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叶山桐子果实化学成分及脂肪酸动态分析与评价

2022-03-05闻乐嫣毛建梅安小风王智荣阚建全

食品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果肉油脂脂肪酸

闻乐嫣,毛建梅,安小风,杨 兵,王智荣,阚建全,*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重庆 400715;3.中匈食品科学合作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4.重庆山林源林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重庆 400800)

毛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var.vestitaDiels)是杨柳科(Salicaceae)山桐子属(Idesia)的木本油料植物,又称油葡萄、水冬瓜,多为野生存在,果实富含油脂,含量最高可达40%,且油脂中含有较多的高级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丰富,约占油脂的60%[1]。亚油酸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之一,也是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前体物质[2],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浆胆固醇和改变体内胆固醇的分布,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4]。相关研究表明,毛叶山桐子油的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花生油、橄榄油以及茶籽油[5-6]。因此,毛叶山桐子油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在高品质食用油及亚油酸相关产品方面具有极高的开发应用前景。

目前,关于毛叶山桐子及其同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7-8],对于果实中非油脂化学成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相关研究表明,果实提取物中的酚类、生物碱等物质,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9];果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肝脂肪变性中脂质代谢和炎症的紊乱[10];脱脂后的毛叶山桐子果渣经过动态发酵可获得营养结构合理的发酵饲料[11];另外,从果实中分离出的Idescarpin物质,能够通过降低酪蛋白酶活性以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12];Lee等[13]发现,毛叶山桐子的甲醇提取物对脂肪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毛叶山桐子果实的其他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其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因此,了解毛叶山桐子果实中其他化学物质的含量、差异性及生长规律性,对于毛叶山桐子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开发与利用具有潜在意义。

对毛叶山桐子果实中的非油脂基本化学组分以及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鲜见研究。本实验通过比较2个品种毛叶山桐子果实在生长过程中,包括粗脂肪在内的多种化学成分含量以及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探究不同部位间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性,了解各基本组分在毛叶山桐子中的存在情况,明确其开发利用价值,并通过多个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毛叶山桐子果实,得到毛叶山桐子果实作为油脂原料和综合开发原料的最佳采收期,以期在高品质食用油、动物饲料、天然抗氧化剂、生物柴油、化工用油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毛叶山桐子新鲜样品由重庆山林源林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重庆1号、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属于重庆地区种植较广泛的2个品种,于2019年9—12月,每月的 5日、20日采集。观察果实形态,而后去除坏果、洗净,50 ℃热泵烘干箱中干制,干制后的整果分离得果肉及种子,将整果、果肉、种子分别粉碎后过40 目筛,并密封保存,备用。

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纯度≥97%)、福林-酚试剂(分析纯)、芦丁(分析纯) 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没食子酸(分析纯)、正己烷(色谱纯) 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WB-KQ01型移动热泵烘干箱 广州温伴节能热泵有限公司;7890A型气相色谱仪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SH420F型石墨消解仪、K9840型自动凯氏定氮仪 山东海能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Epoch2型全自动酶标仪 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粗脂肪的提取

参考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14]。称取5 g(精确至0.1 mg)样品粉末,滤纸包裹后,加入约300 mL石油醚(30~60 ℃)[6],60 ℃水浴提取8 h,旋转蒸发仪蒸干,得到粗脂肪提取物,称量,计算粗脂肪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提取物于4 ℃保存,备用;滤纸包内提取后粉末40 ℃烘干,常温密封保存,备用。

1.3.2 果实百粒质量、籽实比及成分指标测定

随机选取100 粒新鲜果实,105 ℃烘至绝干,测定干基百粒质量,而后分离果肉和种子,计算籽实比。

水分含量:参考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5];灰分含量:参考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测定》[16];蛋白质含量:参考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7];粗纤维含量:采用差值法计算。

1.3.3 总糖含量测定

参考Dubois等[18]的方法,并进行适当修改。称取0.1 g(精确至0.1 mg)样品粉末,加10 mL 6 mol/L HCl溶液,沸水浴下水解约30 min,去离子水定容至25 mL。

取0.1 mL水解溶液加0.9 mL去离子水稀释,加入1 mL 5%苯酚溶液和5 mL浓硫酸后,立即摇匀,反应30 min后于49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用葡萄糖制作标准曲线,得到葡萄糖质量浓度(x,μg/mL)与吸光度(y)的标准曲线:y=0.006 7x+ 0.003 4,R2=0.999 8。由此计算样品中总糖含量,结果以每100 g干基样品中含有相当于葡萄糖的 质量(g/100 g)表示。

1.3.4 总酚含量测定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19-20],酸性甲醇[21]作为提取剂,于76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用没食子酸制作标准曲线,得到没食子酸质量浓度(x,μg/mL)与吸光度(y)的标准曲线:y=0.060 1x+ 0.016 3,R2=0.999 1。由此计算样品中总酚的含量,结果以每克干基样品中含有相当于没食子酸的 质量(mg/g)表示。

1.3.5 总黄酮含量测定

采用亚硝酸钠法,乙醇作为提取剂,用芦丁制作标准曲线,于51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22-23]。

得到芦丁质量浓度(x,μg/mL)与吸光度(y)的标准曲线:y=0.006x-0.002 9,R2=0.999 7。由此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以每克干基样品中含有相当于芦丁的质量(mg/g)表示。

1.3.6 油脂脂肪酸组成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称取20 mg(精确至0.1 mg)油脂,溶解于2 mL正己烷中,加入1 mL 1 mol/L的KOH-甲醇溶液,涡旋10 s,60 ℃水浴反应40 min,冷却后加入5 mL饱和NaCl溶液,涡旋10 s后7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正己烷层经0.22 μm有机滤膜过滤,所得样品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DB-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流量1 mL/min;不分流;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40 ℃,检测器温度24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80 ℃,保持3 min,以10 ℃/min升温至150 ℃,保持3 min,再以10 ℃/min升温至240 ℃,保持8 min。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处理,并以±s(n=3)的形式表示,采用SPSS 18.0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OriginPro 2018作为绘图工具。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形态学及鲜果含水量变化分析

2个品种的盛花期在4月21日左右,且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果实大小不一的现象,采集前期更明显。果实颜色均仅在采集的前2个月变化明显(图1),由青绿色逐渐转为黄绿色、橙红色,最终呈现鲜红色;相比较而言,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颜色较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早半个月左右达到鲜红状态,但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颜色鲜红后,虫害现象较严重,后期果实掉落现象较严重。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百粒质量由6.03 g上升至11.30 g,成熟后期质量较前期增长近1 倍,籽实比由1.18下降至0.80;重庆2号百粒质量由8.17 g上升至10.84 g,籽实比由1.50下降至1.12,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果肉成分占比更大,且在生长过程中生物质积累的程度要高于重庆2号。对于果实水分质量分数变化,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为66%~70%,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为66%~71%,整个时期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图1 不同时期2个品种果实形态变化Fig. 1 Changes in appearance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2 粗脂肪含量分析

由图2A可知,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不同部位的粗脂肪质量分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显著,约由11%增长到16%,后续有稍许下降,可见,油脂在生长过程中进行了明显的积累和消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整果与果肉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表现出相关性(r=0.744,P<0.05),说明生长过程中,整果的粗脂肪含量变化主要受果肉部分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该结论与Li Yu[1]和田潇潇[24]等的研究结论近似;另外,该品种在11月5日时粗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且在此时果实已达到形态学成熟状态,因此,选择11月5日即盛花期后198 d左右作为该品种作为油脂原料的最佳采收期。由图2B可知,重庆2号仅在采集前期不同部位的粗脂肪质量分数发生了显著增长,由最初的13%到19%,后续生长过程中变化不明显,且在不同部位的差异性不大,由此推断出,生长过程中该品种脂肪进行较微弱的消耗与积累;整果和果肉(r=0.779,P<0.05)、整果和种子(r=0.968,P<0.01)分别在不同水平上表呈现出相关性。考虑到后续生长过程中油脂含量变化不大,且落果现象愈加严重的情况,将10月20日即盛花期后182 d左右定为该品种作为油脂原料的最佳采收期。

图2 不同时期2个品种不同部位粗脂肪含量变化Fig. 2 Changes in crude fat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3 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分析

2.3.1 总糖含量分析

如图3所示,重庆1号、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的整果、果肉、种子部分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1~13、20~23、15~18 g/100 g,总糖含量整体表现为果肉>整果>种子,各部位的总糖含量差异性显著;生长过程中,整果与果肉中的总糖含量均有略微增长的趋势,而种子中的总糖略微下降;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整果、果肉、种子3 部分的总糖质量分数变化分别为16~18、16~19、12~16 g/100 g,种子中的总糖含量总体最低,在多个时期总糖含量表现为果肉>果实,不同部位总糖含量差异较显著。植物细胞中脂肪的合成依赖于糖类,特别是糖类的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25],因此果实中糖的含量关乎脂肪的合成。对果实不同部位中总糖与脂肪在不同时期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两者间不存在相关性,由此可见,毛叶山桐子中脂肪含量不受总糖含量影响。另外,血橙果实中糖分(特别是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有助于花色苷的合成[26],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糖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其更早达到形态学成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仅测定了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总糖的含量,对其中糖的种类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图3 不同时期2个品种不同部位总糖含量变化Fig. 3 Changes in total sugar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3.2 蛋白质含量分析

如图4所示,2个品种在蛋白质含量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规律性。在研究时期内,果实生长环境的温度逐渐降低,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且蛋白质含量果肉>整果>种子;有研究显示[27],三七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5 ℃和10 ℃条件下,均表现出较25 ℃时更高的水平,进而认为三七的耐低温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关,由此推测出,粗蛋白质含量的升高,伴随着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使得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具有更佳的耐低温性。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的整果、果肉中蛋白质含量变化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在多数时期蛋白质含量种子>整果>果肉;温度降低同样使得植物体内的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应酶活性降低,从而让蛋白质含量减低[28]。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氨基酸,可通过糖异生途径而为种子萌发所利用[29-30], 蛋白质对于植物种子的萌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植物种子的迅速萌发[31],因此,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2个品种的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会逐渐有所升高。

图4 不同时期2个品种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变化Fig. 4 Changes in protein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3.3 灰分、粗纤维含量分析

如图5所示,重庆1号、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在灰分含量上的变化趋势,灰分含量整体均呈现出果肉> 整果>种子,整果、果肉、种子灰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果肉与果实(P<0.05)、果肉与种子(P<0.01)间灰分含量的变化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性,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各部位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2个品种灰分质量分数,整果为5.0%~7.3%、果肉为8.3%~11.5%、种子为1.7%~3.0%。不同植物果实间灰分含量差异明显,研究发现,秋葵果实的灰分质量分数为5%~8%,与毛叶山桐子果实灰分含量相近[32],而红枣、枸杞果实灰分质量分数为3%~4%[33-34],桑椹果实灰分质量分数则低于0.1%[35]。文冠果种子中的灰分质量分数约为2%~3%[36],与毛叶山桐子种子中灰分水平相当。另外有研究显示,蓝莓果实中果皮部分的灰分含量 更高[37],可解释在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果肉部分(本研究中将果皮归入果肉部分)的灰分含量更高。

图5 不同时期2个品种不同部位灰分含量变化Fig. 5 Changes in ash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如图6所示,重庆1号、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的粗纤维含量由差值法计算得出,其含量大小受其他成分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品种间及部位间存在差异,粗纤维含量均显示出种子>整果>果肉,总体而言,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粗纤维质量分数,整果为51.1%~58.3%、果肉为37.8%~45.6%、种子为63.3%~74.6%,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粗纤维质量分数,整果为47.1%~52.2%、果肉为43.2%~48.0%、种子为53.9%~62.3%。研究发现,橄榄中的总膳食纤维质量分数达37%~51%[38],毛叶山桐子鲜果中粗纤维相较之稍高;另外,橄榄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受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这一关系在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图6 不同时期2个品种不同部位粗纤维含量变化Fig. 6 Changes in crude fiber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2.4 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分析

2.4.1 总酚含量分析

酚类化合物在油脂中的溶解度较低,故对脱脂后残渣进行测定[39],并结合粗脂肪含量计算出总酚含量。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它的存在对人体的健康很重要[40-41]。由表1可知,2个品种总酚含量均表现为种子>整果>果肉,在酚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开发利用方面,种子部分要优于果肉部分。重庆1号在多数生长时期不同部位间的总酚含量差异显著,果实和果肉中的含量表现出略微下降趋势,其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有研究发现,核桃多酚的含量与组成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成熟期和贮藏时间[42-43],推测毛叶山桐子中总酚含量与环境温度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温度的升高和降低使得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

表1 2个品种不同部位干基总酚含量 Table 1 Total phenols cont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on a dry basis)mg/g

2.4.2 总黄酮含量分析

由表2可知,2个品种在总黄酮含量上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在重庆1号中,多个时期总黄酮含量表现为整果>种子>果肉,在生长过程中呈波动状态,果实中整体含量呈下降趋势;重庆2号表现为果肉>整果>种子,整果和种子中总黄酮含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果肉中含量则在生长中期达到最大值36.90 mg/g,后续逐渐下降,含量总体趋势为上升。对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同品种间存在不同的含量和规律性差异。徐宏化等[44]对不同种质的美国山核桃脱脂种仁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总多酚含量为11~48 mg/g,总黄酮含量为3~22 mg/g,毛叶山桐子果实在二者上均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另外有研究发现,莲子胚、柑橘等[22,45]中大量的黄酮类C-糖苷、柚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构成了其中的苦味因素,推断毛叶山桐子果实中所带有的苦味成分极大程度上还与其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但毛叶山桐子果实的苦味程度是否随会总黄酮含量的上升有所增加,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表2 2个品种不同部位干基总黄酮含量 Table 2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I. polycarpa var. vestita Diels fruit from two cultivars (on a dry basis)mg/g

2.5 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变化分析

在研究的整个生长时期内,各部位油脂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表3显示,每月20日采集的2个品种,整果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以对整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11月20日采集的2个品种,在不同部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为例,比较不同果实部位间的差异性,结果见表4。

表4 2个品种不同部位脂肪酸相对含量Table 4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fruit parts of two cultivars%

由表3可知,毛叶山桐子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亚麻酸以γ-亚麻酸为主,亚油酸为油脂中的优势脂肪酸,其含量与葵花籽油接近[46]。重庆 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亚油酸呈现升高的趋势,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果实则在亚油酸有些许升高后逐渐下降,已有研究证明,十八碳脂肪酸与棕榈酸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十六碳脂肪酸烷链会被拉伸和去饱和而合成十八碳脂肪酸,而这一过程的缺乏或不足将导致十八碳脂肪酸减少,十六碳脂肪酸含量升高[47],这可能是生长中后期重庆2号果实油脂中,棕榈酸、棕榈烯酸含量升高而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的原因。重庆2号整果中,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水平整体较重庆 1号高。另外,温度会影响植物体内去脂肪酸饱和酶的活性,进而调节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48]。随着温度的降低和生长时期的延长,重庆1号果实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表明油脂的品质在不断提高,且低温促进了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但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对后续油脂的贮藏产生隐患,故注重毛叶山桐子油脂的贮藏环境尤为关键。

表3 2个品种在不同阶段果实油脂脂肪酸相对含量Table 3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whole fruit oils of two cultivar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不同部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图及相对含量见图7、表4。由表4可知,种子与果肉部分油脂中的各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种子油中的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果肉油;α-亚麻酸仅存在于果肉油中,种子油中未检测出该种成分。种子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8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77%;另外,种子油中十六碳脂肪酸(特别是棕榈酸)的相对含量较果肉油低,十八碳脂肪酸(除亚麻酸外)的相对含量则较果肉油高,花生酸相对含量则在2个品种中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图7 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图Fig. 7 Gas chromatogram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whole fruit, pulp and seed oils

2.6 PCA与综合评价

在对数据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及Bartlett检验的基础上,运用PCA法对2个品种毛叶山桐子果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整果、果肉和种子)的化学成分(粗脂肪、总糖、蛋白质、灰分、粗纤维含量)、活性成分(总酚及总黄酮)、油脂脂肪酸组成(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

PCA结果(表5)显示,共提取出了4个PC,相对应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84.726%,说明4个PC能够反映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毛叶山桐子原料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选取前4个PC作为综合性变量代替原有的11个参数变量值,对毛叶山桐子原料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前4个PC中,决定PC1大小的指标主要是总糖、灰分、总酚含量、亚油酸相对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贡献率达47.716%,对毛叶山桐子综合评价的影响最大;PC2贡献率为16.553%,主要指标是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相对较高;PC3贡献率为10.750%,决定指标为总黄酮、蛋白质含量;PC4决定指标为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贡献率为9.707%,PC3、PC4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5 PC的特征向量及总方差解释Table 5 Eigenvector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otal variance

各个PC能够从不同方面体现毛叶山桐子的质量水平,但某一PC得分无法完全反映原料的整体情况,故需将各PC进行结合,以各PC对应的方差相对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各原料的综合得分,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时期2个品种不同部位的PC得分及综合得分Table 6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and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different fruit parts of two cultivars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为更直观比较2个品种毛叶山桐子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得分情况,将综合评价结果绘制成热图,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综合评价的最佳结果为重庆2号毛叶山桐子在12月20日采集果实的种子部分,说明该部分具有更高的综合利用潜质;而重庆1号果肉部分在整个生长期均表现出较低的综合得分,利用潜质最低;总体而言,2个品种在各个时期的种子部分评分更高,更加具有研究与利用潜质。另外,聚类分析将2个品种的种子部分综合评分聚为一组,说明2个品种在种子部分具有相似的得分结果与利用潜质。

3 结 论

不同品种毛叶山桐子果实的基本化学成分、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2个品种毛叶山桐子果实具有不同的形态学成熟期。果肉部分中的粗脂肪、总糖、灰分、总黄酮等含量高于种子部分,而粗纤维、总酚等的含量,种子部分高于果肉部分。毛叶山桐子果实是良好的油脂来源,2个品种整体粗脂肪水平在11%~20%之间,整果与果肉粗脂肪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重庆1号毛叶山桐子果实中各部位干基粗脂肪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重庆2号整体差异不显著,分别将盛花期后198、182 d左右作为油料的最佳采收期。不同品种毛叶山桐子果实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以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为主。种子较果肉油脂中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综合评分更高,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品种及部位的原料。

实验对考察的11个指标进行PCA,提取出4个PC,累计贡献率达84.726%,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所有毛叶山桐子原料的综合情况。以4个PC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各毛叶山桐子原料的综合得分,得到综合利用潜质最佳的结果,为12月20日采集的重庆2号果实的种子部分;2个品种在各部位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间种子部分的利用价值相似、各个时期种子部分均显示出更高的利用潜质。

猜你喜欢

果肉油脂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衍生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肉鸡配用油脂饲料有啥方法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A taste of Peking duck
My Favourite Fruit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秋天的礼物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萌萌”的 火 龙 果 盆栽
橙子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