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言语支架打开学习过程
——三下《蜜蜂》磨课手记

2022-05-06赵林萌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法布尔纸袋小标题

文|赵林萌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蜜蜂》是三下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二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一条指向阅读,一条指向写作。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将教材真正读懂、读透,针对课文的特性,挖掘潜藏的语言训练点。

【试教回放】

在试教中,笔者让学生做一回法布尔的小助手,帮他完成实验报告。接着直接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填一填。学生们经过思考,三三两两地举起手。

生:法布尔在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可以简单地概括这个步骤吗?

生:法布尔捉了些蜜蜂放在纸袋里。

师:不错。那是不是可以概括为“捉蜜蜂,放入袋”?

(生点头,师板贴)

师: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还有哪些呢?能不能像这样,用几个字概括这一个一个的步骤?

生:带蜂走四公里、做记号、放蜜蜂……

师:还有其他步骤吗?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让女儿等”这个步骤不能省。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贴:捉蜜蜂—放入袋—让女儿等—带蜂走四公里—做记号—放蜜蜂)

【反思剖析】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找到法布尔做的第一步,教师进行概括,然后引导学生一一回答。看似扶放结合,但操作过程过于功利化,未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琐碎不聚焦,学生思维呈碎片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1.语文要素落实窄化

备课之初,笔者研读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发现《花钟》和《小虾》两篇课文中都能找到落实语文要素的地方,可是《蜜蜂》这篇课文好像找不到类似的自然段。所以,笔者就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指向写作要素的课文,借由这篇课文的教学,学习写实验的方法。因此,在学习活动设计中,没有针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来落实语文要素。

2.学习过程过于功利化

《蜜蜂》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将图表补充完整。其训练目的,是为了落实“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搭建支点。笔者在教学时,只在形式上设计了“做法布尔小助手”的情境,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道题来讲解。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与教材不亲近,走不进情境,所以拿到实验报告后一筹莫展,无从下笔。

3.学生学习过程没有打开

在学生归纳法布尔实验步骤时,笔者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填写,然后全班交流讨论,但是个别学生交流后,教师便将预设的答案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有的添步骤有的漏步骤,甚至有概括不清晰的情况,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关注到这一学情,更多的学生只是作为倾听者,思维过程和言语表达都没有得到提升。

【活动重构】

针对试教时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从语文要素的落地出发,对“我是法布尔的小助手”这一学习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整合品读、概括、讨论、复述等多个环节,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师:实验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第2~7 自然段,来做一回法布尔的实验小助手,边读边理一理,法布尔为了完成实验,做了哪些事情。

生: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生:“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放了出来。”

师:真会学习。你们找到了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一句:“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师:读读这句话,圈一圈法布尔做了几件事。

生:两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捉了一些蜜蜂,第二件事情是放在纸袋里。

师:不错,你们抓住了关键词语。能不能只用几个字就把这个步骤说得更简洁一些?

生:捉蜜蜂,放纸袋。

师:在长长的句子中找到关键词语,进行提炼,就能概括法布尔所做的事情。用这样的方法读读第二句话,先圈一圈,想一想,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法布尔还做了什么。

出示: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师:想好以后,可以六人小组讨论交流,把小标题写在板贴上。第一个完成的小组把板贴贴在黑板上。

师:采访一下第二小组,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生:我们在这句话中圈出的关键词是“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做了白色记号、放了出来”。把这4 个步骤概括在一起,就可以说是走了四公里路、开纸袋、做记号、放飞蜜蜂。

师:第二小组同学讨论得又快又好,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我们第四组概括的小标题更对仗一些,比如说“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我们就概括为“走远路打开袋”,后面两个步骤我们概括为“做记号放蜜蜂”。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同学的小标题更好呢?

生:第四组。

师: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一组认为让女儿在蜂窝旁等待的步骤是不可以少的,因为如果不让女儿在蜂窝旁等着,那法布尔后面统计的时间和数据就不太准确了。

师:那你们是怎么概括的呢?

生:叫女儿窝旁等。

师:请把你们的小标题贴在黑板上。

师:实验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接下去读一读,法布尔还做了什么?

生:法布尔回到家以后继续等待,并且记录了蜜蜂回来的时间和只数。

师:不错。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生:等蜂回做统计。

师:你们真是合格的小助手,步骤找齐了,概括得也很恰当。能不能就看着这几个小标题,把法布尔的实验过程连起来讲清楚?老师送给大家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先、再、接着、然后、最后”,可以合理选用,有条理地说一说。(生交流)

师:你们抓住了关键语句,讲清楚了一个一个的实验步骤,真有条理。

【收获进阶】

1.在情境任务中完成文本阅读与要素落实

深研教材之后,笔者寻找到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和本课的联结点:课文是按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顺序写的,其中实验过程是第2~7 自然段,我们原来理解的一段话总是以自然段为单位的,但其实整个实验过程也是一段话。如果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关键语句呢?细细研读就会发现,第2、6 自然段就是介绍实验步骤的关键语句。但这两段话直接用来概括段意是不行的,必须进一步在关键句中聚焦关键词,从而链接关键信息才能概括段意。

有了深度研读文本的基础,进行活动设计时,思路就很清晰了。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任务情境——做法布尔的小助手,围绕着法布尔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进行概括的训练。而这种训练不能凭空进行,必须借助语言文字来训练。于是有了第一步——以第一句为例,读一读,圈一圈,概括法布尔的实验步骤。第二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概括法布尔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散点式的步骤如何有序?这就有了第三步,给学生有序表达的拐杖——“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使多个步骤更加有条理。到此,“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就真正在课堂中得到了落实,学生的学习过程被打开,语文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2.在进阶任务中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

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基点,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成为了活动设计的一个训练点,所以概括法布尔实验步骤的小标题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个进阶任务。在试教过程中,笔者对于概括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尝试了多种形式:三个字的——捉蜜蜂,放入袋,让儿等,走远路,做记号,放蜜蜂,等蜂回,做统计。四个字的——捉蜂入袋,带蜂远走,标号放蜂,等蜂统计。三个字,步骤太多,学生连起来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时,会有很多个“然后”;四个字,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凝练得比较拗口,复述步骤时,又要把浓缩的文字还原成通俗的话,很不利于学生的表达。怎么兼具简洁概括和连贯表达?基于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儿歌型学生易概括,又便于表达,且可以把大步骤说清楚,所以笔者在修改教案时,设计了六个字的小标题——捉蜜蜂放入袋,让女儿窝旁等,带着蜂走远路,标记号放蜜蜂,等蜂回做统计。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概括的小标题意思对即可,不用力求与教师设计的一字不差。每个步骤中都有法布尔的良苦用心,缺一不可。课堂上,让学生看着通俗有节奏的步骤,再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起来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就能由易到难,稳稳地在课堂上实践语用能力了。

3.在合作任务中让言语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学习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并把小标题写在板贴上,这样,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打开思维过程,提升言语表达。

除了关注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也要指向“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那么概括完法布尔的实验步骤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过程的学习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活动让每个学生自己先说一说,既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其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为读写训练打下基础。在本单元中,《蜜蜂》是一个很好的写实验的习作例文,设置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三大板块,实验过程中有条理地记录实验步骤,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写作范例。让学生通顺、流畅地把实验过程说清楚,是为接下来的写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铺路,让学生明白,写好一个实验需要哪些板块,怎样把一个实验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优化学习活动设计,打开学生思维过程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路径,我们要深研教材文本,站在儿童视角,给予学生自主发现、言语训练和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法布尔纸袋小标题
巧用小标题为作文“点睛”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法布尔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四度空间纸袋
蝉壳
一图看懂档案袋里装了啥
一图看懂档案袋里装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