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2021年成都市教学成果奖分析

2022-03-05雷婕周永孝李红艳喻玮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成果奖圈层一等奖

●雷婕,周永孝,李红艳,喻玮

2012年,成都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首届全市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其后每两年一次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并予以奖励。至今已进行到了第五届。2021年9月18日,市政府印发文件(成府函(2021)88 号),公布了2021年获奖成果。该奖项聚焦于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议题,尤其是目前有待充分研究的领域。研究成果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本文将从获奖圈层、单位、学段、学科以及内容类别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剖析成都市近年来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成果评选概况

根据 《成都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成府发〔2003〕49 号)和《2021年成都市教学成果评选工作方案》(成教函〔2021〕68 号)[1],市教育局成立了成都市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坚持公平、确保公正、保证质量”的基本原则,经三轮评审后,评选出150 项优秀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20 项、二等奖50 项、三等奖80 项。

市教学成果奖是否被推荐参评四川省政府成果奖,也是衡量成果评选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被推荐申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85 项成果,其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1 成都市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布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2021年成都市教学成果奖前99 名中,除了成都教学成果奖之第11 名、44 名、48 名、56 名、69 名、78 名和90 名等7 项成果属于职教范畴,不能纳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范围外,另外只有第29 名、45 名、59 名、72 名、79 名、94 名和97 名等7 项成果没有纳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申报范围。后者只占前99 项成果中的7%,且多数名次靠后,没有一等奖的成果,这说明成都市教学成果奖主要是对标省政府乃至教育部教学成果奖而评,而成果持有者也因获奖而普遍增强了申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信心和决心。

二、成果圈层分布情况

将获奖成果所属地域按行政区域进行分析,其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150 项教学成果圈层分布图

由图1 可得知,此次获奖教学成果圈层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一)三圈层全覆盖获奖

一、二、三圈层均有获奖,说明三个圈层教育均有可取之处,教育研究水平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

(二)各圈层之间获奖数量差异较大

第一圈层获奖数量最多,共计98 项,占比65.3%;第二圈层获奖数量其次,共计33 项,占比22%;第三圈层获奖数量最少,共计19 项,占比12.7%。这说明各圈层之间经济水平影响着教育发展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市级教学成果的获奖数量。

(三)不同圈层之间一等奖数量存在差异

就数据来看,三个圈层一等奖数量分别为18、2、0,由此可见,一圈层与二三圈层之间一等奖数量差距悬殊,从这里可以推断第一圈层走在教育前沿,拥有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及丰富的教学研究成果。

(四)各圈层之间科研水平不均衡

获奖成果数量最多的是青羊区,共15 项,占比10%,高新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武侯区均有9 项及以上,除去未申报的东部新区外,大邑县、金堂县、都江堰市参评成果未获奖,由此可见全市教育科研水平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平衡的问题。

三、成果单位类型分析

依据获奖项目名单(成府函(2021)88 号),将获奖成果单位划分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学校等三大类。本研究中,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指教育局;教育研究部门包括市级和区县级教科院、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馆等;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大学。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成果单位类型统计图

(一)由上图可知,本次教学成果评选,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学校均有获奖:一等奖方面,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获奖5 项,教育研究部门获奖4 项,各类学校获奖11 项;二等奖方面,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获奖7 项,教育研究部门获奖8 项,各类学校获奖35 项;三等奖方面,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获奖6 项,教育研究部门获奖12 项,各类学校获奖62 项。这说明各级各类单位对成都市教学成果奖都很重视,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及学校都在自己工作范围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并以专项成果形式进行申报且获奖。

(二)对获奖数量进行探析得知,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有18 项成果获奖,教育研究部门有24 项成果获奖,各类学校有108 项成果获奖。单从数量上看,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获奖数量最少,学校获奖数量最多。但从获奖概率进一步分析,成都市辖区内共有20 个行政区域,共有23 个教育行政部门,所以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共有43 个;对各行政区域内教科院、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院)、电教馆等进行不完全统计,得知全市教育研究部门大约共有50 所(个);全市各圈层学校总数约为6247 所。据此分析获奖比率,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最高,教育研究部门次之,学校最低。这说明学校虽获奖总数不少,但因其基数巨大,其实际获奖率很低。

(三)将获奖成果按其研究单位所处学段分析,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各类学校教学成果奖统计图(共108 项)

从获奖数量上来看,中小学幼儿园、高校、特殊学校之间差距悬殊,幼儿园获奖15 项、小学37 项、中学38 项、职业学校12 项、大学2 项、特殊学校4项,需要说明的是,成都市属高校本科只有成都大学1 所,专科包括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4 所。上述大学类两项成果均属成都大学。由此可见,中学学段、小学学段获奖数量最多,且竞争最为激烈。

四、成果学段与学科分析

(一)成果学段分析

上文中的学段分析主要从成果的研究主体着手,接下来第四、五点主要从成果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来分析。将获奖成果按照课题研究的对象所在学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小学43 项,中学41 项,幼儿园17 项,职业教育13 项,特殊教育6项,全学段24 项,大学1 项。从一等奖成果学段分布来看,全学段的教学成果数量最多,达9 项;其次是小学段,达到了5 项;中学总数也为5 项;幼儿园仅1 项。由此可见,小学和中学研究突破口多,成果丰富,但针对全学段的教学改革研究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果。

图4 获奖成果学段分布图

综上,在当前阶段,成都市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二)成果学科分析

依据获奖项目名单,从学科角度看,国防科技、劳动教育等在内的学科课程研究共44 项。其具体分类如图5所示。除语文、数学学科外,学科融合研究呈现出优势。学科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凸显出“五育”并举的特点,其中的美术、足球、音乐等都有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国防科技与劳动教育作为新的领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这表明学科课程研究开始从基础学科课程走向学科课程融合。

图5 获奖成果学科分布图

五、成果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获奖成果研究主题分析能够反映当前成都市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和前沿方向。研究者对获奖成果题目提取词频,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将获奖成果分为12 类[2],分别是:教育综合改革、育人模式、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师发展与师资培养、教育信息化、学生能力提升与培育,教育教学评价、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德育与心理、特殊教育以及其他。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获奖成果主题类别分布图

(一)获奖成果研究热点

在获奖成果中,教育综合改革数量最多,有26项,占比17.3%;其次是课程与教材建设,有25 项,占比16.7%;教学改革有24 项,占比16%;育人模式有20 项,占比13.3%;以上四类共95 项,总占比63.3%。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教育科研的热点集中于教育、育人的综合改革,热衷于探索系统的变革、体系的建设对学校育人功能的整体作用。同时,课程、教材与教学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所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仍然是培养学生的主要渠道,课程与教材则是重要的支撑点,各学校正在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的运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校育人的效能。

(二)一等奖成果研究热点

依据成都市教学成果奖评选标准和初衷,此次获奖成果均为研究内容扎实、成果影响广泛的优质教育科研内容,代表着当前成都市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水平。但究竟哪类研究值得纵向深耕、更容易取得更高层次的奖项,仍需进一步探究。为此,我们分析了一等奖成果中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一等奖成果类别分布图

由上图可见,在一等奖成果中,教育综合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两个领域的研究占比最高,达20%;其次是育人模式与教师培养,占比15%;排第三位的则是教学改革,占比10%;意料之外的是,课程与教材建设虽然获奖总数高,有25 项,但仅有1 项获得一等奖。看来,当前从教育综合改革以及教育信息化角度进行研究,更容易取得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成果,更易拔得头筹。

(三)获奖成果主题变化趋势

从获奖成果主题的变化可推测出当前教育研究趋势的变化。研究者分析了2017年和2021年成都市获奖成果主题的百分比,其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

图8 获奖成果主题变化趋势图

第一,从数据特征来看,2017年获奖成果内容呈集中趋势,主要聚焦于教学改革,占比25.30%,其次是课程与教材建设,占比18.07%,再次是教师发展与师资培养,占比9.64%,三者合占53.01%。其余研究主题获奖数量都比较平均。2021年的获奖成果主题则比较均衡,曲线更为平缓,但获奖的主题还是集中于教育综合改革、育人模式、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等领域,其余主题如教育教学评价、资源平台建设等获奖数量一直都比较低。

第二,从获奖主题的变化趋势来看,与2017年相比,2021年教育综合改革、育人模式、学生能力提升与培育、德育与心理等四个主题占比增加,尤其是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增加最多,达10 个百分点以上;育人模式方面也增加较多,接近5 个百分点,它们成了研究的新热点。而教学改革方面占比显著下降,下降超过9 个百分点,说明它不再是研究的最热点。2017年其他的研究热点,例如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师发展与师资培养研究等也呈下降趋势。

2021年成都市教学成果奖获奖内容的各主题之间差距缩小,内容更加分散,研究成果不再突出于教学,更加“百花齐放”,多维发展。教育综合改革与育人模式研究成为新的增长点,凸显出当前成都市的教育教学侧重于改革,更加注重教育创新。学生能力提升与培养、德育与心理等方面获奖比例小幅上升,表明当前研究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突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

六、关于成都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生成和培育的思考

(一)以成果评奖为契机推动成都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成都市教学成果奖对于成都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与推动作用。可以此为契机,推进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向四川省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迈进[3]:一是及时、隆重地表彰成都市教学成果奖的获奖者,并对获奖者(单位/个人)给予配套奖励,对其中一些影响力大、创新度高的重点课题予以专项支持;二是加强对获奖成果的提炼;对已获奖的教学成果进一步“加工”总结,对教学成果及有关材料进行完善,聘请专家予以指导,通过成果的再提炼,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影响;三是可进一步筛选出未获奖但具较高价值、较大潜力的成果,设置成专门的教改项目,对此类教学成果予以培育[4]。然后,可将已获奖的成果与正培育的成果结对子,形成帮扶与连带机制,以推动新一批优秀教学成果的产生。

(二)加强对二三圈层教科研的专业支持和政策倾斜

由上文可得知,二三圈层成果获一等奖数量太少。客观地说,其中也存在不少优秀的教学成果,但由于其总结提炼能力及宣传推广力度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使这些成果难以被发掘,难以被充分认可。因此,应该加大对二三圈层教学成果的宣传、推广、加工力度,并在政策上予以更多鼓励和扶持。可进一步筛选二三圈层未获奖但潜力大的成果,并以此发掘和培育当地教育教学典型经验,通过成果的推广、实施与应用推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以促进成都市基础教育整体均衡发展[5]。

(三)在关注学科与教学的同时,加强“五育”并举

纵观本届成都市教学成果奖,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仍是基础教育领域所关注的核心议题,育人模式、教育综合改革以及教师发展也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但相较于2017年,2021年获奖成果逐渐向“五育”融合迈进。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我们可以借由政策推动,乘势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以研促教,从而助推“五育”并举。

(四)更加关注教师发展和家庭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发展和学校变革仍是教育研究的重头戏,在本届获奖项目中,有关教师发展的成果达10 项,其中有4 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20%。另外,家庭教育虽然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但研究成果较少,获奖仅只1 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教育具有原生性、时代性、发展性和终身性,对孩子的成长和终生的幸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加强家庭教育、家校协作等方向的探索。

猜你喜欢

成果奖圈层一等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