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整合运用
2022-03-03涂乐
涂 乐
(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当前教育事业对教育的改革进行全面推进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新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丰富和优化,并有很大的提升效果,而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实践合作学习模式,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探讨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在语言积累能力上词汇运用更加饱满、新颖。而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来讲,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必要的,因为这决定学生对语言学科学习的效果和态度,同时对日后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1 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环节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于阅读课堂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思路,导致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对较低,这具体体现在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阅读能力测试水平不高等方面。对于当下学生阅读教学的总结,大约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单向性阅读理解的传播教学;第二,阅读情感的僵化式课堂普及;第三,学生缺少个性化阅读讨论与思考的主导权。
第1,教师的单向性阅读理解传播教学,具体指的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正确摆正学生的课堂地位,总以教师第一的视角进行教学传播。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成为了线性的传播模式,学生们在该模式中的互动权力几乎被忽略。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致使教学课堂成为教师个人的“脱口秀”演练场,学生在期间“一笑而过”,真正留在大脑的知识往往所剩无几。
第2,阅读情感的僵化式课堂普及,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然地产生情感,而是僵直地告诉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应当具备的某种情感,此时,尚且缺乏自我意识的学生则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尚且有个性思考的学生则被逐渐磨平个体意识,教师的教学“好意”往往也成为了一地鸡毛。
第3,学生缺乏个性化讨论与思考的主导权。显而易见,在传统模式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们往往不具备课堂讨论的主导权,学生们经常会听到“坐好”“闭嘴”“你们听我说”等毫无教学互动意义的压迫性命令。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为了全班接收外界信息的“傀儡”。
2 合作式阅读教学意义
合作阅读模式其实遍地皆是,如各种阅读沙龙、读书会等,此类合作阅读旨在通过彼此观点的分享达到对文本理解层面的提升。而对于学生而言,合作阅读除了要达到对文本理解层面的提升,更多的是着眼于对阅读文本的综合性学习,如在合作中深化对生子与生词的理解、提高个人的阅读理解与思辨能力,此外,针对学生设计的合作阅读学习模式,也出于对学生综合人格塑造的角度,教育者期望通过合作的阅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合作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和再创造能力,健全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此同时,合作小组模式为合作式阅读教学最常见的实践手段之一,多数教师会选择建立具有差异性成分的学习小组,学生在具有差异性的学习小组中不断磨练与磨合,优秀生有效地降低了个人骄傲自满的不良学习态度,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良好的小组互动中,最大程度地提升个人的学习自信心。学习不一定是要充满竞争的,孤立、自闭式的学习效果是封闭的、缺乏活力的,并不利于学生长久的个性健康培养方案。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品尝到合作学习的良性促进作用,也可以品尝到合作带给自己的学习愉悦,让学生在良性学习氛围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 合作阅读教学整合运用策略
(一)设计差异互补型小组
纵观现实,教师之间尚且存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学生们也不例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差异,他们的性格、思维、喜好均不尽相同。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渴望着在现实舞台中发挥个人的独特性和魅力。教师们需要保护学生们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尽量避免教学中对他们施加过度僵化的教学“塑造”。教师们若是没能及时意识到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和意义,难免会将学生们塑造成外表完美、实际空虚且千篇一律的“大卫雕塑”。处于对学生成长的个性保护,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们深层的个性特征,并根据具体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在阅读课堂中设计出具有差异互补性的学习小组,以此设计更加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与共同进步。此外,也由于对于语文的阅读与理解本身的非单一性质,即语文阅读存在多角度的解读视角,对于语文文本的评论和理解是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是一个具有思辨性质的过程。因此,在具备差异互补性的阅读小组中,学生们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充分的思维碰撞,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相互交织,最后达成阅读视野的“广角式”扩展,并让学生们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的思辨性思维模式,及求同存异的合作思维模式。
例如,在课文《日月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类似这样的一个开放式问题:“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随后,教师可以将差异互补作为小组分配的最高原则,并在实际综合考量之后,对学生进行阅读小组安排。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安排性格活泼外向的小学生,作为阅读小组讨论主持人,要求各位阅读小组讨论主持人维持好小组内的气氛与讨论热度,以个人魅力尽最大程度地带动小组的讨论气氛。教师需要交代阅读小组主持人,在主持讨论之间要尊重所有成员的发言,捍卫每位同学的发言权力。此外,教师在巡堂过程中也要适当对学生们进行讨论“激活”,鼓励各位学生积极地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讨论僵化的小组带去一定的突破思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观点讨论热情。
(二)师生合作创建教学情境
阅读课合作,除了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体现,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体现。教师在积极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特殊模式。然而,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在某种程度来讲,需要教学课堂具备一定的趣味教学环境,例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味性教学情境的营造,学生们只有在感知到教师与课堂的趣味性之后,才会对教师放下“戒备”,主动迎合教师的教学互动合作邀请,进而在师生良性互动合作中,完成对教学知识的趣味性吸收与内化。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之前,先借助多媒体互动设备播放相关的情境音、视频,营造出一个初级的教学环境;随后,教师可以主动邀请学生与她合作构建情境,如让学生们以扮演、表演、对话等开放式表现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对教学情境的构建。在此其中,学生们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天然的信任感,也愿意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继续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而教师也在学生的推动下,进一步地提升了个人的教学能力,一举多得。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运用“多媒体互动”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小兴安岭风景有关的视频,首先让学生们通过这一种直观的视听刺激形式,对小兴安岭的风光进行初步认知,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接着邀请学生与自己进行情境完善合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文本中出现了“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小溪”“积雪”等描述,教师可以及时更新多媒体互动平台的音、视频,更换与文本内容更加贴合的音、视频,营造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情境。随后,该课文文段中还出现了“小鹿散步”“俯下身子喝水”“欣赏倒影”等片段描述,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小鹿的在小兴安岭散步时的形态与神态,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自行为小鹿配台词,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在此期间,学生们通过与教师的课堂合作互动,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得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和饱满,而学生们也在参与情境搭建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文本的情感与表达,强化了个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减负保质的合作预习设计
在语文阅读合作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从课程预习的角度上,进行合作教学切入设计。当前,随着“双减”意见的开展,教师需要完成作业形式设计的创新,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减负不降质”的作业设计理念,同时还要让作业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关怀。当前,在“双减”大背景下,学生的课余时间将会变得更加充分,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合作预习模式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与小伙伴们进行合作预习,预习作业的具体模式可以是以手抄报模式,也可以是表演或演讲的模式进行,学生们作业完成后也将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演示,借此学生不仅受到了教师与其他同学的鼓励,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上窥见学生学习中的认知偏差,以便及时调整个人的教学方案。教师对于合作预习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目的主要在于,不仅可以借此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减少学生的“课余迷茫”情绪,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与同龄人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能完成对新知识的预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识和人格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前合作预习的学习任务,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熟读古诗,借助可以获得的资源对古诗的内容或创作背景进行初步了解,并与合作的小伙伴们分享各自找寻的资料,并就古诗内容或情感进行初步讨论。教师们还可以建议学生,若学有余力,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古诗中不理解的生字、生词。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在完成预习与预习讨论之后,以小组内认为最佳的表现形式对预习成果进行梳理与整合,形式可以是小文章、简单的手抄报、表演剧场等等,而后在正式讲课时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拓宽个人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习不再成为精神上与身体上的负担,而时充满乐趣的成长环节。
结语:综上所述,在整合资源的合作阅读课堂中,学生们在现代性教学环境中,完成自我的蜕变,并丰富了个人的情感,成为了人格健全、喜欢思考、包容的、友善的新时代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