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2-03-03宋微
宋 微
(广东省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凯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引言: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大多数只限于知识点的传授,在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只能够回答同类型题目,一旦出题人在题目上做出小变动,学生都很难准确找到题目具体要考的知识点,自然就没有办法正确完成阅读题目。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虽然表面上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并不能灵活应用知识点解答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全面掌握其中内容,或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讨论,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学生自主学习过度
现阶段,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教师都意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且也不断鼓励学生完成独立的自主学习,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是在具体落实时可以发现,教师们对自主学习模式的了解还不够透,同时学校对于自主学习的要求过于激进,没有全面考虑其中的问题。对于学校方面,应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的实施形式放任给教师,因为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合理计划,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方面,教师只意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对知识点的学习也不够透彻,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仅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浪费学习时间,还会影响学生后续阅读学习积极性,起到消极作用。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会有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关注很少。在课堂上,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所以使用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没有办法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面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长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阅读思维,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主动转变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总之,教学方式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材料不适合学生
良好的课外阅读活动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形成了这样的教学观点:学生读书的数量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每个阶段的教师都会为学生推荐大量的必读课外书籍,并且严格管控学生的阅读量,将其作为作业,如每天必须要读多少页,一个学期必须要读多少本书等等。还会联系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观点从大体上看是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就具体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差别,在认知情况、接受能力、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固定的课外材料推荐并符合所有学生。如果学生不喜欢就不会深入的品读文章中的细节部分,学生只完成了数量,但质量却无人知晓。此外,过渡的监管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阅读不喜欢的书籍时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整体的阅读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使学生完成有效学习的关键能动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通过构建趣味情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真正走进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学习。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根据情境展开联想学习,给学生带来是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完成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进行《小真的长头发》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文章主要讲述了三个女孩了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作者将他们的对话使用画面相交替的方式把现实与想象不同场景展示出来。面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创设阅读情境,在朗读过程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小真天马行空的想象自己头发可以长到做很多很多事情,这样充满天真与优质的想象让文章充满梦幻元素。朗读结束后,很多学生多与小真的“长头发”都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有些学生说这么长的头发会不会影响运动? 有的学生说这么长的头发很好,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与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被情境所吸引,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故事情境,从而完成有效学习。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想要真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有控制性的放手,像传统教学方式中一味的向学生输送知识点是不行的,还应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完成有效的自主阅读,并在反复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有利基础。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学习过程中,不能省略任何一个小细节。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完成一篇文章的自主学习,循序渐进的走进文章,从而文章中找出可以重点的词语、句子,再通过这些内容来深入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是抒情文章,需要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当学生拥有良好阅读习惯后,打好根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找到文章中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回顾课文,找到文章是按春、夏、秋、冬时间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美丽、壮观景色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时间去游玩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重新阅读自己喜欢的那一段,并找出其中的作者的写作方式、使用的修辞手打等。在阅读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找出的内容,经过交流与讨论来完成文章内容的学习。文章学习后,可以向学生询问阅读后的感想,激发学生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来让学生熟悉学习方法,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学生才能坚持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创新教学方式,展开分层教学
在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询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或是遇到的困难,然后在给予学生针对性的阅读意见,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成绩等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贯彻落实个性化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可以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与故事的脉络,最后悟出其中包含的道理。在学习过程种,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如对于学习能力薄弱,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教师就提出类似问题:文章中农夫守株待兔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中有之间表述这个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能力强,并且拥有充足知识储备的学生,可以在学生阅读结束后直接向学生提问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分析农夫的所做是否合理,由此来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完成更全面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分层教学落实个性化教学等来优化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有效落实,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堂学习中,积极学习知识点,并从中得到阅读能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