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规制、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

2022-03-04徐素波王耀东

会计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环境规制

徐素波 王耀东

【摘 要】 我国资本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但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公司内外部监管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能否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十六类重污染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媒体关注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和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分别起正向与负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媒体关注;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6-0055-09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高度依赖高污染与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决策前重点考虑的因素,亟需寻找促进我国实行绿色转型的新型发展道路,从而有效解决当前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之间所面临的困境。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2015年颁布新《环境保护法》,该法律有效提高了对相关公司的违法惩治力度,使得重污染类上市公司在生产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环境整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努力探索经济健康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但是,一系列严苛的环境保护政策在促进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资金负担压力,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环境规制政策的相关讨论。因此,深入探究现行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诸多专家学者从产业结构[ 1-3 ]、公司创新[ 4-6 ]、投资决策[ 7-10 ]等角度探究严苛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政策经济效应。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实施动机[ 11-13 ]、税收成本[ 14-15 ]、偏好选择[ 16-18 ]等角度对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在考虑媒体关注调节作用的影响下,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产生何种影响效应。因此,本文基于2010—2019年十六类重污染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媒体关注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分别起正向与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同时,本文还利用更换盈余管理计算方法进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旧稳健。从公司内外部监管体系角度出发,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制,使媒体关注更好地监督重污染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提供了对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现有成果主要从不同角度对环境规制或盈余管理问题展开研究,但是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何种影响的文献较少。崔也光和刘思源[ 19 ]研究了环境规制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机制,从而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围。第二,深入探讨了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否会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环境规制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第三,利用更换盈余管理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从而使得本文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环境规制与公司盈余管理

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促进还是抑制作用,现有文献并未给出较为统一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政府为了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往往会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来减少公司对环境的破坏,而这类公司一旦违背环境法律法规就会受到政府机构的处罚。同时,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可知严苛的环境规制政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运营与生产成本,因为这部分公司为了能够满足最新的环境保护政策而不被执法部门处罚,通常会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生产工艺或更换生产设备,可能会致使公司现金流在短期内出现急剧下降的态势。因此,这类公司在后续运营过程中通常会更加严格地遵守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同时也会尽量避免盈余操纵产生违规行为被执法部门查处,此时环境规制政策会显著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第二,环境规制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说可知公司创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盈利,当公司迫于政策压力可能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绿色研发或改造清洁生产技术,这可能会使公司资金流短缺并对公司财务带来巨大压力,这时公司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会通过盈余操纵的方式增加公司利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严苛的环境规制政策有可能会促使公司实施盈余管理。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H1b: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公司实施盈余管理。

(二)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日趋丰富,新型社交媒体在监测生态环境、传承经典文化、提供娱乐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外部机制,不仅能对公司本身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而且可以向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传递大量的财务信息,从而降低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获取信息的难度与成本,进而提高目标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透明度,最终起到信息传播与监督治理的功能。与此同时,各大新闻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通常会基于法律法规对侵害股东利益的违法行为进行披露,从而为政府监管部门执法提供有力证据,最终有效维护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公司的各种行为都被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這也引起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行为的广泛关注,最终使股东及相关各方对公司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公司所处的舆论与信息环境发生显著改变,从而对公司管理层的业绩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社交媒体一旦发现公司存在信息违规或盈余操纵利润的行为,会主动发挥自己的监督功能,有效利用舆论导向对公司及高管施加影响,促使公司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从而表现为更少的盈余管理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a: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媒体关注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H2b: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媒体关注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三)环境规制、媒体关注与盈余管理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媒体关注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环境规制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何种关联还需进一步探究。而且,新闻媒体为了能够有效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通常更愿意报道类似公司污染行为的负面信息,这可以使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增加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减少股东自己的利益损失,还可以使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有效提升公司的环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一旦公司被媒体机构披露出存在破坏环境或盈余操纵的违法行为,会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公司面临外部环保制度压力和其他环保社会舆论冲击时,部分公司高管清晰地意识到社会声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普遍倾向于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避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不道德行为。一旦公司因为环境污染或盈余操纵被政府相关部门查处,他们会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弥补过错,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公司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新闻媒体中涉及环境信息的相关报道,可以促使公司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从而表现为更少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认为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a: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H3b: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19年共10年的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中认定的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和采矿十六类重污染行业。样本筛选过程如下:(1)剔除2010年以后上市的公司;(2)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3)剔除存在异常数值样本公司。经过上述筛选,共得到8 537个有效样本观测值。计算盈余管理和环境规制的相关数据来自万德(WIND)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媒体关注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数据库,其余变量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和色诺芬(CCER)数据库,部分样本缺失值通过手工查阅上市企业年报获得。为了避免极端数值影响研究结论,本文对选取的所有连续型变量在1%与99%分位数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二)主要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参照叶康涛和刘行[ 15 ]、Dechow等[ 20 ]、Roychowdhury[ 21 ]的做法,本文采用应计盈余管理(ABS_DA)、真实盈余管理(ABS_REM)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应计盈余管理(ABS_DA)是用公司总计利润减去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得到具体数值后再对其取绝对值;真实盈余管理(ABS_REM)采用异常现金流、异常生产成本与异常费用三者加总求和并取绝对值得到。

2.解释变量

参照崔广慧和姜英兵[ 22 ]的做法,选取环境规制(Ers)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其中,环境规制(Ers)主要包含资本与费用两大支出。前者包括排污减排设备采购与更新支出、现有环保生产线更新与购置支出等,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在建工程”明细中;后者包括排污与绿化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费用等,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管理费用”明细中。

3.调节变量

参照梁上坤[ 23 ]、宋晓华等[ 24 ]的做法,在模型中选用媒体关注(Media)作为调节變量。其中,媒体关注(Media)是指公司环境相关的媒体报道数量,并进一步区分为正面媒体报道与负面媒体报道,最后对其加1取自然对数处理。

4.控制变量

参照徐素波和王耀东[ 5 ]、崔广慧和姜英兵[ 22 ]的做法,在模型中设置了如下控制变量:产权性质(Soe)、盈利能力(Roa)、机会成本(Tobin's Q)、资产负债率(Lev)、公司规模(Size)、公司年龄(Age)、股权集中度(Top1)、独立董事比例(Idr)、监事会人数(Cs)。此外,本文还加入了行业、年度虚拟变量以及控制行业与年度固定效应,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本文分析认为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通常是指上年公司受环境规制政策影响而投入的环保投资金额对公司本年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说明公司盈余管理受环境规制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同时,为了有效缓解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参考有关作者的做法对所有解释变量、调节变量与控制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

为检验H1a、H1b,考察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构建模型(1)和模型(2):

为检验H3a、H3b,考察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发挥哪种调节作用,构建模型(5)和模型(6):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2显示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应计盈余管理(ABS_DA)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0323、0.0121;真实盈余管理(ABS_REM)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0431、0.0149;环境规制(Ers)的标准差为0.0548,均值为0.0256;媒体关注(Media)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0206和0;公司盈利能力(Roa)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0.1541、-0.1073,公司机会成本(Tobin's Q)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5.2196、0.1520,说明不同公司盈利能力和机会成本存在一定的差距;资产负债率(Lev)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分别为0.8548、0.0160、0.1212,虽然均值小于50%,但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明显,说明选取的样本公司间整体存在资金利用不充分的情况;公司规模(Size)已经对期末总资产取自然对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25.1191、2.0030,说明选取的样本企业规模存在差异且差距较大;公司年龄(Age)已经对原有数值取自然对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3.4203、1.1787;股权集中度(Top1)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0.7789、0.0826,独立董事比例(Idr)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分别为0.5000、0.3330、0.0944,监事会人数(Cs)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7、1,说明选取的样本间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人数存在差距但差异不大;权益乘数(Stock)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5.7460、0.1630,说明选取的数据中存在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的样本公司。

(二)主检验回归结果分析

1.环境规制与公司盈余管理

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列示。第二列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同时控制行业与年度固定效应时,环境规制(Ers)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ABS_DA)回归分析系数为-0.0385,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第三列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同时控制行业与年度固定效应时,环境规制(Ers)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ABS_REM)回归分析系数为-0.0417,并且在5%水平上显著。综上所述,从回归分析系数及相应的显著性水平来看,环境规制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初步验证了H1a,H1b未能通过检验。同时,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系数分别为-0.0385、-0.0417,说明环境规制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要明显高于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验证了H1a。

2.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

媒体关注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列示。其中,列(1)和列(2)为媒体关注总数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列(3)和列(4)为正面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列(5)和列(6)为负面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媒体关注总数、正面媒体关注与负面媒体关注和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ABS_DA)之间的回归分析系数分别为0.0273、0.00003、0.00001,且分别在5%、10%、5%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H2a未能通过检验。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交媒体对公司关注度不断提高,公司为了向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可能会选择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来调整公司经济业绩,从而对外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有效降低公司融资难度。媒体关注总数、正面媒体关注与负面媒体关注和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ABS_REM)之间的回归分析系数分别为-0.00004、-0.00002、-0.00003,且分别在1%、5%、1%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2b顺利通过检验。

3.环境规制、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

环境规制、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列示。其中,列(1)和列(2)为环境规制、媒体关注总数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列(3)和列(4)为环境规制、正面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列(5)和列(6)为环境规制、负面媒体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总数、正面媒体关注、负面媒体关注及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回归分析系数分别为0.00003、0.0002、0.00008,且分别在10%、5%、5%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H3a顺利通过检验;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总数、正面媒体关注、负面媒体关注及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回归分析系数分别为-0.00002、-0.0002、-0.00006,且分别在10%、1%、5%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H3b未能通过检验。

(三)基于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否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进一步按照股权性质进行分类重新回归分析处理,表6报告了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列(2)和列(3)数据结果显示,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环境规制(Ers)和应计盈余管理(ABS_DA)、真实盈余管理(ABS_REM)之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433、-0.0238,前者在1%水平上显著,后者则不显著,说明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环境规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列(4)和列(5)数据结果显示,在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中环境规制(Ers)和应计盈余管理(ABS_DA)、真实盈余管理(ABS_REM)之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95、-0.0691,且均在5%水平上顯著,从回归系数及相应的显著性水平综合来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环境规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已得出的研究结论,重新利用Jones模型[ 25 ]计算应计盈余管理相关数据,并参照Cohen等[ 26 ]的做法将真实盈余管理指标计算方法重新定义为ABS_REM1=|ABPROD-ABDISX|以及ABS_REM2=|-ABCFO- ABDISX|,并将重新计算的盈余管理指标代入模型中进行分析处理,稳健性测试得出的实证结果与主检验基本一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表明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限于篇幅,在此并未报告相关结果)。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我国资本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但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公司内外部监管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能否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0—2019年十六类重污染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媒体关注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与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分别起正向与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拓展了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同时,本文还利用更换盈余管理计算方法进行相应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旧稳健。

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从公司角度来说,公司应该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把保护环境当成公司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价值创造为发展方向,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环境战略规划,识别出并尽量减少有限资源的低价值分配活动,确保需要进行防治的污染物指标得到更多的财务资源分配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冗余,提高顾客及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促使公司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提高竞争力,最终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从政府角度来说,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对非国有企业扶持力度,将非国有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纳入环境评价体系,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企业的不同类型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及时发现企业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并积极调整监管重点,引导企业减少低价值的投入冗余,促进企业提升绿色投资效率,从而指引污染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发挥出帕累托最优效益。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采取社会环保补助、绿色创新补助等定向补助的形式支持企业的环保技术性投入,有效缓解公司创新资金不足的困境。最后,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中央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充分发挥媒体和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外部监督作用,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环境治理模式,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兵,肖文伟.环境规制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变化:基于DEA多重分解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9(2):59-77.

[2] DOU J,HAN X.How does the industry mobility affect 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in China:empirical test on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porter hypothesi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7(1):105-115.

[3] 尹庆民,顾玉铃.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门槛模型分析:基于产业结构的交互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8):141-147.

[4] 曾义,冯展斌,张茜.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转型[J].财经研究,2016,42(9):87-98.

[5] 徐素波,王耀东.员工待遇与公司创新:促进还是抑制?[J].统计与决策,2020,36(13):162-166.

[6] 胡珺,黄楠,沈洪涛.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实验[J].金融研究,2020(1):171-189.

[7] HE J,TIAN X.The dark side of analyst coverage:the case of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9(3):856-878.

[8] 陈琪,彭玉雪.环境执法监督与企业环保投资:基于环保约谈的准自然实验[J].会计之友,2021(3):56-63.

[9] 张彩云,盛斌,苏丹妮.环境规制、政绩考核与企业选址[J].经济管理,2018(11):21-38.

[10] 李强,施滢波.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考虑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作用[J].会计之友,2020(9):51-58.

[11] HOLTHAUSEN R W,LARCKER D F,SLOAN R G.Annual bonus scheme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19(1):29-74.

[12] 张晓东.政治成本、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8(8):109-119.

[13] 方红星,张勇.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决策[J].会计研究,2016(1):79-86,96.

[14] ERICKSON M,HANLON M,MAYDEW E L.How much will firms pay for earnings that do not exist?Evidence of taxes paid on allegedly fraudulent earning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79(2):387-408.

[15] 叶康涛,刘行.税收征管、所得税成本与盈余管理[J].管理世界,2011(5):140-148.

[16] 夏同水,明娣.上市公司战略类型、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21(1):30-37.

[17] 祁怀锦,黄有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及不同市场间的差异[J].会计研究,2016(8):34-41,96.

[18] 王龙梅,李明敏,田静.分析师跟踪、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购买[J].会计之友,2021(1):133-140.

[19] 崔也光,刘思源.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5):56-63.

[20] DECHOW P M,SLOAN R,SWEENEY A P.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2):193-225.

[21] 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22] 崔廣慧,姜英兵.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新《环保法》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管理,2019,41(10):54-72.

[23] 梁上坤.媒体关注、信息环境与公司费用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17(2):154-173.

[24] 宋晓华,蒋潇,韩晶晶,等.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价值效应研究:基于公共压力的调节作用[J].会计研究,2019(12):78-84.

[25] JONES J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 29(2):193-228.

[26] COHEN  D,ZAROWIN  P.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1):2-19.

猜你喜欢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环境规制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
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分析文献综述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基于政府补贴与环境规制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