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探讨
2022-03-03李彩虹
李彩虹
(茂名市电白区第二中学 广东 茂名 525432)
引言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言表达”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的地位也不断凸显,通过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育,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语言,具备良好的口才,从而确保其在今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除去基础知识的传递外,不能忽略语言教学,积极结合情境交流、互动沟通等具备较强交际性的教学手段,构建出创新型、任务型、互动型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语言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现如今语言教学已经愈发受到重视,可如何借助“语言”之魅力,理解他人所说之话,与他人有效沟通,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由此,初中阶段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挖掘语言表达的实践和实用价值,实时地引导学生去练习、表达,不仅帮助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还能够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能够开口说一些有内涵的词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以下几点重要性:首先,语言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运用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让学生能够说出逻辑性强、流畅的话语。其次,通过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感,提升其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其意识到语言是一门交际性学科。最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表达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脱颖而出,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学生步入正确的人生轨迹[1]。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务必要意识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创设语言情境,拓展学生的交际阵地,以此为学生适应社会提供发展空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低下的限制因素
首先,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应用,语文作为一种交际性课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其社会功能性和交际性,然而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普遍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可能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文词汇和基本口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缺少互动。当下初中语文课堂较为沉闷,主要表现在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和记忆,课堂的整体气氛十分沉闷。“你听我讲”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活跃[2],教师在文章分析讲解后,剩下的就交由学生自己理解和背诵,缺乏对语言的深入讲解和实际应用,学生缺乏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的空间,极大的限制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文是一门注重交际和情感体验的学科,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就需要大量的交互和沟通,如果只是一味的背诵文章,则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最后,注重“听、读、写”,忽略“说”。当代初中语文教育的共同点在于不断的背成语、记语句、背文章,学生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语文,结合考试内容反复的进行练习,机械式地进行“背、写、做”,严重忽略了听和讲两个环节,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许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若是放到日常交际中,就会感到无所适。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
1.情境模拟式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
情境模式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路径,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敢于说、乐于说,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其语言交际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开展情境活动,创设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3],拓展学生的交际空间。比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故事描绘了作者幼时在悬崖玩耍不小心坠下悬崖的故事,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原型,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还原和情境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我”“一脸雀斑的小内德”“杰里”等,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还原对话,为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的添加一些语句、语气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减少语言传输方面的控制,让学生利用新掌握的语言形式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实现生生之间的表达和交互,通过情境模拟和生生互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演练完成之后,教师随机抽取两人小组进行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沟通,并给出评价。这一融合小组交流和情景沟通的教学模式具备极大的互动性,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自由发挥、自由表达,并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找出实际交际中存在的不足,找出自身在语气、语法及表达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总结得失,有效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语言表达的氛围
信息技术是当下利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多元化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交际阵地,让语文教学更加充满时代感召力,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技术和语言教学相结合,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视频,给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交际素材,让学生进行模仿、表达[4],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模仿和交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随着作者脚步,想着那“山上的矮松”“斜射在山腰上微黄的阳光”“薄薄的漏出点粉色花儿的小雪”。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关于济南冬天的视频,或者播放音乐烘托氛围,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双重感官中深度感知文本的内涵,走进文章深处。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用语言组织,用自己的话将视频中济南形象表达出来,如此一来,学生的表达欲望显著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3.注重鼓励和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
鼓励和评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认可力,能够对学生产生很深刻影响,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下,就敢于大胆交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表达中得以形成。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鼓励和评价的方式,消除学生的胆小心理,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5]。比如在七年级上册《观沧海》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几个学生来古诗进行朗诵,并且分别对他们的朗诵效果进行一个积极评价,“小李,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呢?”小李说道:“老师,我有些部分还朗诵得不够熟练。”老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多鼓励他:“你可以把‘山岛竦峙,洪波涌起’,这一段再读一遍吗? 注意投入些感情试试。”小李于是按照老师的指导重新朗读了一遍,老师这时就可以对他进行一些适当的夸奖,“读的真好,比上一次好多了,希望以后继续加油。”就是这样面带和蔼微笑的鼓励,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心里“暖洋洋”的,并让学生有一种来自老师的肯定感,心里更加自信,让他们在以后的课程中更加愿意和教师互动,也更加愿意和教师交流,在交流中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4.问题驱动,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
“问题”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通过艺术性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互动意识,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己组织语言,让学生真正学会表达。因而,教师要经常性设置问题,增大和学生对话和互动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猫》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然后结合文章的描写,对三只猫的形象有初步把握,然后就文章几处细节展开思考,比如在读完“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这一段后,结合文章进行思考和想象:”“为什么它会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 死前它又在想些什么? 如果你是这只猫,你在生命弥留之际,想要对主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就这几处细节进行思考:猫带着遗憾和不甘就死了,作为人类,应该有怎样的反思?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开始积极讨论,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回答,让学生组织语言描绘猫死前那种不甘和遗憾,在语言组织过程中,其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5.开展合作探究教学,增强生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语言交际活动当中,形成竞争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受,同时,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想法,聆听他人的观点,拉近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间的不同思想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6],使学生能够获得新的看待语文的角度,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生活中动物的调查,如家养的猫、狗等,然后记录下动物的外貌、习性等,最后再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相互分享、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6.加强词汇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素材
词汇是学生“能够表达”的基础,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对学生的阅读、交际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将会极大地限制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处受阻。对此,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案的革新,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文章,多积累词汇,增强学生的语感,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去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狂人日记》《药》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强化其字词积累。
7.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辩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会展现出自己的交际天赋,能说会道、从容大方。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辩论会的视频,让学生掌握辩论规则,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者学生关心的话题选择辩题,让学生自行分析辩题、收集材料、拓展思维、巧用辩论技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其应变能力、思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其雄辩滔滔,能说会道。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在学生初步掌握大致含义后,让学生就文章展开辩论,辩论主题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然后让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搜集辩材,进入辩题,让学生在辩论中发挥自身的语言表达天赋。
四、总结
一直以来,语文课程都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背和记忆,学生缺乏语言交际的阵地,其语言表达水平难以提升。因而,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情境模拟、问题驱动、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让学生能说会道、巧言善辩,在交际中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