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命题框架、答题逻辑及教学启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

2022-03-05席贯强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答题命题学科

●席贯强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修订)》的颁布全面拉开了新时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改革序幕。探讨新时代高考政治的命题框架、答题逻辑,并从中寻找对政治课堂教学的启示,对提高思想政治学科高考成绩,推进思想政治学科高考改革,提高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推进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政治命题和答题的直接依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修订)》在明确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基础上,于第五部分学业质量部分将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指出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即高考政治命题的依据,并在第六部分实施建议部分对高考命题提出建议,明确了要根据完成学科任务的表现评价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注重情境对展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价值,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性对评价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指出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任务、典型情境、学科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建构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等四个基本维度构成的高考政治命题框架。

2019年底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构建了“一层四核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命题新理念,作为高考考查内容的“四层”部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明确了包含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三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的核心价值指标体系;明确了包含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掌握,包含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探索,包含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的三个一级指标体系、九个二级指标体系的学科素养指标体系;明确了包含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知识获取能力群,包含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实践操作能力群,包含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概括思维、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认知能力群的关键能力指标体系;明确了涵盖基本立场、基本思想、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整体知识框架的必备知识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为高考命题的价值立意、情境选择、学科任务设计、学科内容依托等方面提供了直接的实质性参考。同时,在“四翼”部分又对高考命题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此外,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专门用了一个部分对高考评价中的考查载体——情境进行了说明和详细阐释。可以说,《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从高考考查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等诸多方面给高考命题和答题提供了直接依据。

二、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政治命题框架与答题逻辑

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2020修订)》的学业质量评价和考试命题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来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政治命题构建的是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试体系。而学科任务是产生于生活实践情境或者学习探索实践情境过程中的真实问题,需要借助学科内容,运用学科思维,在学科思想和价值观指导下才能加以解决的任务。因此,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体系需要构建的是典型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三位一体的高考命题框架。其中,典型情境是产生学科任务的平台和条件;学科任务是从典型情境中产生的有学科价值的真实问题,是测试学生学科素养的平台和媒介;学科内容则是理解典型情境和解决学科任务的重要理论“工具”和依托,三者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一体化关系(如图1)。

图1

这种基于学科素养的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体系,所构建的典型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三位一体的命题框架,考试题目本身就有了三个约束条件:一是要针对一个情境挑战,从中领悟命题立意意境和价值导向,寻找事实依据;二是学科知识的限定,从中明确需要借助的理论工具和依托;三是学科任务的规定,明确答题的具体方向和指向。这也就进一步限定了答题的大逻辑:以情境材料挑战为依据确定事实逻辑,以设问(学科任务)层次为依据确定问题逻辑,以书本知识(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确定理论逻辑。这种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的考试答题已经不是对学科知识本身的测评,而是在考试答题中要基于情境意境立意,能够运用学科思维,借助学科知识,翻译和转化为自己论证和解决问题(学科任务)的学科语言,顺畅地、专业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构建“知识—思维—语言”三维高度融合的答题逻辑。高考对学生答案的要求不是看学生单纯复制记忆了多少学科理论知识,否则就会陷入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维误区;也不是对情境简单地概括与照搬照抄,否则解决学科任务问题也就缺少针对性、学理性和科学性,容易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思维误区。

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答题就是要看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科情境,使知识与情境相互印证,最后转化为学科语言阐释论证具体学科任务的行为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答案中要能看到学生在完成学科任务中深入思考和科学论证后的自己的声音,实现从考评“知识”到考查“做人做事”的转变,这是推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评分标准。基于学科素养的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考试答题逻辑如图2所示。

图2

三、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政治命题框架与答题逻辑对教学的启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学倡导和探索了议题式、辨析式、案例式、综合实践活动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但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框架和答题逻辑来看,无论以哪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都应该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高度契合与统一,才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赢得新高考。否则,如果仅仅是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课堂教学张力不够,可能就会依然陷入“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改革误区。而就提升课堂教学张力来说,至少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出以下努力:

(一)关注和解决国家与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关注的是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典型情境的阐释和近年来高考政治真题中所涉及的典型情境来看,高考政治命题中的学科典型情境也基本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涉及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居民能消费、愿消费问题,实际上就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的新一轮需求侧管理问题;涉及的乡村振兴问题,实际上就是脱贫攻坚之后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涉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际上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极具时代性的国家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学生必须明确这些问题在新时代的来龙去脉,明确这些问题在当前国家和社会中面临的现实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读懂试题蕴含的思想、立意、意境、价值导向等问题,才能真正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运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提出的学科任务做出有理有据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回答,否则就可能会出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错误。譬如2021年全国高考甲卷涉及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居民能消费、愿消费问题,实际上十年、二十年前国家就有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的要求,但十年、二十年前那个时代和目前新冠肺炎冲击下的能消费、愿消费面临的形势肯定不同,而需要采取的解决办法也肯定有差异,如果脱离时代背景和情境的挑战去答题,可能就会犯下照搬原有答案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因此,新高考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热点问题,使学生明确所处时代发展面临的社会形势、国家大势,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拓展学科思维深度和广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体系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要求。政治学科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是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每时每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等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而不能把哲学思维仅当作哲学知识来学习。此外,法治思维、道德思维等作为人文思维的重要方面,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等作为创新思维的重要内容,还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众多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不断探索和融入。应将众多思维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等相融合,课堂教学不再是只关注教学和学习的学科理论知识,而是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不断拓展,教学质量和高考答题质量也才能不断提升。

(三)掌握探究与论证问题的方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体系除了考查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学生必备的学科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整体知识框架等必备知识外,对于教师课堂上没有讲的、国家和社会生活新实践中产生的新概念、新知识也是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内容。这些新概念、新知识均需要学生独立解码和理解运用。譬如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中就涉及“前瞻性策略”“消费升级”“国际产能合作”“封闭经济”“零工经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集聚效应”“碳排放权交易”“数字化转型”“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契合”“多边主义”“从垂直整合模式向供应链开放模式转型”等新词、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再局限于把学科已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生成过程,从中掌握解码理解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方法。只有拓展课堂教学中知识解码理解方法、探究与论证问题方法的张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才能让学生在新情境、新概念中自我生成和把握新概念、新知识的内涵与意义,才能使学生适应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高考测评的要求。

政治学科目前需要重点拓展的就主要是基本概念解码理解方法、基本原理知识探究论证方法的张力。而就基本概念解码理解的方法来看,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汉字“六书”构字解码法、字词拆解重构解码法、逻辑学上的基本特征加上层概念解码法等符号解码和理解的方法。在基本原理的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演绎、逻辑关联、理论演绎、归纳论证、比较推理、类比推理、事实论证等探究和论证问题的方法,切实拓展课堂教学中语言解码方法、探究论证问题方法等方法方面的张力。

(四)加强思想政治境界升华

思想政治学科是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其必须具有思想性与政治性,具备价值导向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任务导向型学业水平测评体系也提出了“价值引领”的命题新理念和新要求,并且近年来的高考政治真题也鲜明地体现出了注重价值立意的倾向。譬如2019年全国Ⅱ卷中其美多吉先进事迹对培育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2020年用青年小甘、青年教师胡博士等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过有价值的人生。再譬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40 题,实际上就是通过论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来增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并从中焕发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如果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信仰和道德修养,站在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层面去看这些现象和问题,这些情境和问题可能就会显得比较亲切,学生也比较容易浸入式解码和理解,完成学科任务就会相对比较容易。

因此,在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必须深挖和升华蕴含在情境、理论知识、学科思维等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课堂教学要引发学生情感,触动学生心灵,培育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治意识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构建和塑造学生正确的学科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

猜你喜欢

答题命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邀你来答题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