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2022-03-03褚夫艳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生初中语文作业

褚夫艳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 山东 滕州 277522)

新课改政策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既要保障课堂教学与课后巩固的效率与质量,还要时刻注重初中生的主体感受,要让初中生在高效学习语文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切实感知到学习的快乐。本文,将从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探究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创新大单元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巩固效果,助力初中生的深度学习与成长,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取用。

一、立足深度学习角度创新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政策的深入发展,首当其中的影响了初中语文大单元课堂教学的模式与课后作业设计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语文教育活动的现代化、趣味化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多以“师授生从”的形式进行展开,作业设计则以“习题演练、摘抄背诵”等形式进行布置。在这一教育模式下,初中生们不仅难以体会到学习与复习的乐趣,甚至还会由于学习模式的枯燥性,降低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学生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并从根本上降低了初中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掌握的效率。为了及时改善这一局面,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育工作时,则可以立足“深度学习”的角度,以精细化、针对化、趣味化的方式对教学手段、作业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初中生的个人意愿、结合初中生的个人兴趣、考虑初中生的个人感受,让初中学生可以更为轻松、愉快且高效的完成学习。在落实创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之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其一,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力求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优化初中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初中学生在课堂之上可以更具效率的掌握现阶段的所有语文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渐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技能。其二,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旨在打破传统固化的课后巩固模式,以更具针对性、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后复习与课后练习,让他们可以在课后阶段,更加主动且高效的巩固课堂习得的语文知识。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环节中的常见问题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巩固,二者皆属于一个矛盾的辩证过程,在教育环节中存在问题,更是避无可避的事实。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巩固的作用,则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发现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源头所在,而后,再结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学生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方法对问题进行改善并解决。以下,则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后巩固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更注重教材文章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旨在立足整体,让初中生在学习某一文章时,可以对该单元的所有课程产生更具深度的感悟。但在当下时段,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在落实教学设计时,多围个体的课程进行预设,所讲解的内容也多为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此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也难以意识到“大单元”这一要素,所布置的内容依旧针对当前课堂所讲解的部分。这两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会直接阻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所产生的效果,甚至阻碍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堂学习氛围僵化、单调,难以点燃初中生对语文知识探索的热情。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为深重,致使自身的教学思想较为传统,所选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授课时的工作重心多放在教材知识讲解与课堂进度的把控上,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绪有所忽略,久而久之,则导致了课堂“活力”的流失,枯燥感的提升,进而使得初中生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激情。

其次,课堂教学格局固化,初中生本身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依赖“师授生从”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位置,授课时,“教”的部分远超“学”的部分,初中生即便理解了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也难以将之灵活运用到习题当中、生活当中,长此以往,则会局限初中生个人学习素质的成长,并影响初中生对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最后,课堂教学的范围片面,初中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呈现出片面化的发展态势。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于依赖教材课本,所讲解、传授学生的知识内容大多是教材当中所呈现的部分,但语文知识本身存在极强的多样性,教材当中呈现的文章、知识也仅仅只是“语文世界”的冰山一角,教师在教学时不对教学素材进行拓展,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阻碍初中生全面知识功底的塑造。

(三)课后巩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后作业形式单一且乏味,无法引发初中生的复习兴致。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样与教师的教学思想相挂钩,板书文字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习题演练则是最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案,在如今的时代,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不仅难以达到理想化的课后巩固效果,甚至还会加重初中生的课业学习负担。

第二,课后作业缺乏实用性,难以深化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其内容、项目仅仅与课堂讲解的知识点相关联,对于知识的关联性、延展性有所忽视,因此,初中生们进行课后巩固时,也只能对课堂习得的知识起到一定的强化效果,无法透彻掌握当前语文知识的相关内容与应用方法,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初中生自身知识应用技能的成长。

最后,课后作业范围片面,难以丰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依旧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课外优质素材的运用,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同样难以发挥课外资源独有的优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塑造初中生全面化的知识基础,甚至还会局限初中生学习思维的发散。

三、落实“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育活动创新的具体表现

笔者将围绕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程进行展开,简要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该单元的课程教育中落实“深度学习”,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

(一)借助“游戏”进行创新,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优化课后作业设计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活动”有着极强的亲近感,他们在做游戏时,不仅表现出充沛的活力,并且头脑意识也处在较为灵动的状态。依托“游戏”进行创新,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将备受学生们喜爱的游戏项目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计进行融合,以做游戏的形式进行引导,让初中生在游戏活动中,既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感知到快乐。

例如,教师在教学《春》这一文章时,可以基于游戏的角度进行设计。该文主要描绘了朝气蓬勃的春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未来人生的追求。在授课时,教师需要先对文章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让初中生们可以清晰知晓本课程的重点与核心。而后,教师可以选用“趣味绘画”的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初中生们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以绘画的形式,将脑海中的“春日”画面绘画到纸面之上。在设计这一课程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则可以围绕课堂游戏进行布置,如,“趣味制作”,这一游戏主要是指教师发挥初中生自身无限的创造力,让他们结合文章内容,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一个“春日”主题的立体相册,其中需要包括文中提及的“朗润的山”、“涨起的水”、“初升的太阳”、“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山间人家”、“撑伞山民”等内容。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作业中适度融入后续课程的内容,如,安排学生制作“冬天”、“雨天”主题的作品。教师依托“游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活化学习氛围,让初中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意识完全沉浸到游戏活动当中;依托“游戏”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则可以一改传统枯燥的巩固模式,并强化初中生对课后习作乐趣的感知,进而实现了“深度学习”的教育效果。

(二)联动“生活”进行创新,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深化课后作业内涵

语文知识与客观生活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依托“生活”进行创新主要是指教师将既定的生活元素带入到语文课堂之上,将抽象的语文内容与具象的生活事物、生活现象进行融合,借此降低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与理解难度,并使得课后作业更具深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文章时,可以立足生活视角,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导。该文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日的喜爱之情。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联动多媒体投影设备进行辅助,其一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济南冬天相关的短片,借此引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在文章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展示济南冬天的生活实景,并围绕于此进行阐释,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知识。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便利性,展示济南四季的不同生活景象,以此来凸显本单元的课程主旨“自然景色”。在设计本课程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则可以从生活的角度进行切入,如,安排学生于课后观察生活,通过拍照或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之美;安排学生回忆本城市的冬日景色,参考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短文的仿作;亦或者,基于大单元的角度,让初中生围绕“四季”主题进行写作。教师依托“生活”创新课后教学方法,可以为课堂增添许多生活气息,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则可以让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依托“生活”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则可以让初中生对课后巩固形成更强的亲近感,对文章知识形成更加具体的感悟,进而,以更加投入、更为深入的状态进行学习。

(三)依托“小组”进行创新,构建翻转教学课堂,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依托“小组”进行创新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打破传统“师授生从”的教学模式,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项目安排,将班级初中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配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实现翻转教学课堂的构建,还可以让学生们切实掌握合作学习这项“深度学习”的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学《雨的四季》这一文章时,可以以4人为限,让初中生们自由进行结组。该文以极为生动地手法,赞扬了不同季节的“雨”的美,并且与本单元的主旨紧密相连。因此,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全文导读,该环节教师需要对文章包含的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知识进行全面解析,让初中生们可以清晰知晓文章梗概,了解课程重点。第二阶段则为小组探究,该环节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初中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为了提高小组学习与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为各个小组分别布置一到两个探究题目。如,A小组的课程题目是“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的哪些字眼、那些句段可以表达作者情感?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单元题目是“分析该篇文章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与本单元其他文章有何不同?这一差异所带来的优势有哪些?”B小组的探究题目是“......”。在设计本课程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同样需要围绕课堂上的分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复习。如,安排学生围绕《济南的冬天》的写作手法,结合所在城市的实况,创作“风的四季”、“雪的四季”等主题的文章。教师依托“小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小组探究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们切实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依托“小组”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则可以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使初中生们具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立足“拓展”进行创新,丰富语文教学素材,扩充学生知识储备

在以往的大单元教学中,部分教师多围绕教材单元进行教学设计,但教材课本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它所呈现的单元文章存在较强的片面性。为了切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教师则可以立足“拓展”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创新。这一角度主要是指教师对现有的教学资料进行拓充与延展,将与单元主旨相近、相关的课外优质资源带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后作业设计环节当中,让初中生们在探索课外素材的过程中,既可以学到全新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对单元主旨形成更加具体的见解。

例如,教师开展大单元拓展教育活动时,可以选用不用的课外素材作为关联学习的载体。如,课外书籍角度,教师可以选用《瓦尔登湖》、《天涯芳草》、《忆着乡村旧风景》等读物作为拓展学习的素材,该类书籍皆围绕“自然景色”这一主题进行展开,描绘不同自然景象、自然风景的同时,又抒发了作者各异的思想感情。又如,课外视频角度,教师可以选用《地球最壮观的景色》、《航拍中国》、《美丽苏州》等纪录片作为拓展学习的素材,该类视频同样从“自然景色”的角度出发,展现了各种各样的秀美景色。初中生们观看该类作品,不仅可以对自然景色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更加有效的强化初中生对学习乐趣的体会。在设计拓展学习作业时,教师则需要根据拓展活动的内容进行布置,如,阅读角度,教师可以预设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初中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书中找寻答案;视频角度,教师则可以围绕视频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自然文章的写作。教师依托“拓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扩充语文教学的素材,扩大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范围;依托“拓展”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则可以丰富初中生的知识掌握,并塑造初中生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知识功底。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选用游戏化、生活化、合作化以及拓展化的方法对大单元教育活动进行创新,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还可以强化课后巩固的效果,改善初中生学习、复习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们切实进入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的状态当中。

猜你喜欢

初中生初中语文作业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作业
我想要自由