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策略
2022-03-03王泽珍
王泽珍
(大方县凤山乡凤山小学 贵州 大方 551600)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当代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为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能够充分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但由于小学生年级普遍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贯彻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为基础,将情感教育合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看的过于重要,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应试教育的缺点。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各界逐渐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予以提倡[1]。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不光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还要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保证学生综合发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是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有效方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常来说,由于小学生年级都比较小,普遍都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很难真正看穿事物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加强学生的理论素养,但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会对逐渐失去兴趣,学习效率也会有所降低。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黄金时期,小学生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典型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逐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学生发现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衍生和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这也有效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和生。但互联网中也充斥着各种消极、低俗、负面等特点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2]。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融入情感教育,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维体系,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自然会帮助学生合理分辨互联网中形形色色的信息。另外,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分层教学,创造更多的课堂交流机会,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时,教师应该充分立足于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将其生活化,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新版本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强调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材。
比如,教师在讲解《葡萄沟》一课时,首先可以为学生介绍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等,让学生真正明白新疆葡萄更加好吃的原因;其次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介绍生活在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的基本特征,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挑选出这篇课文中比较富有意境的句子进行赏析,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地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花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可以说是全文的中心语句,是对葡萄沟丰收景象的一种想象,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3]。另外,“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教师针对这句话带领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维吾尔族朋友的热情好客,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教师通过类似的方法对教材进行挖掘,不光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为学生创设情景
小学生年级都比较小,通常对外界事物都怀着较强的好奇,可由于部分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严重缺乏社会经验,这就导致他们对于课文中的某些桥段,很难具有直观的理解,同时也无法体会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具体的情景中更直观的感受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比如,在针对《落花生》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花生的生长过程,几乎不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了解花生高尚的品格:其他果实都是长在树上,成熟时特别显眼,但花生却埋在地下,果实成熟了也默默无闻,从不张扬,等着人们发现。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花生的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花生,并在课堂上为学生现场展示,将去了壳的花生放在白纸上,使劲按压,按压结束后,花生会在白纸上留下一块油渍,这也是“花生榨油”的粗浅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很直观的明白事物的原理,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感受花生可贵的品质[4]。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讲解课文之余,进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和“花生”一样默默奉献,不显人前的人,并讲述他们的事迹。如每天天不亮的时候,环卫工人就已经悄悄把街道的各个角度打扫的干干净净,但等街上开始变得喧嚣繁华的时候,他们又默默消失,为人们留下了整洁的环境。通过对环卫工人的赞扬,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向环卫工人的精神学习,兢兢业业,甘于奉献。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首先,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中的“平等性”。尽管小学生年纪都很小,但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独立的,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给予班级每一位学生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努力做好平衡,杜绝重点照顾、特殊对待等现象的出现。一旦发生,将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其次,教师要以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发表评价和引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教师更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余时间,教师不光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情感关怀,并从自身做起,约束自身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底蕴,进而产生敬佩和崇拜的情感。同时,出于对教师的喜爱,学生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上,将榜样的力量发挥出最大价值。
(四)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通常配有插图,生动有趣,十分适合小学生阅读,这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在学习任何一篇语文课文时,朗读环节都是必不可少,这也能让学生对课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5]。因此,为了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情感素养,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寻求与作者当时写作心境的契合点。
比如,在学习《古与今》和《人之初》时,由于课文内容对仗比较工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加深印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一遍,并将生字和生词记录下来,在教师解决完生字、生词问题后,再让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并要求学生带有一定的感情。《古与今》当中的词语基本都是反义词,以此为灵感,教师完全可以几组和情感有关的词语,让学生进行分类。如善良、邪恶、谎话连篇、诚实守信等,在分类的同时,教师还要问学生以后想要成为哪一种人,进一步塑造学生品格。同时,教师在讲解《人之初》时,在让学生朗读之余,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并有教师做最后总结,深入解析学生所提到的每一种良好的品德,鼓励学生成为这样的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还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情感教育载体,一举两得。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情感素养的提高。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将他们长期放在单一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很可能产生排斥心理,这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情感教育的开展,甚至会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无论是参赛学生还是听讲学生,都能活动中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美德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将来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再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公园,近距离观察爬山虎的样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情感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融入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师深度挖掘教材情感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品读课文,同时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