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眼
2022-03-03杨树亚
文|杨树亚
一首好诗是有眼睛的。一个“绿”字,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意盎然;一个“快”字,让《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代诗圣的欣喜若狂;一个“悲”字,写尽诗人陆放翁弥留之际对“北定中原”的心心念念。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眼睛的。“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时间之眼;“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是曹雪芹笔下的情感之眼;“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罗贯中笔下的哲学之眼。
……
其实,一堂好课也应该有“课堂眼”。
在执教统编教材《杨氏之子》时,我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趣答”,从杨氏之子“应声答”中体会“秒答”,再从杨氏之子所言的“未闻”一词中体会“委婉之答”,打造了《杨氏之子》的“课堂眼”。
有老师执教《两茎灯草》时,引用《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中的“越要紧时,偏慢慢细写,拖延折腾,此乃行文一定不移之法”,帮助学生感受《儒林外史》在刻画严监生吝啬时的铺陈跌宕、一波三折。“一咏三叹”——这样的“课堂眼”,让教学有了亮度。
特级教师潘文彬在上《我的拿手好戏》习作指导时,为了让学生对“拿手好戏”有话可说,用“看点”与“故事”两个词语帮助学生打开各自“拿手好戏”的闸门,学生有话可说,且说得精彩——这样的“课堂眼”,让课堂有了宽度。
在执教统编教材四下《短诗三首》时,笔者紧扣课后习题一,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的节奏与韵味;借助习题二,引导学生读懂《繁星(七一)》的诗意;借助习题三,引导学生感悟《繁星(一三一)》的诗情;借助习题四,引导学生寻找《繁星(一五九)》的诗眼。四十分钟,四道习题,沿着教材的路径,运用读诗的方法,依次读懂诗意,感悟诗情,寻找“诗眼”——这样的“课堂眼”,让教学过程有了刻度。
好的课堂,需要打造能够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过目难忘的“课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