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校本课程进行整合

2022-03-0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本古诗词诗词

袁 莹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前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对传统经典阅读的愈加重视。阅读经典的风潮已经逐渐在中国校园中蔓延开来。诵读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深受重视的一种教育方法,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颇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读、写的能力,将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教材内容最大的优点,适当的开展读、写实践活动,对学生提供大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文章、信息资料等,引导学生根据课外知识内容进行写作,以日常实际生活情况作为写作素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实现“以写助读、读写互动”的教学目标。 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立的。如果不与语文教学结合好,就会加重学生负担,重蹈前人曾经遗憾的覆辙。

一、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校本课程与古诗词整合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场地,校园的文化氛围与建设、制度等其他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充分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开展有效语文教学。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全面展开。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名段。内外结合,就是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拓宽经典积累的渠道和途径。

例如:在教学《从军行》这篇课文时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内容能够理解到这种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随后,教师为学生详细的讲解诗词内容,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词中“孤“遥”这两个生字的意义。当教师讲解结束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内容,背诵诗词、理解诗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想象诗词中所描述的画面,促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促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实现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目标。

二、深入挖掘教材,提升校本课程与古诗词整合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项课题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每一章节中都具有独特的中心思想以及主题意义。并且,其中具有大量的中华历史文化,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历史文化、精神,拓展语文课堂教学资源,选择学生能够更好接受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能够自主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语文知识,让学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程,如:“同学们,我国的传统节日你们都知道吗? 传统节日的习俗你们都知道哪些? 王维这个人物你们听说过吗?”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内容,让学生自主理解诗词内容,寻找相关资料,理解诗词中的生字、生词。随后,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诗词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大量课外资料,如王维的生平经历、人物介绍以及优秀作品等。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诗词中“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登高、插茱萸、赏菊、和菊花酒等。通过教师深入挖掘诗词内容,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诗词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的情感,以此来提升校本课程与古诗词整合的效果。

三、组织互动活动,提高校本课程与古诗词整合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教学内容就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互动活动,如“主题式阅读”、“写作评比”等,根据课文主题,阅读大量的课外古诗词,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重点知识,摘抄优秀的诗句、词语,按照诗词内容进行仿写,学生相互之间做出评价,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送别”为主题的诗词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大量的课外诗词,让学生在主题朗读活动中,运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以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朗读诗词内容,并且谈一谈自己对诗词内容的感受。在朗读之前要详细的介绍诗词作者的人物背景,以及历史事件等。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事件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从而提高校本课程与古诗词整合的质量,促使语文课程能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四、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的案例分析

(一)妙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和小学学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课堂,和课程内容越发融会贯通。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经典诵读的交杂能够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如小学诗歌《望天门山》一课,通过幻灯片、视频、音乐播放天门山风景的视频或图片,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体悟天门山的气势磅礴以及奇特景象。这样的方式可以先加强学生的感官意识,运用视觉听觉的辅助将诗词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对于诗词中所表述的内容和意境有深刻的体会认知,从而带动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以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减少古诗词由于时间和语言所产生的隔阂,更可以让学生避免初步理解所带来的困难,由此可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弱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巧用碎片化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除了上课的大片时间外,校园生活中还有不少零碎的时间可供教师利用。清晨的早读时光,午后的午读时间,临近放学的晚读时间,都是可以用于经典诵读,营造阅读氛围的好时段。例教师可以推荐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百家姓》、《三字经》等。然后在早读、午读时间让课代表或值日生带领阅读。值日生也可以分享经典中的名家名句,写在黑板上,每天上课问好时带领全班同学予以朗读,让经典的美好充盈在日常生活之中。日积月累,是一笔不可小觑的经典财富。

2.3布置课余任务,积累文学素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自己的心得感悟,教师则要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内化、运用自己在经典诵读中的所悟所感。手抄报、摘抄、读后感,都是很好的课余辅助任务。如教学完写景古诗文后,安排学生制作“夏日古诗”、“秋日诗词”等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不仅会将经典诵读时学习的课内古诗写上去,也会自觉主动地搜索、积累课外的古诗,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这种自主学习的动力是难能宝贵的,我们要通过布置课余任务的方式予以激发。

结语:综上所述,将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活动,开展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有效的语文知识,熟练的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已经学会的写作技巧,更好的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五、探索实践,语文校本课程实施

1.聘请技师作技术指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首先是安排本校老师作指导教师,其次是在学生家长和教师家属中聘请合适人选作指导教师。

2.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课时。实行“固定课时与机动课时相结合”,保障足够的教学时间。在课时安排上,我们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时计划,将每周的综合实践课安排两课时,活动课安排一课时,作为校本课程时间,用来上实用技术课程。这三个课时是学校指令性的课时,排上课程表,属学校“固定课时”,不得随意改动。另外是星期六和星期天这两天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到实践基地或向家长学习,这个时间属于“机动课时”。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固定课时与机动课时有机结合、合理运用,保障了充足的教学时间。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发展和创新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带给学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上的提升空间。让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多作些理性的思考,使师生的生命成长因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更加丰富多彩、熠熠生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文化,渗透国学教育,遵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既照顾全体,又突出差异教学的原则。重视学生的诵读,强调在自读自悟中激活思维,拓展外延,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以调动兴趣,增强诵读效果,提升诵读实效。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四有”接班人,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校本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