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22-03-03张爽
张 爽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东风乡中心校 吉林 白城 137000)
引言
新课程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更加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时这门课程已经引起了校方的广泛重视,在对其应用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在进一步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集中,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内容,无法产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所以说在进一步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得自身的竞争能力能够做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此能够获取较高的道德法治教学知识内容,同时对于整个的应用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做到进一步的提高。
1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学生学习整体效率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实施中,新课程改革涉面较为广泛。近些年,国家提高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且小学教学改革工作也提出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工作内容。通过创新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为小学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实现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1.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感受。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学习过程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抽象性的学科学习中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必须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后,有利于增强其法律意识、提升道德素养,增加其学习收获,为之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法治故事纠正不良行为,共建有礼家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纠正不良行为。首先,提升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目前学生缺少独立生活能力,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独立生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有许多讲述通过自己努力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生活的意识;其次,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案例、绘本的方式,提供了大量在犯错误之后,被老师、家长及同学批评,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积极改正的案例。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可以意识到,被批评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财富,能增强自身抗压能力;最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可以让学生懂道理,辨是非,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有待提升
在时代发展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观念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发生一定的转变。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智育高于德育。长期处于这种观念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难免会受到影响。在教学中,为改变教学的不良现状,教师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但是达到的效果仍旧不甚理想,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依旧非常突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非常常见,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教育观念,将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广告》一课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基础性的探讨知识,并组织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但是达到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发言环节,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会象征性地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很难做到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多处于被动的地位。
2.2 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空洞,如教师只是从表面上来论述相应的基础概念,阐述道德与法治行为准则的实用,但是教师并没有辅以具体的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理解教材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或者是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度。
2.3 法治教育的内容局限于教材
在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课本存在依赖性,教师通常只是对教材中的法治教育素材进行分析和讲解,很少对教学资料进行有效拓展,导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法治教育知识十分有限。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将法治教育作为一项任务,将教材中蕴含的法治教育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法治教育素材相对有限,再加上教育内容以理论为主导致学生的接受情况较差。由于法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无法运用生活经验,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2.4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虽然一些家长能够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在配合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时,家长的措施存在很大问题。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的学校上课时间缩短,部分家长却认为是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良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上文化课程的辅导班,导致孩子得不到充分休息,体力和脑力跟不上,无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将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并且在学习和认知能力等方面也不是很完善,在初次接触道德与法治这些具有抽象特点的知识内容时,在理解方面还存在的很大问题。教师在讲解一个概念或理论知识的时候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外,针对某些较为难以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无法通过简单的话语将其解释清楚,进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和困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手足无措。此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制作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结合校园与社会上的一些实际案例,向学生抛出其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遇到相同情况的时候该做出何种反应,以及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并培养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标。
3.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合理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以及合理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生活素材成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冲击下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此外,教师还应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利用互联网准备与之相关的情境素材,并以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确保生活化情境的有效探索。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为例,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教师应当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城市中繁华的灯光和造成的光污染,比如,滥用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以及工厂违规排放导致的水污染,以上种种都可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教师展示的教学素材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深入思考如何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建设意识。
3.3 借助网络大环境,借鉴优秀资源
在网络时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充分借助网络大环境的优势,寻找更加合适的资源。同时,教师借助网络技术,还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探索,从而展开精准化的教学指导。通过结合网络中优秀教师的资源分析,并主动契合实际融入多种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可以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结合信息技术分析、探索之后,还可以寻找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并展开精准化的教学设计,继而契合学生成长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指导,完善教学的素材。例如,在讲解《生活离不开规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借助网络技术,分析班级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探索。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先从一师一优课或者微课等优质教学资源平台中收集高质量的教学设计。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和自身的素养,选择与生活中规则有关的优质资源素材,对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引导。在借鉴多种内容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选择是否将与本节课有关的素材分享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学实践变得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从而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3.4 贯彻学科融合理念,增强学生学习接受度
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这一学科存在排斥心理,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会要求学生诵记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且不断改变自己的陋习,所以学生认为这一课程的约束力太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战略,如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践行学科融合的观念,通过学生所喜欢的学科来潜移默化地融入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可以无声无息地了解到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法律规则,增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例如,在学习《我们的节假日》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哪些学科中还提到了关于节日的相关知识,这时候学生想到了在语文学科中也提到了相关的节日文化知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融合,让学生来对比不同学科中所讲解的内容是否有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分析,从不同的学科之中寻找共性,更加踊跃地进行学习。
3.5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开展高质量的教学
当前,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并不处于主体位置,但是教师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应该得到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理念,教师要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的实质。换言之,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到学生应该对哪些方面负责,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无条件支持着学生,因此,学生要肩负起孝顺父母的责任。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深入剖析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内涵,并且以问题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虽然有的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难免有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活动也不能认定为是成功的教学。而成功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中,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点,并且能接受责任意识这一概念。鉴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办法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举例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此时,学生乐于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他们也能深入了解到责任意识的内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全新的教育形式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可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就需要构建生活情境,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同时还需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