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勇担当 用爱促成长

2022-03-06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小学邵艳华

黑河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抗疫疫情家长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小学 邵艳华

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路程。青少年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要有坚定的精神,更应该有担当。无论何时,真诚无私的爱永远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当教师把内心深处的爱和耐心给予学生,他们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去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会用大爱撑起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一、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用传统文化去浸润

(一)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用书香去浸润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疫情来临,学生和家长宅在家里,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为了有效利用空闲时间,提高学生的素养,班级持续开展“读书晒娃”活动。这种读书交流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读书晒娃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不经意间在学生的心中植入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寻根之旅中浸润

姓氏文化,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人的姓,绝大多数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流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姓氏共有5600 多个。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后裔。姓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挖掘它背后的故事。学生在学习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动手写出自己姓氏的研究报告,切身感受家族的发展历程。

(三)徜徉诗海,让梦想扬帆远航

利用线上课堂,引导学生读古诗,解背景,明诗意,悟诗情。在班级举办“小小朗读者”比赛,通过初赛和复赛评选出“朗读明星”“朗读之星”“朗读能手”“优秀朗读者”。学生在诗海中尽情徜徉,汲取精神的养分。在有疫情的日子里,通过这样特殊的方式告诉学生,生活中不仅有疫情、有挫折、有苦难,还有诗和远方。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该心怀梦想,心向远方!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少年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四)水墨丹青,书写人生蓝图

班级的一班一品课是练习毛笔字。线上课堂,督促学生每天练习,书法不仅仅是练了耐力,磨了心性,还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对汉字一撇一捺的描摹,也在无形中学习怎样承袭前人的风骨,怎样描绘自己的人生,在孩子们的心中植入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五)传统节日,探寻心灵的归属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是历代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为了了解节日习俗和文化的传承,班级在节日里组织了许多特色活动:端午节请家长在线上直播教大家包粽子;中秋节赏月;重阳节孝老爱亲;春节鼓励学生自己动笔写对联,跟家长一起包饺子,帮助家长贴窗花。四季更迭,时序变迁,不变的是节日里那份厚重的传统。在节日文化的传承中凝聚亲情,贯古通今,挖掘华夏文明的璀璨光华并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

二、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用身边榜样去激励

(一)网上祭扫,向英烈献花

清明节同学们戴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参加网上祭扫活动,向英烈献花,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用心去观察,用眼去发现,用笔去表达,培养学生们从小就做一个关注生活的有心人。一位同学在征文《强国有我振兴家乡》中写道:“黑河英雄辈出,从两次雅克萨反击战成功击退沙俄侵略者的萨布素将军到高举抗日大旗的马占山将军,再到一直活跃在白山黑水间的赵尚志将军,还有将满腔热血抛洒在黑土地上的王肃司令员……正是千千万万英雄用热血滋润了这片黑土地,保护着这方黎民。”少年用这样朴素的文字,表达对英雄的礼赞,是对英雄伟大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二)关注身边平凡的抗疫英雄

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抗疫手抄报、绘画、书法作品、朗诵等形式去关注疫情,支持抗疫。教育学生抗疫人人有责,让学生从小就做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学生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表达对医护人员的爱戴和崇敬:“人民将记住你们的平凡,历史将载入你们的崇高。有一批人,叫白衣战士;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个国,叫强盛中国。病毒面前你毫不退缩,我们等你凯旋归来!我们等你早日回家!”在这些与疫情有关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他们看到了别人的奉献和付出,不把自己享受到的一切视为理所应当。

三、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用平凡琐事去树立

(一)全方位培养

学生不应该只注重学习,更应该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多参加文体活动。无论学校组织的还是少儿活动中心组织的任何活动,只要有机会,就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征文、演讲、朗诵、绘画、拍视频、画脸谱、编程、做饭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班李博冉获市优秀红领巾讲解员,雷印平在庆祝建党100 周年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王诗琪获校级宣讲员和龙江好少年健康大使称号,三名同学在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朗诵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二)运动和劳动

有人说:“运动出众,头脑绝不简单;让孩子爱上运动,能力远超同龄人。”运动能调节压力对人体的影响,运动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缓解压力。疫情期间,宅在家中不能出门,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班级学生利用“天天跳绳”软件进行室内跳绳运动,每天跳绳10 分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务劳动中珍惜父母的劳动并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也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锻炼独立生存的技能。鼓励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扫地、洗碗、收拾房间、洗自己的衣服……替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四、少年的责任与担当,用爱和规则去培养

(一)网课期间,远程监督

居家线上学习,没有教师在旁,听课的效果减半。教师利用腾讯会议软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严看死守,力争不让任何一个学生以任何理由掉队。

(二)疫情居家,用爱陪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小区封控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看着病例不断增长的数据,许多家长产生恐慌焦虑情绪,惊慌、焦虑等心理危机应激反应体现在学生身上。疫情期间,结合疫情的发展和家长、学生的焦虑情况,老师每天都在班级钉钉群为家长学生推送心理调适方法、居家防护小妙招、心理健康宣传讲座,普及抗疫常识,发布抗疫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逆行者无私无畏的社会大爱……鼓励家长、学生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克服疫情带来的恐慌,让家长及学生积极面对疫情,消除恐慌心理,相互鼓励支持,坚信抗疫必胜,积极快乐地安排居家隔离生活。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发展兴趣爱好,规范作息,合理安排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坚定信心,自律自强,让隔离居家的日子过得充实和快乐。

(三)特殊时期,特别的爱

特别关注重点家庭的重点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家长是抗疫一线的抗疫人员、不能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学生。特殊时期成年人都难免恐惧、无助,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安抚和关爱。每天上课时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一对一联系,和他们视频,打电话,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传递温暖和支持,让学生的心态更加平和、从容、自信、阳光。

百年之前,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五四一代的先驱们上下求索、挺身而出,开辟出广阔的新天地,迎来中国奔向黎明的曙光。百年之后,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继续秉承五四精神,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猜你喜欢

抗疫疫情家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