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同心同德,与同仁共成长
2022-03-05吴颖
吴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同仁医院)成立于1866年,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150余年来,同仁医院秉承“同心同德,仁怀仁术”的院训,始终致力于医学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健康的保障。作为中国最早的西医教学医院之一,同仁医院曾为中国近、现代医学事业发展培养了黄铭新、刁信德、兰锡纯、张福星、江绍基、颜福庆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2013年开始,长宁区同仁医院和长宁区中心医院正式合并为“上海市同仁医院”,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马骏院长走马上任,成为合并后“新同仁”的首任院长。
2013年年初,马骏院长受到组织任命,即将担任同仁医院的院长,并且完成长宁区同仁医院与长宁区中心医院的两院合并,组建新的同仁医院。马院长知道,“合并”不是简单的“1+1”,其间可预见的困难可想而知。
细看当时的上海医疗版图,长宁区始终有块隐痛。长宁区作为上海重要的中心城区之一,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又是多条高速公路的起始点,占据长三角“桥头堡”地位,拥有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国际医学园区,有星罗棋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唯独没有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2013年以前,长宁区中心医院、长宁区同仁医院,两家二级医院虽能解决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但论及进一步的开拓发展,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宁区的社会事业发展走在上海前列,这与其当时的医疗卫生水平不相称,建设一家有水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迫在眉睫。建设的目标聚焦到了长宁区同仁医院和长宁区中心医院,计划在两院合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此时,马骏院长走马上任。合并、组建,时间紧,问题多,任务重,马院长从接到任命的一刻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合并便意味着变革,变革往往也是伤筋动骨的,变革对原有的制度体系发起挑战。表面看似“1+1”的两院合并,实则关系到架构、管理、业务和学科等各方面整合。
马骏院长首先做的是树立医院发展的统一目标。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下一步需要做好员工的沟通,达成共识。她表示,要想大家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员工必须从内心认同医院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全院員工分为60多个班组,马院长讲了60多场动员会,一遍一遍地讲述合并的意义,一遍一遍勾勒目标和愿景。将合并的规划发展,掰碎揉开了和每一位员工面对面讲明白。两院合并,融合文化,推动同质,破旧立新,虽然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但马骏带领着团队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完成合并后的同仁医院,并没有停止踔厉奋发的步伐。基础设施改造、学科建设发展,一项项重要工作扎实地有序推进。用马骏院长的话说,同仁医院小步不停地努力前进。2014年起,同仁医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设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进入“十四五”规划期,同仁医院继续咬定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标不放松,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成为符合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水平、具有国际精品城区品质、面向大虹桥、辐射长三角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仁怀仁术建学科
上级领导给马院长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合并,而是要将合并后的同仁医院转型发展,建成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马骏院长坦言,虽然她曾在长宁区中心医院工作多年,但是对于现在的家底,她心里也没数。于是,马院长采用摸家底、找问题、做部署的分步走战略。对照上海市当时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同仁医院邀请外部专家对各个科室进行打分。打分结果让医院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合并后衍生的新问题都暴露无遗。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底,马骏院长和同仁医院新的领导班子决定通过对内培养、从外引进的方法加快学科建设。
新同仁医院的组建,对于同仁医院的医护员工,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的领导班子对员工的个人发展,特别是中青力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许和要求:既已认同医院发展规划,就要加速自身的医疗技能水平的提升。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针对眼前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想医院学科建设弯道超车,从外引进人才是一条“捷径”。马骏带领团队在继续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面向上海乃至全国求贤纳才,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位学科带头人,为同仁医院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更多的能量。对外引进的人才,除了要求他们必须来自上海三级医院、博士学历或有海外留学背景外,马骏院长还特别强调学科带头人“名门之后”的特殊身份。她在为心血管内科访求“掌门人”时,锁定葛均波院士旗下22名博士,最终将邱朝晖收入麾下;同样,普外科孙鹏主任师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蔡端教授。马院长说,要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缺设备买设备、缺人员招人员、缺平台搭平台……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为此,马骏还时常深入临床一线考察,倾听各个科室遇到的问题,打破消除各科室绩效分配不合理带来的发展阻力。
与此同时,围绕着同仁医院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同仁医院主张将全院36个临床一级学科分成重中之重、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和一般学科,进行分层建设。规划建设同仁医院三大学科群,包括以上海市重点专科为支撑的“消化道疾病诊治学科群”;借助虹桥枢纽优势,以完善急诊救治网络为抓手的“危急重症疾病救治学科群”;以及探索区域医联体建设,以全科医学和分级诊疗为纽带的“慢病管理社区联动学科群”。
2013年后,同仁医院开启了“质跃式”发展,这与马骏院长主导下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务实的管理理念分不开。若没有战略性思考的顶层设计,质变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了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推进办法,才有了今天同仁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虹桥国境口岸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和毗邻虹桥交通枢纽的综合性医院,马骏院长考虑到区域特色,借着基础建设改造的机会,对感染科、发热门诊、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等区域进行了重新设计和重点改造。马院长坦言,当时改建并未预见到新冠的大规模爆发,但是由于临近虹桥口岸等原因,密切关注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输入型传染病的检测和诊治。基于以往抗击SARS疫情的经验以及应对每年秋冬流感病患激增的情况,同仁医院以需求出发对发热门诊进行流程改造与优化,实现“三区两通道”的分区诊治和“六不出门”的闭环式管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同仁医院敏锐发现并成功治愈了上海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并且至今仍保持了患者零漏诊、院内零感染。这当中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也反映了长期以来同仁医院日常工作的基础,体现了其扎实的“内功”。
作为一名女性院长,马骏院长管理刚柔并济。制定规划的时候,体现了她“刚”的一面,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但是在管理细节处,又无不体现出马骏院长“柔”的一面。据了解,同仁医院的食堂在上海医疗机构中非常突出,不仅提供着品类丰富、口味多样的美食,更因其优美的环境和多彩的活动,成为医护人员舒缓工作压力的好去处,甚至已成为大众点评上五星级的“网红打卡地”。马骏深知,要做到对员工的呵护,得从细节之处下功夫,打造温馨、家园一般的工作环境。
初见马骏院长,雷厉风行的精神状态,恰是马院长口中同仁医院发展“小跑不断”的缩影与写照。听马院长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同仁医院近几年发展大事记,不难想象这背后的困难之多、工程之大。管理的锦囊需要用智慧方能解锁。马骏院长,一路披荆斩棘、笃行不怠,用智慧与同仁医院共成长!
马骏: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院长;1992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历任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医教科科长,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院长,2013年起任上海市同仁医院院长;上海市第十届党代表,长宁区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和妇联九、十届执委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和谐医患之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病人满意度”优秀管理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