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慧课堂,探索信息技术和英语读写课深度融合
——以PEP《英语》五(上)Unit 1 What’s he like?Read and write为例
2022-03-03廖保华
文 廖保华
智慧课堂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环境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笔者在参与第十九届全国信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比赛中,借助智慧课堂,将信息技术融入PEP《英语》五(上)Unit 1 What’s he like? 第五课时读写课。在构建开放共享、交互创造,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课堂中设计“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活动,激发学生英语读写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寻找两者间深度融合路径,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智慧课堂,巧设任务,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
1.课前融合,精准把脉,凸显“以学定教”智慧性
传统英语课前预习作业基本上围绕听读,即听读课本,家长签字。教师要一个个查阅了解学生是否完成预习,既耗时又耗力。学生预习是否到位,教师无从得知,只有上课时看学生的课堂反馈才能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而对重难点的定位,教师也只能根据教参书以及个人教学经验来定,没有办法做到以学定教。
本课中利用“一起作业”APP,第一个作业反馈:读书,设置内容是跟读课文;第二个作业反馈:校园机器人设计大赛,尝试用思维导图描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课前预习题。跟着语音读单词,可以反复听,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朗读错了也没有压力,可以再来一次。在犯错中不断学习,这也给学生的预习减轻了压力。教师根据“一起作业”APP 平台统计分析学生跟读不准确、错误率较高的单词和句型,统计出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发现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困难。基于数据分析,明确难点,笔者定下本课的学习难点是“He is strict”中单词strict 的发音和流利朗读句子“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初次设计自己的机器人”,笔者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1)写之无物;(2)写之无序;(3)不会用思维导图。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在充分把握学情、掌握学生学习困难的基础上设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定教。
同时新授课前回顾作业,学生提出困惑,于是师生共同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学生对接下来的探究产生期待,带着目标学习,知道自己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正好需要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课内融合,突破重难点,凸显“提升思维”智慧性
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思维都是关键——思维的层次决定了写作内容的层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要放在读写活动的中心位置(王蔷,2020)。在智慧课堂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基于情境的体验设计读图猜测、寻求细节、变序激疑三个学习任务,以小组形式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推理、归纳、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
(1)聚焦插图,整体感知
Wu Binbin 也有一个机器人,我们看看他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利用互动课堂教学助手软件发送板书和Task 1——读图选词。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图片,略读文本找出符合Robin 特征的单词。小组运用句型“What’s Robin like?”讨论Robin 的特征,培养他们读图的预测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任务2——阅读文本,找出“What’s Robin like?Why?”关于Robin 的细节描写任务充满了期待。
(2)研读文本,寻求细节
利用互动课堂教学助手软件发送Task 2——连线题。让学生再次观察介绍Robin 的文字和图片,了解补充Robin 特征的准确信息,用Pad 完成图文对应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小组合作细读文本,交流自己的观点,活动过程运用“What’s Robin like?Why?”句型进行强化。生生交流,教师巡堂,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理解了本课难点句型。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体验到文本中Wu Binbin 运用先概括再阐述理由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为后面写作学习做了铺垫。
(3)变序激疑,总结归纳
利用互动课堂教师助手软件发送Task 3——短文排序,请学生把打乱的日记段落进行正确的排列,并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学生利用Pad 先进行自主探究,思考文本描述事物先后顺序,在写作时如何有序描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案例中以上三个任务着眼于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梳理了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认识。笔者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隐藏的写作技巧,将文本写作思维逻辑可视化,为今后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除此以外,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任务,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建构知识框架、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高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3.作业融合,迁移运用,凸显“语用输出”智慧性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类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新课标还提到,作业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基于此,在文本学习后,首先通过多模态学习,观看机器人视频,拓宽视野,学生从课本的家庭机器人中走出来,了解目前机器人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后面拓展环节拓宽设计思路。
随后,笔者在拓展环节利用互动课堂教学助手软件布置任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学习总结归纳写作方法,用Pad 上的思维导图再次设计机器人。写作知识结构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
接着,笔者使用人人通软件设置家庭作业——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完善自己的机器人设计作品,并拍成视频上传。由于写画结合,学科融合,兼顾基础性和创造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视频制作中,完成起来个个兴趣十足。借助信息技术,立足语境、彰显语用的作业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
二、精准定位,深入分析,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和学习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智慧课堂中,互动课堂的大数据对每一位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都有明确记录,每次作业的情况都有清晰的报表,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或建议,从而调整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教师需要花时间逐一检查才能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讲评,也改变了部分学生懒学、怠学、不学的状态。
此案例中,每次任务结束,教师调出数据,并根据学生的生成挑选错题进行有效指导,或请小老师帮忙解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Task 1 中个别学生遗漏strict词的选项,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Robin 表情。在Task 2 中个别学生还是不理解:He makes me finish the homework.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Is Wu Binbin happy? So we can know if Robin helps or makes Wu Binbin finish the homework.学生立即明白文中make 的含义。在Task 3 中两个学生排序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哪个先入为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认为从外表到内在的描述更合适。
三、多维评价,多元化沟通,实现“交流互动立体化”
1.在线评价,凸显“评价方式”智慧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学生作品展示环节,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投影反馈,受众面小且互动性差。而在智慧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推送就可以让学生相互看到作品,并可以打分留言,互相学习,改变传统课堂点评作业的模式,使写作点评形式变得更生动有趣,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案例中,拓展环节学生在Pad上完成设计的思维导图,笔者使用互评功能实现了现场学生利用Pad 分享作品,互相在线点评,充分给予了学生“留白”的空间。学生在Pad 上留言各抒己见。实现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自我导向的交流,从而使学习更加真实。此外,将课后作业“画一画,写一写,拍一拍”上传到“人人通”班级平台,其评价环境中互动活跃度同样很强。通过在论坛浏览其他同学的作业视频,给喜欢的作品点赞并进行文字点评,取长补短,学生获取信息源的途径更多、更广了。
2.弹幕留言,凸显“沟通方式”智慧性
传统课堂中,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消极被动接受教师邀请发言,当教师邀请个别学生代表发言,大部分学生处于旁观状态。而智慧课堂在技术环境的辅助下,借助信息技术的交流和互动,学习的过程与成果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及经验的分享,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深度都能够得到优化。
案例中,笔者请学生在Pad上运用弹幕功能归纳当天所学描述机器人的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描写哪些题材中。沟通方式的多元化,极大调动学生表达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沟通与交流也更加个性化,学习效果也得以提高。同时教师还能及时通过学生反馈的真实想法,即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专注度。
笔者深切体会到,在信息技术和英语读写课深度融合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起了极大的支撑推进作用。课堂的语言变得生动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互动变得更加高效有趣,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习作)变得更有意义、更富个性化。融合了信息技术的读写课,学生能得到预测、理解、推理以及叙述的逻辑能力的发展,也更好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同时笔者也感到,要将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新策略、新模式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任务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
经历了智慧课堂1.0 和2.0 阶段的发展演进,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正准备步入培养“审辨性思维、创新性能力”的3.0 版本,即个性化教学+智能教学系统的“人机共育”教育阶段(张杰夫,2020)。相信通过不断研究,借助智慧课堂,深度变革未来学校课堂教学,由培养“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变,将会更好地落实“全人”发展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