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向
2022-03-03侯月明
侯月明
(辽宁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肩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不仅要为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才”的方面有所突破,更要在“德”的培养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关系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然而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主体、体系内外仍存在诸多未能充分适应的问题”[2],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清晰、重视程度不够等挑战。因此,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是当前全面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紧迫任务。“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3],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实践路径。因此,立足新时代,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思考和审视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廓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寻找突破的方向,有利于为破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供借鉴。
一、“三全育人”对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三全育人”不仅是对研究生育人理念的变革,同时也是对其育人方式的重要革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有效推动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创新,同时更有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三全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
“三全育人”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的全局思考”[5]。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目标指向“立德树人”,根本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6]。可以说,“三全育人”不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方针,也是其具体活动实施的实践性策略,它指明了高校研究生开展立德树人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指向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研究生培养的根本在于立德,也就是要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更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更要把立德树人渗透到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相比于知识和能力而言,价值塑造更重要;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是进行价值的塑造,同时,在进行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合理融入价值塑造的内容和元素[7]。也就是说,“三全育人”可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出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进而有效提升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成效。
(二)“三全育人”是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研究生教育位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顶端,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实施途径。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内涵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一些工作条件的保障建设不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还存在断点现象[8]。“三全育人”理念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过程。在遵循研究生成长和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摒弃传统的以“成绩为王”的思想痼疾,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三全育人”顺应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
“三全育人”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可以说,新时代给青年一代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方面的多重挑战。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消解不良社会思潮对研究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需求。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只有家国情怀的价值归属深植于青年一代的心灵中,他们的生命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这不仅是中国历代爱国志士的人文信仰,更是国人对价值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是研究生德性培养的最高层次”[9]。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研究生的高尚品德,使其成长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三全育人”强调的是综合育人的效果,然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性不强、育人过程之间的衔接不够以及育人方位间的互联较弱等问题,尚未形成“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良好局面和强大育人合力,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仍有不小差距。
(一)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性不强
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导师、辅导员是承担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10],他们共同构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师资力量。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主体存在着责任模糊不清、育人主体间协同性不强、没有形成育人合力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的出现。
首先,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整体意识不足。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为学、为人方面发挥着方向指引和价值塑造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教书是传播知识、授予技能、培养人才的活动,育人是陶冶精神、塑造灵魂、培养新人的活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指导方面,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整体意识不足。
其次,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11]。思政课教师对研究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然而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滞后,在教学中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讲清、讲透、讲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不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12]。
再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缺位。研究生辅导员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群体。然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也是困难重重:一方面,不少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陷入大量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中,很少细致考查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也很少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不少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不够健全,很多研究生辅导员由一些任课教师兼任,且工作流动性比较大,这也影响了辅导员主体对研究生的育人作用。
(二)育人过程之间的衔接性不足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覆盖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在培养的各个阶段当中,这也是“三全育人”中全过程育人的体现,是对“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高度概括。然而,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育人过程衔接不畅通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之间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差异性。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并没有明显差别,然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子系统,应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和培养特点。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及建设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连续性不强,而且设置也不够健全。目前,多数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而这一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不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三)育人方位间的联系较弱
所谓“全方位”指的是高校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空间维度的延展性和立体性。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全方位育人要贯穿在育人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学校的一切育人资源,构建多时空、多维度的立体式协同育人格局。目前,一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并未真正有效建立。一方面,由于高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不同,各部门之间缺少协同合作的平台,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协同育人的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载体较为单一,育人效果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路向
面对当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高校需要构筑主体协同的教育模式、构建有序衔接的教育系统、建立多方联动的教育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切实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全员育人:着力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实现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校全体人员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全体人员都要成为具有育人能力、育人意愿、育人情感的“教育者”,让“教育者”实现从育人个体到育人共同体的转变,让育人队伍发展壮大,增强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和凝聚力,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
首先,加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育人作用,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导师不仅要引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同时要将学术研究中所秉承的追求真理的热情、开拓创新的批判精神、学术研究的社会使命等价值理念传导给学生,以此塑造学生的学术心灵,并养成良好的学术品质。同时,“基于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导师职责履行评价指标体系”[13],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败的关键。在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中,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例如制定《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把立德树人作为导师考评的核心指标,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意识[14]。
其次,提高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切实发挥思政课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意识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要加强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师资的配备、选聘、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制度[15]。要保证思政课教师的数量,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备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师选聘方面,既要高标准,又要具有灵活性,推进思政课兼职教师、特聘教师制度的建立;构建责任落实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师主体的胜任力,在专业课教师群体中构建一手抓专业课教学、一手抓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岗双责”制度,促其在教学中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16]。二是要激发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群体的教学活力。高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养,推动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三是构建资源整合,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研究生思政课程。探索激励性的资源挖掘制度,设置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针对研究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整理,为专业教学提供更多信息,使思政课程更贴近研究生的实际生活。
再次,规范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切实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群体的教育力。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通过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倾向,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规范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需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健全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学校要根据研究生人数的配备比例,配足、配齐、配好辅导员队伍。二是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群体结构。可以探索研究生专职和兼职辅导员建设,扩大辅导员的队伍群体。三是要提升研究生辅导员群体素质。学校可以通过业务培训、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研究生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研究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二)全过程育人:逐步建立各阶段有序衔接的教育机制
全过程育人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到教育教学的全时段各环节,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17]。全过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依托和载体。只有根据研究生人生任务特点、学习阶段差异和实际问题需要,合理把控育人过程,建立各阶段有序衔接的教育机制,才能将育人的依托和载体转化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和手段。
首先,全过程育人既要重视育人的阶段性,又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核心。这是因为研究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全过程育人一定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开展各类教育,以此构建科学连贯的思想政治育人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研究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注重点,开展不同内容的育人活动。在研究生入学阶段,可以侧重对其进行思想引导;进入培养阶段,则可以侧重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研究生进入就业阶段,则要注重对其职业道德的培养[18]。
其次,全过程育人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各板块之间、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即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一是要改变传统的“重本科,轻研究生”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研究生阶段的思政课程建设,凸显研究生阶段思政课的学术性与理论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程内容中。二是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在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三是要深入挖掘研究生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相得益彰,融通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以此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全方位育人:建立多方联动的教育框架
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利用各种元素、方式和载体,建立立体的、多维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
首先,利用学校的各种元素,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例如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育人,抓住科研活动对研究生有较强吸引力这一契机,借助大团队育人和科研优势,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使其接受科学精神的滋养和科研道德的熏陶。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学术报告和交流会的方式渗透教育的元素,引导研究生坚守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培养他们的学术志向和学术道德。
其次,利用多种育人方式,构建多维教育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仅仅依靠陈旧的教育观念、有限的教育载体、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产生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高校要善于在实践中利用多种育人模式,整合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例如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网络媒体融合发展,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建立校报、校园网、新媒体一体联动,通过技术创新、形式创新和载体创新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优势有机融合。创新“三全育人”的手段与途径,将政治术语、规范道德转码成鲜活、生动、时尚的“网言网语”,贴近研究生的兴趣点和共鸣点,实现教育内容的有效传递,引发研究生思想的共鸣。
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通过育人主体间的大力合作与不懈努力才能够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衔接、全方位联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发展期,无论是在育人主体、育人过程还是育人方位上都存在短板。未来要补齐这些短板,就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以“三全育人”理念为目标导向,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规律,构建育人主体协同的教育模式,保证育人过程的有序衔接,形成多方联动的教育机制,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格局,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