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3-03刘艳平
刘艳平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三小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前言:微课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新模式,它能利用短短的五到八分钟时间通过知识精讲来讲透单一的知识点的课堂形式,它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课堂容量小的诸多优势,所以现今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一定要深度明晰其教学意义,再在分析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之下,充分引起微课教学的重视。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
基于微课的课程时间普遍被教师控制在在十分钟以内,所以需要学生学习的时间较短,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会生集中注意力专注微课的内容。而且微课学习注重知识点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内容短小精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因为学生往往在听完微课后,还有富余的精神进行继续的学习和探究,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自主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能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1.2 有利于知识的整合与复习
微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内容上逻辑性和条理性比较强,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复习,尤其是对学生巩固双基,使凌乱、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外教师为学生制作的微课复习课,也可以让学生的知识迅速形成知识网络,建构知识框架,从而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有利于降低信息技术学习的难度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也融入了进去。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抽象和实践程度高的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入手,积极的应用微课。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将一些具体的操作放到微课中,通过直观的展示,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同时学生的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机会。
二、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现状
2.1 信息技术的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几乎被小学遗忘,一直作为小学生教育的补充而出现,甚至到了高年级,很少有学生会有机会再次学习到信息技术课程,所以基础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的不明显,学校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上的投入都不太高,很多学校只有一个信息技术的老师,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也十分落后。
2.2 课堂教法传统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只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学习的自主性,长期下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不高,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排斥。所以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自然不高。深度分析这种原因,不仅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有关,也和互联网之下手机和电脑对学生的侵蚀有关系,导致小学生认为一旦学会了使用手机就不需要学习信息技术。
2.3 学生个性化差异大
小学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不够、应用能力不匹配,这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更加困难,对老师教学方案设计的要求也更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印象,比如家庭教育理念、生活的环境等,学生个性化差异大是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本来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就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不一,再加上信息技术理论性过强,学生的兴趣一直就不太明显,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上课,那么学生就只能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很难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养成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措施探究
3.1 重视老师主导作用,提高自身专业水准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对职业教学水平、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能辅助教学,从而才能为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们明白新时期社会对他们的客观要求,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1]。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或者教学研讨会的方式,来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在完善自己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老师的能力产生信任。另一方面,老师要结合现如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要求和教材内容,对课程的设计进行优化以及扩充,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新鲜感,以充实自身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实践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和创新,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技术设备辅助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从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微课课堂结构。
3.2 精心备课,提高微课质量
上好微课对于教师的备课水平是有要求的,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做到精心备课,在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和学习的基础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工作,不要盲目在互联网上借鉴教学资源,因为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前首先要设置自己的课程的目标和方向,比如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编辑修改声音素材》一课的备课工作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声音软件的认识”、“声音格式”以及“处理声音的方法”的三个微课学习的视频,旨在让学生有逻辑科学的学会使用编辑软件,并对编辑软件的原理有基本的了解。教师在投放学生的微课视频的时候,先投放“声音软件的认识”,再投放“声音格式”,最后再投放“处理声音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达到学习的深入和透彻的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从学生的现今发展还是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3.3 加强课堂管理和监控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利用不同于其他的课堂,其他的课堂上学生不能接触到电脑,而微课的学习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在单独的电脑上进行学习,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微课学习的情况进行把握,很有可能出现学生互相讲话,利用微课时间上网冲浪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对微课的课程质量进行监控,加强课堂的管理,比如在学习《对图片素材进行简单处理》教师可以对学生观看微课的时间进行控制,让学生集中在十分钟内学习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针对比较难的知识点,教师也要随时通过监控来观看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通过教师电脑总机控制学生分机的操作状态,观测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根据观看每个学生在每个微课视频中停留的学习时间来判断学生的知识吸收的程度。这样下来,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就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微课对课堂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单独投放上课的微课视频到学习平台上,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学习。
3.4 采取寓教于乐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参与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求知欲强而自控力差、对游戏感兴趣而对学习兴趣不大的特点。如果老师采取强制性的安排和管理,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反叛心理,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老师可以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选择权教到学生手里[2]。比如,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考核之后,剩下的课堂时间可以让他们自由的上网游戏。同时,老师可以将整个班级的学习视为一个整体,只有在全班同学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之后,才可以进入自主游戏的时间。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监督者”的身份,来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这样,迫于其他同学的压力,每一位学生在听讲的时候都会集中注意力,将完成学习任务作为首要的目标[3]。这样不仅监督自身认真学习,还能督促其他同学专心听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主动性和自觉性。
3.5 合理把控时间,避免造成学习负担
微课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学习手段,微课的学习初衷就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和学习的效率,但是有不少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课程进度,不仅在上课进行微课的学习,而且下课也让学生进行微课的学习,大量的微课积累学生让学生苦不堪言[4]。所以教师要合理把控自己的微课教学时间,原则上每节课的微课学习不能超过三个,因为过多的微课学习和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换了一种学习的载体而已。而且过多的微课视频堆积学习,也让微课失去了本身的优势,更是在有形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欲望减少,逐渐存在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情况,这种结果对于教师微课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坚持把控微课的时间,严格控制自己的每节课的教学进度[5]。
3.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类的学科,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理论作为基础,进行高效的实践操作。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老师将理论与上机操作分成了两个部分,大多采取一节课理论,一节课上机的方式。这不仅割裂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在实践的时候忘记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导致信息技术教学事倍功半[6]。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师可以采取“边教边学”的方式,在上机的过程中进行理论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让理论知识便于吸收,而且能及时的让学生进行理论与操作的融合实践,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教师根据微课的特点来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授课时,更要对资源的性质和有用性进行甄别和判断,做到有选择性的呈现给学生,争取把最精华的、最精彩的课程呈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效果的发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