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极简风格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2022-03-06吉林艺术学院朱佳宁

黑河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书籍美学色彩

吉林艺术学院 朱佳宁

书籍是一种承载文化与信息的特殊商品,书卷气与文化意蕴是书籍的特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当代极简风格书籍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助于提高书籍的审美趣味和可读性,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书籍整体设计水平的提升。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极简风格书籍设计更好地融合,以此提高书籍设计的文化意蕴和艺术品位,是当下书籍设计师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

中国传统美学,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母体,把文学、哲学和社会学融为一体,历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审美人文学科。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简约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对形式美追求的最高境界。“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简约、朴素、洁净,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之一脉相承,即追求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这些也都是简约美的具体表现。崇尚返璞归真的风尚在我国古已有之,对于生活,古人认为“少则得,多则惑”,喜欢真实朴实、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对于日常器物,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多余的装饰,保持“质真而素朴”的审美情趣;对于书画艺术,古人喜欢疏朗的风格和运用留白,赋予书画以生命力和想象力。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既注重体现简约之美,又讲究简约里蕴含更深的意境。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禅学是中华两千年封建社会思想范畴的三大主流,它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归结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特质,即以意象为美、以和谐为美、以意境为美、以伦理为美、以和合为美。“天人合一”,强调顺应自然,崇尚淡薄宁静、娴雅、恬静的审美情趣。这种“尚清”“尚和”的审美追求,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与道家老子思想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境以及“大巧若拙”的理念相近似,也与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所蕴含的沉静、质朴的意境不谋而合。

中国传统美学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现代设计风格民族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极简风格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一)体现图案之简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极具民族风格特色,它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传达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传统、风俗、宗教。我们常常从戏剧、工艺、文学中发现各式各样的传统图案及纹样,如从具象的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楔形文字、青花瓷器到抽象的方胜纹、水波纹、饕餮纹、祥云纹、凤鸟纹等。

书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的传统书籍具有古朴之美,但传统图案及纹样在现代书籍应用中往往显得过于繁杂,所以设计师在处理书籍中的传统图案和纹样时所用的技法大多是先将图案夸张化,然后再简化,但保留图案纹理的本质古意,将其处理成最具特色的形象,最后再将图案抽象处理。在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中,设计师更注重采用极度精炼概括的线条来凸显图纹最朴实纯粹的美,这也符合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趋向。

(二)体现色彩之简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之“简”,是指书籍整体选用的色彩色调简约明快。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色彩设计贯穿了一本书的封面封底、书脊、内页、腰封等各个环节。一般来说,简约明快的色彩设计会让读者加深对书籍内容的印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色彩设计中应注重“随类赋彩”,根据书籍的内容和类型,选用最适合书籍的色彩,从而体现书籍色彩语言所传达的个性。色彩语言越简约,有时越不容易表达,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阅历、沉淀、思考和探索,熟能生巧后才能化繁为简,并简出境界。以鲁迅《呐喊》(第四版)一书的封面设计为例,整个封面运用大面积留白,着重凸显书名处设计。在颜色方面,结合整本书的内容和情感表达需要选择了单调的暗红色,以暗红色贯穿整张封面纸,让人感觉沉重压抑,似乎是血迹的暗喻。“呐喊”题字采用隶书体,更显朴拙和富有力量,也更能表达鲁迅小说的内在精神。黑底白字,四周是细细的镂空方框线,像是传统的印章。这枚印章更使整体图像具有跃动的美感。整个封面因为色彩设计之简,让读者更能细细品味色彩留白处带来的无限遐想。这一封面构图洗练素雅,色彩凸显了文字朴拙凝重的审美特征,是一种凝聚我们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形式。

(三)体现字体之简

当下,在一些书籍设计作品中,字体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作品字体繁杂、死板,缺乏新意和设计感,难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极简风格书籍设计中的字体之“简”,体现在字体笔画的化繁从简上。例如,朱赢椿的《匠人》一书,最吸引人的独特之处是设计师巧用各种匠人的工具进行字体设计,“木匠”就刻成木纹样式,“瓦匠”就用零碎的瓦片拼接,把汉字的笔画打散、简化、变形,保留工具书写出来的质地效果,再经版画的工序印刷出来,字体简约而独特,标新立异,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

(四)体现材质之简

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思考行为,对材质的选择也是书籍设计中应考量的重要因素。把材料本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有助于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领略材质的美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例如,吕敬人《怀珠雅集》一书中展示了收藏家的藏书票,作者充分考虑到书籍的材质特性,因而选用了宣纸、粗麻和瓦楞纸作为材质,瓦楞纸凹凸不平,营造出古朴雅致的文化氛围,读者在触摸时会感受到粗糙的触感,仿佛走进书籍的时代情境里,瓦楞纸的波浪式条纹也给书籍增添了质朴古典的韵味。

(五)体现工艺之简

在审美实践中,中国传统美学常常表现为重体验、重直觉、重感性,其理念应用于装帧工艺设计中,也要凸显简约而不俗的风格,注重装帧的质感和作者情趣的表达。这样的设计可以丰富书籍的整体结构,给书籍增添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在细节上彰显作品质朴和内敛的品相,具有传统审美风格。例如,2018 年度“世界最美的书”——《寻绣记》,整体设计既有浓浓的民间味道,又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审美。原汁原味的民间刺绣构成了书籍的章节页,也丰富了书籍的结构,给读者带来了惊喜。封面采用手工剪裁的织物,与书名相呼应。书籍内页的文字排版也简约干净,巧妙运用留白,整体设计呼应了书籍朴素的内容,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极简风格书籍设计融合的趋势和展望

(一)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在西方极简风格书籍中,很多设计师的设计都极尽简单朴实,装饰只融入在很不起眼的细节之中,体现了作者对书籍设计中工艺和装饰的细致考量。我们的现代设计应以本土传统文化为支撑,以崭新的设计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充分展示工艺技术的优势,又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书籍设计的技巧,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相互融汇贯通。

(二)追求艺术与美学、思想与意识的融合和统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书籍设计已经不再强调传统的技术手法,而是更注重追求艺术与美学、思想与意识的融合和统一。极简主义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融合,不仅应在形式上做简化,还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本质及内涵进行凝练和提取,把富有中国传统美学内涵的元素更加简练化、符号化,并用现代简约主义手法表现出来,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及审美观念能够借助书籍的传播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注重书籍设计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新时期,书籍作为一种逐渐被电子化产品替代的传播媒介,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设计师更应该注重吸收和借鉴、探索和创新,以进一步增强书籍设计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使读者获得简洁、便利所带来的心灵放松和美的享受。

总之,在当今书籍设计领域,民族文化的传承仍是头等重要的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极简风格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应成为书籍设计师们致力于研讨的主题。

猜你喜欢

书籍美学色彩
仝仺美学馆
鲁迅与“书籍代购”
盘中的意式美学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纯白美学
神奇的色彩(上)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