从教室到食堂的路上,大面积是裸露的水泥地,夏天走过去,头上晒着,脚下蒸着,非常的难受。每个夏季的中餐去食堂就成了比较需要毅力的事。因此在校园绿化的选择上就应该选择那种树冠大的,如华盖一样的树冠,树叶密集的,这样形成的浓荫就一定程度上减少太阳直接暴晒的情况。目前学校这一段路主要栽种的是细叶榄仁,虽然树枝直直逸出,树冠较大,但是叶片比较小,遮荫效果不明显。因此学生建议能不能在这一带移植栽种成熟的枝繁叶茂的常绿阔叶树种。

三、从高考评价看植被观察实效,让地理实践力落地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感悟,形成地理经验和能力,并运用到考试上,从输出上看植被校园观察实效。真正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现实提升,答题水平的提升。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之一, 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演变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当植被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会发生变化。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以植被为素材的地理试题屡屡出现,这类试题有利于深刻挖掘逻辑链条,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意图。

根据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有关植被考察的方式比较多样也非常的灵活。既需要完备的课堂基础知识,更需要开阔的思维,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地理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形成较好的地理综合思维。

四、总结

总之,通过校园现有资源,立足于本校实际,切实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虽然校园资源丰富便捷,但是真正要实现地理实践力的落地,还是需要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愿意花时间去研究,花精力带学生去实践,所以如何将校园资源与地理课堂更好的融合,真正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2020年中山市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校园资源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探究”(课题编号:B2020146)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

[2]賴嫦娟.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培养.新课程导学2020.8 (中)61-63.

[3]林妙芬.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策略探究.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植被课程标准校园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